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肖  钱永  杜永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80-1483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成年人130例,其中采取商环包皮环切手术78例(商环组),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52例(袖套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商环组术后2周内疼痛均较袖套组明显(P<0.01),商环组术后3周和4周基本恢复术前基础水平,疼痛程度均轻于袖套组(P<0.01)。术后2周内商环组患者情绪变化均较袖套组大(P<0.05~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情绪变化基本恢复术前基本水平。商环组患者术后3 d日常活动明显优于袖套组(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日常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患者术后1~2周体能综合评分和术后3d至2周思想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袖套组(P<0.01)。术后6周包皮环切手术后患者自慰相对困难,自慰快感减低,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各有侧重,包皮环切手术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的提高,对自慰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和商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包皮环切术的290例患者,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145例(A组),应用商环手术145例(B组)。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勃起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水肿、出血、感染、切口开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勃起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两种包皮环切术均获得满意效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法可明显减轻围手术期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水肿、出血、感染、切口开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商环手术后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商环内环内置法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260例患者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术组(n=140)、商环术组(n=120)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外观满意率、治疗费用等有无差异。 结果 2组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商环内环内置法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包皮环切术相比,商环内环内置法术后24 h以内疼痛评分高(P=0.002)。与商环内环内置法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术后感染、水肿、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比商环内环内置组短(P<0.03)。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费用相较于商环内环内置法更高(P<0.001)。 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而且在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较商环内环内置法及传统法更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顾毓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13-113
目的:以中国商环(简称商环)包皮环切技术为例,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手术标准化。方法:采用商环包皮环切手术标准化方案对328例受术者进行包皮环切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4.70±1.31分。手术时受术者疼痛(VAS)评分0.24±0.59分,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后感染0.6%、出血0.6%、伤口裂开0.6%和水肿4.89%.在发生出血和伤口裂开的受术者中无1例需要缝合。术后包皮创口完全愈合时间20.30±6.69天。受木者对术后外观满意率为99.7%。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方式易于标准化、手术时间短、术中疼痛轻、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容易完整保留系带,并完全暴露冠状沟、术后外观满意度高、受术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手术12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122例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护理、切口护理等.应用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较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易护理且外观恢复满意等优点,积极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是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口护肤粉(康惠尔造口护肤粉)在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去环后切口渗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商环包皮环切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实验组去环后切口渗出处外敷造口护肤粉,对照组去环后切口渗出处外敷云南白药粉剂。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护肤粉治疗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去环后切口渗出,可以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有效的避免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总结成年男性应用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10例成年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均采用商环包皮环切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66±0.799)min,术中出血量(3.36±0.885)ml,术后伤口感染8例,伤口出血2例,伤口裂开1例。结论:应用商环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包皮环切术49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商环组220例,传统手术组273例。比较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疼痛、并发症(伤口水肿、裂开、感染、出血),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总治疗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并获得满意效果。二组各观察指标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疼痛、并发症(伤口水肿,裂开)、伤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等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患者满意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相比之下“商环”包皮环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缘整齐等优势,但其术后愈合时间较长,术后伤口水肿、裂开发生率及总费用相对较高。因此,临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内环外置法与内环内置法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包皮环切术者随机分为内环外置组及内环内置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内环内置组将内环置于包皮腔内,外环放置包皮外板外;内环外置组将内环置于包皮外板外,即标准化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满意率。结果与内环外置组比较,内环内置组脱环时疼痛评分低,切口愈合时间短(P均〈0.05),术后水肿、切口裂开发生率低,切口满意率高(P均〈0.05)。结论内环内置法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具有效果好、脱环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愈合时间短、外观满意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6h、拆坏前夜、拆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商环组比较,套扎器组患者术后切口裂开、包皮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生症发生率均较低,愈合延迟率亦较低,愈合时间较短,外观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均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疼痛较小等优点,其中新型套扎器在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外观满意度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1.
