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分别从蛋白质表达方面比较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 1,SIRT1)表达的变化,探讨BRCA1与SIRT1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及药物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BRCA1和SIRT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RCA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6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IRT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50.00%,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0.00%,正常与恶性、良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与良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BRCA1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组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IRT1在不同年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CA1、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01).结论:BRCA1、SIRT1的低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1可能是BRCA1的下游靶分子,未来有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TMEFF1(tomoregulin-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MEF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MEFF1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90.24%)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5.4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3.33%)及正常卵巢(26.67%) (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TMEFF1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TMEFF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MEFF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痛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 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U251自噬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GM1作用U251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质内酸性自噬泡的形成情况及外源性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Lamp-2a、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M1作用48 h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M1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作用后细胞内LC3-Ⅱ/LC3-Ⅰ的比值、Lamp-2a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可以诱导恶性脑胶质瘤细胞U251自噬性死亡,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组织内及整个病变的克隆性组成及意义.方法:选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9例,全部为女性.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haⅠ消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X染色体连锁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结果:光镜下可见29例PSH均表现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由实性、乳头状和血窦所构成,其中实性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高倍镜下可见实性区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呈嗜酸性或略呈透明状,核分裂罕见;乳头状结构表面均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克隆性检测结果表明有23例显示AR基因位点具有多态性.经HhaI酶切后,所有具有多态性的标本2个条带中有1个条带的密度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另一个条带保留,证明其均为肿瘤性增生.结论:PSH 组织中的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具有相同的单克隆增生模式,提示二者可能均为肿瘤的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p16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抑癌基因 p1 6蛋白在卵巢癌中表达已有报道 ,但 p1 6基因异常与蛋白表达关系尚有争议 ,未见到有关应用 m 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 p1 6m RNA表达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 55份手术切除的冰冻新鲜标本进行p1 6m RNA检测 ,以探讨 p1 6m RN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与来源收集本院 55份新鲜组织标本 ,分为 4组。 1 )正常卵巢组织 8份 ;2 )良性浆液性瘤 1 0份 ;3)交界性浆液性瘤 4份 ;4)卵巢浆液性癌 ( ovarian serouscarcinoma,OSC) 33份。其中 期 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侵袭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局部广泛切除术者13例,姑息性手术6例,1例放弃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2例,1例放弃治疗.[结果]全组病例5年复发率30.0%,手术切缘阳性者5年复发率83.3%,手术切缘阴性者5年复发率7.7%.全组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侵袭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局部广泛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阴性为该肿瘤外科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蛋白PINK1在黏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黏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石蜡标本中PIN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在恶性及交界性黏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IN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3%,62.5%,有统计学差异。且均明显高于良性黏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14.29%)和正常卵巢组(13.33%)。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比较四组间PINK1表达强度,P〈0.0001,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INK1的表达强度在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3、0.483、0.144。结论:PINK1与恶性黏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相关,与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以肝内囊性病为特点者(下称“囊性肝癌”)误诊误治率高.本文分析了自1988年11月至1991年10月所收治108例原发性肝癌中的4例囊性肝癌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 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岁~68岁;病程3天~l月余;均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伴畏寒发烧1例,扪及右上腹肿物2例,腹水或黄疸各1例;AFP>400ng/ml例;BUS示肝占位1例;3例术前CT检查均示肝内囊性占位,1例术后CT检查示肝多发结节.2 诊断 术前诊为肝癌1例,肝囊腺瘤或癌难定1例,术前乃至术中误诊为“肝脓肿”和“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各1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2例依临床、AFP、BUS 、CT综合诊断为囊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腭腺等小涎腺及皮肤等组织,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目前,治疗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我们近期诊断皮肤腺样囊性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 Z  Wu J  Lu JS  Luo JM  Han QX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57-659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 4 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应用PCR 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 ,对BRCA1基因全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  4 1例乳腺癌患者中 ,3例发生BRCA1疾病相关性突变 ,其中年龄 <35岁的患者 2例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1例。结论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 ,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275例住院老年(60岁以上)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癌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咯血,气急,消瘦等方面明显高于结核性胸水患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癌性胸水酶学检查ADA含量明显较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3.CT检查癌性胸水患者胸膜多呈环状胸膜增厚,胸膜上有多发性结节存在,94%并存胸内病灶或淋巴结肿大.结论癌性胸水生长快,出现临床症状早而明显;胸水酶学ADA及CT检查可作为胸水性质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良性卵巢瘤、41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CyclinD1在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瘤中均无表达.41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yclinD1阳性表达13例,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表达与良性卵巢及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在卵巢癌早、晚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yclinD1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CyclinD1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无关.结论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CyclinD1是一常见的分子异常并且可以用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具有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不少见,国际已有确定的分型.其组织病理及细胞学表现都与普通乳头状癌有差别,发病与染色体畸变及多种基因的突变、重排有关.术前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可改善预后.现综述有关的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菊英  问静  郭业松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27-929
[目的]探讨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间收治的6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收集各项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结果]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36个月.6例均有颅底受累,4例海绵窦受侵,1例颈淋巴结转移(N1).按鼻咽癌2008分期重新分期,5例Ⅳ期,1例Ⅲ期.所有病例放疗后评价疗效均为PR.4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结论]鼻咽腺样囊性癌自然病程长,局部侵袭性强.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发展,对部分病例仍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黑龙江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以黑龙江地区的9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除外1,4号外显子)进行扩增。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SCP)进行突变的初筛,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 在9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3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发现的已报道的2种突变均为无义突变。结论 在中国黑龙江人群中,BRCA1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3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黑龙江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但其中的移码突变3712insG分别在3个患者中检出,提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基础突变。  相似文献   

17.
癌性胸膜炎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癌引起的癌性胸膜炎45例与结核性胸膜炎16例的临床特征、放射线检查和胸水化验所见以及试验抗癌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这两种疾患的表现虽较相似,但仍各有其特点,尤以下述几点对两者的鉴别有较大的帮助;1.年龄;癌性发病年龄较高,平均52.1岁,结核性年龄较轻,平均为33.2岁。2.胸水;癌性多为血性,且含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多数患者的胸水能找到恶性细胞。3.结核菌素试验;癌性多阴性,结核多为阳性。4.试验抗痨治疗;对癌性无效。如不及时抗癌治疗,多在6个月内死亡。而结核性经抗痨后多在1个月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aggressiveangiomyxoma ,AAM )是一类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肿瘤 ,多发生于女性盆腔及会阴 ,最早于 1983年由Steeper和Rosai首次报道[1] ,到目前为止 ,国外报道不足 10 0例 ,国内仅有 4例报道[1]~ [9] 。该肿瘤为良性肿瘤 ,由于其易复发和具有局部的侵袭性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由于本病罕见 ,常易误诊。在此 ,我们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 ,对本病做一介绍。1 组织发生学及病因学本瘤组织来源不明。Steeper等[1] 发现其组织结构与正常外阴及盆腔软组织形态十分相似 ,具有粘液样物质…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G2P1.因体检发现附件肿物20d于2006-06-23入院.既往月经规则,有痛经史.入院查体:T36.8℃,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肿物.双下肢不肿.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常大,子宫右前方可扪及直径8cm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变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3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好发于脑室系统,临床表现大多有颅内压升高症状.组织形态学诊断可依据细胞密度增高,核分裂活跃,围绕血管的假菊形团及灶区坏死等特征.免疫组化标记表达GFAP.随访:2例死亡,1例术后复发.结论: 间变性室管膜瘤生长迅速,预后差,生物学行为应界定为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