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敏 《吉林中医药》2006,26(6):38-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西医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单纯西医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血压恢复正常,血尿、蛋白尿消失、水肿消退,疾病痊愈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较之单纯西医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窍络瘀阻型脑震荡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窍祛瘀定志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6%、84.4%,对照组分别为36.7%、6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窍络瘀阻型脑震荡后遗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西药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味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阴通脉饮,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平均消退17.1%,对照组平均增长51.9%;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32%,对照组67.74%。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24h UAE)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增建 《中医药研究》2012,(8):1014-10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或苯扎贝特治疗,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资白玉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4+36-34,3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平胰合剂)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各31例,分别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1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65%和96.72%,而对照组分别为24.59%和81.96%,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而对照组仅为82.3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仅为82.2%,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HP转阴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胃宁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Hp根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患者分为治疗组52组,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4例,治愈率为46.1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具有止血速发快,溃疡愈合率高的优点,标本兼冶,经济适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改善和溃疡愈合平均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炎颗粒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质量、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O%,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溃疡愈合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6个月、9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消化性溃疡,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玻璃体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仅为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128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44%,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1,0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基础心率、6min步行试验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