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PH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疗效及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AIIH)的临床疗效及对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PH手术治疗病例78例,分为嵌顿痔组和混合痔组,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两组疗效及控便机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嵌顿痔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直肠测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嵌顿痔是痔病理发展的严重阶段,PPH手术适用急性嵌顿混合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问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别予以PPH术(63例)或DGHAL术(51例)。术后第2、6、12及18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压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术后各随访时间点,DGHAL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均明显高于PPH组[术后2月:(56.2±2.6)mmHg比(43.2±3.1)mmHg;术后6月:(55.2±2.1)mmHg比(45.1±2.5)mmHg;术后12月:(53.2±3.0)mmHg比(40.2±3.2)mmHg;术后18月:(55.3±2.6)mmHg比(43.2±2.5)mmHg;均P〈0.01];肛管高压带长度亦明显长于PPH组[术后2月:(3.45±0.14)cm比(2.95±0.22)cm;术后6月:(3.46±0.12)cm比(2.94±0.26)cm;术后12月:(3.45±0.12)cm比(3.01±0.21)cm;术后18月:(3.56±0.12)cm比(3.02±0.23)cm;均P〈0.01]。但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GHAL和PPH术均为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但DGHAL术在缩短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和维护肛门功能方面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探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肌裂对肛门功能的影响,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0例,术前术后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测毓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夫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艇(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示,本组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裂患者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町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STARR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肛管测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经治疗后盆底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管静息压较术前下降(P〈0.05),肛管舒张压较术前增高(P〈0.05);直肠感觉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比术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根据肛肠动力学变化显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于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探讨两种术式治疗慢性肛裂埘肛门功能的影响。将120例肛裂患者分别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试验组60例)和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60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和肛管静息压(ARP)等指标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肛管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明显的并发症;试验组ARP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ALCT、RRP和AM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裂手术后可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但肛门自制功能基本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6.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和复发率的影响。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PPH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观察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 VAS评分、术后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H术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肛肠功能和手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PPH1组34例、PPH2组36例、剥扎组42例,PPH1组采用单纯PPH术,PPH2组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剥扎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及术后排便疼痛指数、出血、伤口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肛门控便能力、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肛肠测压仪检测手术前后3组患者肛管动力学变化指标;随访0.5。1年并记录痔复发或发生血栓外痔情况。结果PPHl组术后24h疼痛指数低于另外2组(P〈0.05):3组患者在出血、肛门坠胀、肛门控便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便疼痛、伤口水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PPHl组和PPH2组优于剥扎组(P〈0.05):在术后尿潴留、费用方面剥扎组处于优势(P〈0.05)。手术前后剥扎组肛管静息压变化值小于另外2组(P〈0.05),手术前后3组患者直肠感觉阈和直肠耐受量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至1年,PPH1组无复发患者,有3例发生血栓外痔;PPH2组无复发患者;剥扎组复发2例,发生血栓外痔1例。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是治疗混合痔的安全有效术式,适合外痔严重的混合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所引起的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随访4~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测压参数。结果患者术后每天1~2次软便,自觉排便梗阻感明显缓解,手术前后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各项感觉阈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力排压与肛管舒张压力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术是一种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徒手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徒手PPH术组)106例、乙组(痔单纯切除术组)9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甲组的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的次数、恢复工作时间、肛管直肠狭窄及痔的复发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乙组优于甲组(P〈0.05);手术前后甲组的肛管静息压变化值大于乙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直肠感觉阈和直肠耐受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PPH术治疗重度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费用比吻合器的PPH术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前评估肛门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肛肠动力检测系统(ARM)记录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直肠肛管压力指标,采用向量测压软件分析系统临床数据。结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健康者轻度升高,直肠最小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比健康者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患者的肛管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及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和≥60岁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都是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肛门直肠测压可以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情况和评估患者的持便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TST)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Ⅲ期-Ⅳ期混合痔及内痔患者实施TST手术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60例进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ST方法较PPH有更少的术中出血(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PS)显示TST组和PPH组分别为1~3分和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P>0.05),达到手术的疗效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没有肛门狭窄及肛门直肠吻合口感染或肛周脓肿发生,未见痔核脱垂及其它病理征候。结论 TST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与PPH相当,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低并发症,但有更少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疗效影响因素,提高PPH手术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576例患者的PPH手术资料,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5min,平均住院时间3.5d,切除痔上黏膜宽度平均约2.5cm。93.5%术中痔核回缩满意,因大面积钉合不全及切割不全各1例发生术中大出血,尿潴留184例(31.9%),肛门疼痛357例(62%),3例术后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止血。484例(84%)随诊1~4年,术后症状改善满意者94.3%,2例误诊,4例因血栓外痔行血栓外痔切除术,其余患者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PPH疗效影响因素,可进一步提高PPH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12例重度痔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痔上粘膜环切术,观察组行改良的痔上粘膜环切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及1个月内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天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切口出血、尿潴留、痔核回缩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两组无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PPH治疗重度痔病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可作为治疗重度痔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腹腔镜组),纳入同期经检查确认为非直肠癌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MSP)、高压区长度(high-pressure zone length,HPZ)、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nal peristaltic wave frequency,APWF)、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aximal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norectal inhibitory reflex threshold,AIRT)。并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5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间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腹腔镜组ARP、MSP、HPZ、MTV显著下降(P<0.05),而RRP、AIRT则显著上升(P<0.05),APWF无明显改变。从术后第1个月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3、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15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具有短期、暂时的影响,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体内发生剧烈的抗炎反应,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Milligan—Morgan(MM)术治疗重度内痔对肛门功能的远期影响,回顾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96例重度内痔患者资料,其中42例采用PPH治疗(PPH组),54例采用MM术治疗(M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结果显示,PPH组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患者少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年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术后3年存在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多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PPH治疗重度内痔对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将240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方面疗效相当,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Ⅲ、Ⅳ期痔病的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特点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出皿性内痔的町行性,对128例出血性内痔行PPH。结果显示,12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35min.住院时间4~7d.术后48h无疼痛,术后未见肛门有明显的出血;5例术后出现直肠刺激症状,肛门见异常。结果表明,PPH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Milligan-Morgan术(M-M术)联合痔疮套扎术(M-M-R术)治疗痔病的经验和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Ⅲ期~Ⅳ期痔病接受(M-M-R组)术治疗的患者91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同期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78例作为对照(PPH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表现,并发症发生、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 M-M-R和PPH术式的手术用时为(42.7±28.6)min和(28.5±5.3)min,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出血量均小于10 m L。M-M-R组与PPH组在术后疼痛(VAS)、肛门坠涨感、肛缘水肿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表现均短期内恢复。M-M-R组最明显优势是费用明显少于PPH组(P0.05)。两组手术的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便血、排尿、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直肠-肛管反射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两组均为发生肛门狭窄、大便再出血、复发等情况。结论 M-M-R术式效果至少在短期内与PPH相当,术后肛门疼痛患者可以接受;由于治疗费用相对低廉,M-M-R术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4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ST治疗组258例,PPH治疗组284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ST组手术时间[(20.6±4.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2.9±0.5)d]明显短于PPH组[(26.4±6.3)min和(3.5±0.7)d](均P〈0.05)。TST组和PPH组治愈率分别为96.5%(249/258)和95.4%(271/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TST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量、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的评分值均明显低于PPH组(P〈0.01)。术后TST组无肛门狭窄发生,而PPH组有5例(1.8%)出现肛门狭窄(P〈0.01)。结论TST与PPH治疗重度内痔临床疗效均满意.但行TST的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