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并同时需要静脉输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8 min组与按压9 m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9 m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接受16次静脉穿刺,按按压时间不同共分为8组,观察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患者皮下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8min与按压9min的皮下出血情况与面积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平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9min为合适的时间,既不会影响血液供应,又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并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CU病房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B组与A 组、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 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第3天比较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治疗第6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出血倾向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ITP能达到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且具有剂量小、费用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郝晓东 《伤残医学杂志》2014,(2):274-274,285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静脉穿刺数各为7 d。实验组采用穿刺部位输液贴加按压止血带按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按压,观察两组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方法,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及皮下淤血率、两组直接护理时间及护患满意度。结果两组按压方式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率的发生,其直接护理时间,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疗法及规范化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及基础护理。两组治疗及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及规范化干预护理,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病情迅速康复,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方法根据静脉穿刺观察组151例和对照组152例直压法和横压法的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直压法皮下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横压法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地降低(P〈0.01)。皮肤针眼出血两组无明显性差异。结论静脉穿刺后皮下出血止血效果直压法明显优于横压法,既有利于病人的再穿刺,又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效果。方法:分别用醋酸泼尼松联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观察组)和醋酸泼尼松(对照组)治疗慢性ITP,观察治疗后血小板回升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快、出血停止时间短(P〈0.05)。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维持正常计数时间、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用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能够快速提高血小板水平,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活血药物的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8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8%),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仍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有效手段,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缩短疗程、提高短期治疗痊愈率、降低副作用及减少远期复发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 h的血小板数量,对比变化情况;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h,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较好,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小板数量增多,达到止血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11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9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30 mg/(kg·d),连用5 d;治疗组在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的同时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4 g/(kg·d),连用5 d。两组在用药3、5 d后观察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回升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结果用药3、5 d后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回升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可快速明显地提升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到安全范围,并可减少单一用药副作用,是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素清 《中外医疗》2010,29(29):166-16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肤出血发生及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4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按压时间≥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为1~3min。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性(P〈0.005);皮肤淤血发生率观察组为1.97%,对照为1min10.84%、2min1.97%,3min1.97%。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法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患者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6组:A组(注射10 s, 不按压)、B组(注射10 s,按压5 min)、C组(注射10 s,按压10 min)、D组(注射30 s,不按压)、E组(注射30 s,按压5 min)、F组(注射30 s,按压10 min)。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 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和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不按压(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与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注射局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不按压、按压5 min、按压10 min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减少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的发生,同时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应持续30 s,拔针后按压5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输液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连贯式按压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按压法(交换式),观察2组患者皮下瘀血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和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应用连贯式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可减少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梁俊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40-40,71
目的分析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2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血小板计数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阴道产比例低于正常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显效4例,有效1例;中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显效8例,有效7例,良好1例;重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有效2例,良好2例。结论泼尼松、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效果显著,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且不影响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9.
侯蓉 《吉林医学》2015,(5):1027
目的: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两种按压材料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患者10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采用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制成的按压贴纵向按压,对照组采用输液护贴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纵向按压与单纯输液护贴按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选择此类材料,减少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以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在献血者静脉采血后预防针眼出血、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的效果。方法将8388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献血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法及三指按压法压迫止血5~10 min后观察针眼周围情况,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止血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拇指及三指按压法。全血组和单采组比较,不良症状发生率单采组低于全血组,两组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和三指按压法,能有效的减少穿刺部位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淤血的发生率,是肘静脉采血止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