疼痛教育对自控镇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梅  李晓玲 《四川医学》2009,30(9):1489-1491
目的了解疼痛教育对腹部术后PCA患者疼痛控制的认识、采取的疼痛控制行为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6例术后使用PCA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3例。术前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及常规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指导,术后第2天下午完成"术后疼痛控制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对疼痛控制的认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采取深呼吸、听音乐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患者能更为正确地使用镇痛泵(P〈0.05);两组要求肌注止痛药的人数及要求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提高腹部术后PCA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地参与术后疼痛管理,从而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的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商环包皮环切术100例,按门诊单双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护理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未采取护理。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愈合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伤口愈合时间短且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应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的儿童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国商环在包皮环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 100例包皮患者均采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切口水肿、裂开、疼痛评分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1 100例患者中顺利完成包皮环切术1 085例。手术时间为(5.0±1.0)min;出血量均少于5 ml;术后轻度水肿868例,中度水肿196例,重度水肿21例。术后无裂开213例,轻度裂开658例,中度裂开167例,重度裂开47例。术后24 h疼痛评分为(3.1±1.8)分,拆环时为(7.8±1.9)分;折环时疼痛评分明显大于术后24 h评分(P〈0.05);愈合时间为(25.6±4.8)d。结论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拆环时疼痛明显,术后切口水肿、裂开发生率高,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再次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接受研究者制订的系统化口头的心理护理,并发放书面心理护理资料,术后再接受研究者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30例,接受当班护士口头一般心理护理),并测定其术前焦虑、心率、收缩压以及术后身体恢复的有关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化口头心理护理,并发放书面的心理护理资料,在有效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身体恢复等方面效果优于一般口头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用雾化面罩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疼痛,增加舒适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均行包皮环切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护理采用传统无菌凡士林纱条,外加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包扎后应用无菌医用雾化面罩遮盖术口部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感(疼痛程度采用国际Mecill疼痛回答法分析)、局部渗液、水肿、活动度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多发生渗液,粘连情况,感觉不适,活动不便;两组术后局部水肿、术后感染、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感明显降低,舒适度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应用雾化面罩能有效减轻疼痛,防止创面粘连、摩擦,增加舒适感。  相似文献   

16.
甄洪涛 《中外医疗》2013,32(17):29-30
目的比较阴茎背神经阻滞加阴茎环形浸润麻醉与阴茎环形加腹侧浸润麻醉在商环法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包皮过长的成人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分别在1%盐酸利多卡因行阴茎背神经阻滞加阴茎环形浸润麻醉及阴茎环形加腹侧浸润麻醉下行商环法包皮环切术,记录麻醉达成时间、术后即时及24h后疼痛评分、追加麻醉药物人数。结果平均麻醉达成时间观察组为(3.2±1.1)min,对照组为(5.1±1.7)min;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为(2.9±1.7)分,对照组为(6.4±1.9)分;术中追加麻醉药物观察组为4例(11.76%),对照组为13例(38.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疼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茎环形加腹侧浸润麻醉下行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轻,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少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减轻胸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就诊胸部手术患者8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疼痛给予镇痛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多种护理干预方式相结合。术后3 d对两组患者采用Prince-Henry评估法对疼痛分为五个等级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体位护理、心理护理、放松疗法、音乐疗法、调节环境气氛、自我情绪调节等多种护理措施能减轻胸部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需提高自身技能,掌握控制疼痛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护理技术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将110例于我科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多模式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镇痛药物。记录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整个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于术后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h、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药物的应用能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复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骨牵引术中疼痛控制效果。方法:将急诊收治的24例行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局麻+氟比洛芬酯组(复合麻醉组),每组12例。利多卡因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脂肪乳100 ml,在骨牵引时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复合麻醉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0 ml),骨牵引时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最早使用时间及24 h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术中、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为(16.75±2.19) h,较利多卡因组[(8.97±2.24) h]延迟,24 h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明显减少(P=0.003)。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复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骨牵引术中及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