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选择性肛垫复位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2 4 4例重度脱垂性内痔患者进行随机化的选择性肛垫复位术 (治疗组 )和外剥内扎手术 (对照组 )的对比研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疼痛、肛门出血、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和肛门功能情况。随访 8周至 2 .2年 ,观察复发及选择性肛垫复位术缝合处局部情况等。结果 :两组相比 ,以上各指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 ,选择性肛垫复位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正常生活早、并发症少的特点 ;缝合区局部安全、确实。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 ,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 ,我们于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2年1 2月采用肛垫保留悬吊并线形外切口术治疗Ⅲ~Ⅳ期内痔 ,并与传统的外剥切内扎手术及PPH手术进行临床对照观察。1 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Ⅰ、Ⅱ组 ,采用肛垫保留、痔上粘膜悬吊并线形外切口治疗 (治疗组) 2 0例 ,男 5例 ,女 1 5例。年龄 2 8~ 62岁 ,平均(41 52± 9 2 1 )岁。病程 0 5~ 2 0年 ,平均 (7 2 1±1 51 )年。外剥切内扎治疗 (对照Ⅰ组 ) 2 0例 ,男 6例 ,女 …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内痔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研究利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圆形吻合器或国产的圆形吻合器联合内痔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280例。结果显示,280例患者术后脱垂性内痔完全回缩,术后尿潴留75例,肛门疼痛(需用止痛剂)33例,无术后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d。随访1~5,年,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PPH联合内痔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痔上动脉结扎加内痔硬化注射术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疗效,选择Ⅲ度脱垂性内痔住院病人9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PPH组,观察组50例采用痔上动脉结扎加内痔硬化注射术治疗;PPH组42例采用PPH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PPH组(P〈0.05)。结果表明,痔上动脉结扎加内痔硬化注射术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能达到PPH的治疗效果,具有针对性强、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连续缝合悬吊法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探求一种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将5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外痔切除内痔部分切除连续缝合后将痔核两端结扎悬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连续缝合悬吊法治疗脱垂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结扎悬吊修切法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结扎悬吊修切法,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法,以术后7d、14d和3个月临床症状及有无并发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术后7d、14d,观察组在减少术后出血、疼痛、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结扎悬吊修切法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PPH术治疗脱垂性内痔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H痔环切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PPH对18例Ⅲ~Ⅳ度环形内痔进行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PPH组手术时间平均18min,术后平均住院3d,并发症减少。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垫江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符合Ⅱ、Ⅲ度内痔及混合痔诊断标准并以脱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住院患者,前瞻性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定术组(简称观察组)、吻合器庤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组和经典的外切内扎术(M-M)组。观察组将消痔灵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按1∶1混合)注射到直肠黏膜下及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肛垫悬吊固定治疗脱垂性痔,并与PPH组和M-M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一次治愈49例,1例好转并经行再次改良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定术治愈;PPH组一次治愈48例,2例好转且经再次M-M术治疗痊愈;M-M组一次治愈48例,2例好转且再次经M-M术治疗痊愈。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1,P=0.814)。(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PH组(P0.001)和M-M组(P0.001),并且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PPH组(P0.001)和M-M组(P=0.028)。(3)3组患者术后第1、2、3、7及14天时均无痔核脱出与感染发生。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相的疼痛发生情况均明显轻于PPH组(除第14天外,P0.05)和M-M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坠胀发生情况与PPH组相近(除第1天外,P0.05),但其均明显轻于M-M组(P0.05)。术后第2、3天时,观察组的出血情况与PP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轻于M-M组(P0.05);其他时相点3组间出血情况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观察组的肛缘水肿情况与P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轻于M-M组(P=0.001);其他时相点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及3天时3组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6及12个月时随访,肛门狭窄及肛门控便功能以及痔复发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脱垂性痔,能有效地使肛垫上提固定,消除出血、脱出等主要症状,肛门功能保存完好,其临床疗效与PPH和M-M术式接近,但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术后并发症较轻、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脱垂性内痔吻合器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垂性内痔吻合器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Ⅲ-Ⅳ期脱垂性内痔患者用吻合器(美国强生公司)切除内痔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手术后除1例患者合并有外痔伴腹内压增高,手术后肛门部脱出物没有完全消失外,其余患者肛门外脱垂症状消失,肛门部坠胀感均消失,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脱垂性内痔吻合器切除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出血观察,尿潴留及腹痛的处理,可以使手术引起的痛苦更为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通过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该术式治疗10例Ⅲ,Ⅳ度环形脱垂内痔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岁,内痔脱垂病史平均12年,其中6例曾接受硬化剂注射,2例曾接受外剥内扎手术。