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害控制骨科学--多发伤治疗最新观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挽救生命、减少伤残仍是多发伤救治的基本观点,治疗的形式和时机却在逐渐地变化、修正,伤害控制原则是一项新的多发伤治疗策略,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产生了伤害控制骨科学。伤害控制骨科学包括三步,第一步:早期临时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止血,如果需要,作颅内减压;第二步:在ICU内复苏病人使其各项生理指标达到理想状态;第三步:病人病情稳定后进行最终的正式手术固定骨折。伤害控制骨科学适应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极度危重的多发伤病人应遵循伤害控制原则;对临界病人,仍可早期手术正式固定骨折,但如果手术过程中任何时间发生病情恶化,手术应该立即改为伤害控制。伤害控制骨科学是一项正在发展、完善的技术,将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既有观点的有效性,以减少多发伤病人ARDS和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永刚  唐海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01-80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盆骨折6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架固定,1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22例,早期给予简单外固定,7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在ICU中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给予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死亡组创伤严重度评分4350分;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共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在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0例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例的救治,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远期随访无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对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采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能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史源欣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59-660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病人的救治和应用伤害控制策略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大于25分的2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的病人应用伤害控制策略进行救治,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情况,尤其是肢体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右下肢严重毁损伤急诊清创骨牵引保肢术后3个月因骨缺损感染骨髓炎而作大腿截肢外,全部病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的病人应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EFLIF)治疗四肢、骨盆及多发伤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FLIF治疗58例四肢骨盆及多发伤骨折。结果 47例随访5~10年,平均6.3年。39例一期手术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2.6~5.7个月),功能优良率83%。针道感染6例、关节活动障碍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8例。后者行二期皮瓣移植及三期钢板或带锁髓内钉固定(ORIF)并植骨,遗留膝关节僵直1例,膝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骨不连1例。功能满意率75%。结论 EFLIF适用于四肢、骨盆及多发伤骨折,包括开放和闭合性骨折;EFLIF和ORIF两者在骨折不同时期可交替使用,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外固定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杨华清  贺西京  浮煜  历强  王栋 《中国骨伤》2007,20(8):517-518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性治疗策略在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score,ISS)大于25分的21例合并骨盆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病人进行伤害控制性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病死率和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除合并左下肢严重毁损伤病人急诊保肢、右小腿离断病人急诊再植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2例外,其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合并骨盆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病人进行伤害控制性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盆外支架在合并骨盆不稳定骨折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最佳应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760例多发伤病人中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35例病人的救治经过。结果本组35例中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3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病人经综合救治后均存活,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伤后1-2天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5例,急诊腹腔减压同时应用骨盆外支架固定的4例均抢救成功。另1例骨盆严重骨折无法支架固定,腹腔减压术后反复出血,最终伤后15天死于多脏器衰竭。本组死亡率为2.9%。结论合理应用骨盆外支架治疗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多发伤病人死亡率较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高,早期死因主要是难以控制的出血,晚期则是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创伤控制骨科理念的形成,试图使伤者受到"第一次打击"后的"持续打击"最小化,控制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提高严重多发伤的生存率。创伤控制骨科理念主要包括3个阶段:首先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采用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出血、污染并进行临时固定;其次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纠正死亡三联征;最后进行有计划的二次确定性手术。目前的难点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早期处理(特别是对伴发骨盆骨折者),二次手术的时机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减少伤者"二次打击"的各种微创手术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Thirty-five consecutive applications of external fixation to the hand, including 27 acute cases and 8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were studied. In both settings, external fixation was used not only for skeletal stabilization but also for management of the soft tissues. Twenty of the 22 acute fractures healed, and six arthrodeses with interposition bone grafts resulted in fusion. Three septic nonunions resolved, and two united successfully.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We recommend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s in the hand, and several case reports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variou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describe an external fixation rod apparatus and the results of its application in 28 patients with various injuries. The apparatus was u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phalanges of the fingers and metacarpal bones for extra-articular fixation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cont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in the joints, in cases of combined epidermatoplasty, arthrodesis, etc.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had to be changed only in 2 patients. In all other cases the effect of the rod apparatus was positive.  相似文献   

14.
Internal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 F Merriam  R P Mifsud 《Injury》1983,15(2):78-86
The hypothesis is advanced that there are additional and exceptional indications for the use of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patient with multiple injuries. Eleven case studies of patients who sustained major injuries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年 9月 - 2 0 0 1年 6月间 ,我们收治Colles骨折 364例 ,应用夹板外固定 2 5 6例 ,石膏外固定10 8例 ,对其治疗效果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4例均系门诊治疗病例 ,男2 2 6例 ,女 138例 ;年龄 8~ 74岁 ;左腕 141例 ,右腕2 2 3例 ,其中双腕骨折 6例。按Frykma分类法[2 ] :关节外骨折 91例 ;关节内骨折涉及关节面 10 9例 ;关节内骨折伴下尺桡关节损伤 78例 ;关节内骨折同时涉及关节面及下尺桡关节 86例 ,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87例。受伤到就诊时间 15min~ 72h。以上病例随机分组 ,夹板固…  相似文献   

16.
关平  戴玉景 《中国骨伤》2005,18(10):614-615
我科2001年研制了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满意。本文对143例胫骨骨折采用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两种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便于携带、方便患者生活和护理的经皮椎体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械的设计及应用。[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器械,在CT引导下完成置钉、复位,采用单纯外固定或同期、缓期联合椎体成形。[结果]本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0岁;置钉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80min;所有椎体前缘压缩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平均高度恢复至91%;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9~38个月),9例椎体前缘高度丢失5%~15%,平均9%,仅1例患者有腰部疼痛。[结论]器械设计合理、轻便实用;CT下操作置钉精准、穿刺成功率高、无并发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相似文献   

19.
Fracture fixation in patients having multiple injurie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he concept of early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long-bone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became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During the 1990s questions were raised about the early total care of all long-bone fractures in these patients. In particular,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patients with severe chest injuries and those with severe head injuries require special consideration. Although patients in those circumstances do require careful attention, most of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ontinued early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these fractures, in partic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ho suffer polytrauma. The concept of early temporary surgical stabilization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 surgery) has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with inter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482-1486
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中经过不断地改进,成为骨科的一门基本技术。近几十年来,外固定理论的发展及各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使其用途呈现多样化。在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方面的成绩,更显示其重要性,某些方面是内固定不可替代的。当然,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若应用不当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后遗症。本文从外固定支架的分类,在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肢体延长中的应用及在延长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