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免疫是指人体得以免除疾病的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功能。“免疫”一词最早见於明朝的《免疫类方》,意思是“免除疫疠”。长期以来,中医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就是从人体整体出发,选用具有补益、调节作用的药方,补充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是器官移植成和应用.综述近年来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补益类某些单味中药及复方在抗移植排斥反应方面的应用及机理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认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的筛选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脾实热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辨证大体分为寒热两类,而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临床上较为多见。现代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脾气虚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试以探讨脾实热证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亢进,经研究中医古典医籍,发现脾实热证具有某些热痹证候,而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证在急性活动期常可见体液免疫亢进,现就脾实热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热痹的关系加以探讨,为清热泻脾法治疗免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芪的药理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中医传统的重要益气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黄芪的化学成份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氨基酸类等。黄芪中不同的化学成份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研究证实,黄芪甲苷是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份,也是降压有效成份之一。黄芪总黄酮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或H202作用,从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调节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5.
韩世辉 《光明中医》2009,24(3):431-434
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为基础病理的一组症候群。迄今为止,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反复性、顽固性仍旧是临床难题。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依然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辨证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而且可以有效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深入挖掘祖国医学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辨证与遣药的效能,是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有效途径。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水在人体运化的中医基本理论,阐述了阴阳概念分为动静两类,区别阴虚与阴虚证、阳虚与阳虚证,具有深刻的临床指导价值。提出脏腑生理变化宏观标准——三才形态及三才运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炎症反应和组织免疫损伤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的中医病机分类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免疫学的认识源远流长 ,16世纪明朝隆庆年间 ,用天花痊愈者皮肤豆痂制成干粉吹入健康人鼻腔预防天花 ,这是人类免疫防御措施的开始。清代李氏的“免疫类方”明确提出了免疫一词。为了使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概念连接起来 ,下面就中医免疫概念提出衔接点。1 现代免疫简述医学免疫学始于抗感染免疫 ,现代免疫学已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功能有 :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监视功能 ,破坏癌细胞。③免疫自稳功能 ,一旦这种自稳机制被破坏 ,将产生自身免疫 ,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解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7.
中医免疫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的免疫一词虽首见于十九世纪李氏《免疫类方》(见《杭州府志·艺文志》),但中医学的免疫思想却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已有论述。一、中医的免疫思想与有关实验研究 1.与正常免疫功能有关的概念——正气、卫气、元气近代免疫学研究开始于对传染病的防治,中医学中有关免疫概念的提出亦与传染病有密切的关系。如现在一般认为相当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正气”,即是针对导致传染病的病邪而言的。《素问·刺法论》指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使病情得到控制。然而,药物不良反应也使患者越来越重视中医外治法的使用。中药熏蒸疗法的优势特点让患者受益,并在临床上得到推广。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作一概述,以期为中医技术及护理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和精髓,本文分析了中医经典课程的现状和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特点,阐述了经典课程在基础类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提高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提出通过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师资力量等多种途径,使中医基础类研究生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是指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连续发生自然流产2次及2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中医药在治疗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文章总结分析近年来中医对于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文献,从中医对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认识出发,介绍中药复方、中药单体、针灸、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特殊疗法治疗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概况,总结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时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今后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援物比类"方法对于中医藏象学说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其中,"比类"说理为中医藏象学说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表述工具;而"比类"推理又直接构建出诸多藏象理论。从发生学意义角度深入研究"援物比类"方法对于中医藏象学说构建的作用,对于从本质上认识藏象学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琼  张俊龙  郭蕾 《中医杂志》2012,53(15):1337-1338
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包括医经类、伤寒金匮类、病源诊法类、方书类、临床各科类、医案类这六大类文献中选取'9部具有代表性医学著作的理论分析,总结出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方法有6种,疗效评价的特点有4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我国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传承和创新我国中医药事业提出对策与思路。方法:通过筛选已有规范文件中评价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指标,收集2006—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SAS 23.0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项原始数据转化为2个主成分得分的形式。结果: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服务量与运营效率等指标对我国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结论:构建合理的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评价管理体系、结合《中医药法》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加大政府投入、推动政策落实会提高我国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蛋白尿为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中医无"蛋白尿"一说。因多见头面四肢乃至一身俱肿,尿液混浊,气短乏力,腰背酸痛,故可属中医之"水肿"、"尿浊"、"虚劳"、"腰痛"等范畴。西医常运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往往诸法用尽,徒见毒副作用,却仍难治愈,而中医药治疗每可增效减毒,故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具有一定优势。现将相关文献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华  尹素改  彭新 《河南中医》2010,30(7):714-715
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源远流长,许多名医名著中的论点、治则等与现代免疫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平衡、正邪学说与免疫功能以及中药研究与免疫机理,论述了免疫理论与祖国医学理论密切相关,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代文献和现代期刊文献中关于中医疗效评价的内容进行了理论梳理.首先是从中医古代文献包括医经类、伤寒金匮类、病源诊法类、方书类、临床各科类、医案类这六大类文献中选取8部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进行疗效评价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方法与特点;其次通过分析近10年的现代期刊文献,归纳出目前中医药领域关于疗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对古今中医疗效评价的特点进行比较之后,找出两者的异同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仿中医肝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用现代科学理论诠释中医肝的理论.方法 用计算机C++语言,以中医的肝为对象类,建立肝类的结构图,构建肝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图.结果 仿真肝具有中医肝的生理功能,具有与人思维过程相似的辨证功能.结论 中医的肝,具有人神经网络功能.肝的生理过程不参与辨证过程.提示中医的肝,不仅具有生理解剖肝、功能肝意义,而且具有网络肝等多重意义.肝的生理过程与辨证无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机APP对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类APP日益得到关注。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对目前中医类APP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中医类APP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建议。以每一个APP为分析单元,从一般情况、主要功能、用户评价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7个维度22个细目的编码体系,进行频数统计和分析。发现目前中医类APP功能丰富,用户广泛,成为中医药服务及中医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良好的用户粘度及巨大市场需求,但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内容资源不佳等问题。提出中医类APP开发应符合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方向,应进一步规范中医类APP隐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探索中医类APP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和规范中医类APP的质量提升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