结果:8例患者吻合后内痔立即完全回缩,2例于术后第2天完全回缩,术后诉肛门部疼痛者3例,尿储留6例,无肛门部水肿及出血。术后平均住院4d,随访2周至2个月,术后2周开始痔核萎缩,无大便失禁和复发,结论:直肠下端环形粘膜切除治疗Ⅲ,Ⅳ度环形脱垂性内痔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效果。方法对78例Ⅲ、Ⅳ度内痔患者实施PPH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均未使用止痛、镇静药物。术后平均住院5~7 d,便血停止,痔核消失。64例获1~6个月随访,患者排便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 PPH手术治疗Ⅲ、Ⅳ度内痔,具有微创、术后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过多损伤肛垫,保护齿状线功能,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采用分段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加肛垫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6例。结果显示,治愈33例(91.7%),好转3例(8.3%),有效率100%。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肛门功能正常。结果表明,分段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加肛垫悬吊术对肛垫及肛管皮肤损伤小,保留了齿状线的功能,对患者排便反射功能影响小,治疗比较彻底,并发症及后遗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住院时间及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肛门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相关指标优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具有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Ⅲ、Ⅳ期内痔合并低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的95例Ⅲ、Ⅳ期内痔合并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患者采用RPH+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内痔缝扎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观察周期为30 d,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当天夜间疼痛积分、术后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便血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2年内痔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当天夜间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术后2年痔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便血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在Ⅲ、Ⅳ期内痔合并低位肛周脓肿手术中应用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PPH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及直肠部分脱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75年 Thomson首次提出内痔实际上为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 ,即肛垫学说。 1 994年 Loder等人进一步研究否定了内痔发生的静脉曲张学说和炎性学说 ,提出肛垫下移学说。针对这一新的理论和学说 ,1 998年意大利学者 Logon等提出通过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 , 期脱垂内痔的新方法 ( Procedur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于该手术在肛周皮肤没有切口 ,术后疼痛较轻 ,同时由于肛垫保留术后进行控便能力不受影响 ,没有肛门狭窄 ,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国内自 2 0 0 0年 7月开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4例Ⅲ~Ⅳ度内痔患者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PPH。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Ⅲ~Ⅳ度内痔,创伤小、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肛垫悬吊钳在治疗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肛垫悬吊钳悬吊肛垫治疗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自制国家专利肛垫悬吊钳悬吊肛垫治疗痔120例,其中环状混合痔23例、混合痔72例、内痔25例。结果:120例中总治愈率为91.7%,总有效率为8.3%,其中环状混合痔治愈率为78.3%,有效率为21.7%,混合痔治愈率为93.1%,有效率为6.9%。内痔治愈率为100%。结论:肛垫悬吊钳悬吊肛垫治疗痔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住院时间短和经济负担轻等优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下端黏膜环行切除(PPH)治疗Ⅲ期环行脱垂性内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Ⅲ期环行脱垂性内痔接受P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PPH手术治愈率高达98.9%,痔块回缩率为100%,术后5d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不超过3%。89例患者随访3个月,除1例诉大便次数略多外,无其它并发症出现。结论:研究表明通过选择理想的适用对象及手术技术改进.能充分发挥PPH手术的优点,达到简化手术操作、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出皿性内痔的町行性,对128例出血性内痔行PPH。结果显示,12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35min.住院时间4~7d.术后48h无疼痛,术后未见肛门有明显的出血;5例术后出现直肠刺激症状,肛门见异常。结果表明,PPH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混合痔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有效合理的方案。方法随机将176例混合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保留肛垫错位断桥内扎外剥半缝合术;对照组行内扎外剥半缝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治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保留肛垫混合痔内扎外剥半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