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美凤 《光明中医》2010,25(4):637-638
<正>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为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治疗湿热蕴毒、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肿溺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笔者运用甘露消毒丹改汤剂名甘露消毒饮治疗慢性咽炎属湿热蕴结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李新民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为叶天士所创之方.本方具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或初感温热邪气即之中气分,湿热上蒸,则发热、汗出;湿热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内壅,则见颐肿咽痛;热灼津伤,则口渴、苔黄;热盛血涌,则舌红,脉数有力.  相似文献   

3.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文中记载“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相传为叶天士所创,收于《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全方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等组成,方名独特新颖,别具一格:“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晋三曰: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消毒”意为能消除毒疫之气[1]。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功,有如甘露降临而暑气潜消,故名“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叶天士强调,凡“湿邪犹在气分”者皆可用之。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明确指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悉以此丹治之立效”[2]。甘露消毒丹是温病临床中常用方剂之一,现代用于传染性疾病及各科疾病[3],尤其以发热类疾病居多。风湿病为内科杂症顽症之一,治疗多从祛风寒湿热邪气的角度论治。笔者在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殷海波主任出诊过程中,发现甘露消毒丹在风湿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较满意,列举四则验案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4.
甘露消毒丹合方治疗小儿湿热病证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所创,全方由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之效,用于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正如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无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小儿湿热病证常由外感引起,表现为发热、颐肿咽痛、汗出、渴不欲饮、胸闷、  相似文献   

5.
甘露消毒丹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美玉  赵月兰 《河北中医》1995,17(5):F003-F003
甘露消毒丹新用刘美玉,赵月兰(德州市立医院2530112)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一书.方由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百宫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白蔻、杜藿香组成。原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之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胀酸倦怠。咽肿用赤.或身目发黄,苔黄...  相似文献   

6.
甘露消毒丹,一各普济解疫丹,系清代叶桂(天士)治疗湿热型急性传染病的有效方剂,在当时的预防和治疗上了起一定的作用。方药见于王孟英(士雄)编著的《温热经纬》之中,主治湿温疫疠之病,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周伯度认为,药的组成,系以“滑石、茵陈,为荡热除湿之要药……佐以芩、贝、通、射、翘、荷,则横解直泄,各效其用。菖蒲所以利窍,藿香所以  相似文献   

7.
胡蓆宝  田晶晶  袁红霞 《光明中医》2011,26(12):2410-2411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清《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中有"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之句。本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晋三云:"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消毒",谓能消除毒疫之气。本方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法赅备,用于湿温,邪在气分诸证,疗效甚佳,以消除湿热毒邪,有如"甘露"降临,  相似文献   

8.
甘露消毒丹见于《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由滑石(十五两)450克,茵陈蒿(十一两)330克,黄芩(十两)30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木通、川贝母各(五两)150克,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各(四两)120克组成。主治: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痠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凡舌苔薄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者,  相似文献   

9.
甘露消毒丹临床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孟英<温热经伟>,又名普济消毒丹.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为主要功用.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近几年来,余遵异病同治之原则,用于临床,获佳效.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方证浅析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孟英的《温热经纬》,是清热除湿法的首选方剂。其药物组成巧妙严谨,有芳香化浊、清轻宣透的藿香、薄荷、白蔻、石菖蒲,又有清热解毒于上的黄芩、连翘,以及清热渗湿于下的滑石、茵陈和木通,又用贝母、射干开泄肺气、清热利咽,诸药协同共奏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之效。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身热肢楚,无汗神烦,或有汗热不退.颐肿、咽痛,溺赤便秘或不畅,有热臭气,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是治疗暑温热疫邪在气分的有效方剂。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由湿热之邪引起的耳鼻喉科的有关病证,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二、治案举例  相似文献   

11.
甘露消毒丹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最初载于《温热经纬》,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是为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而设。临证之中,活用此方常获良效。笔者在临证中常用以治疗非湿温之其他病证,亦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露消毒丹临床引伸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临床引伸应用近况金毅①廖雄英②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方源出自清·王孟英《温热经纬》,功能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为临床治疗湿温病邪在气分的常用方剂之一。近年来该方被引伸应用于湿热引起的多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该方临床引伸应用情...  相似文献   

13.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咳喘68例南京市红十字医院(210000)陆修坤[关键词]湿热咳喘,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出自清·王士雄《温热经纬),具有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之功。原为治疗湿温、暑湿时疫而设。笔者从1982~1992年,以此方为主,试用于肺系感染属湿热...  相似文献   

14.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清《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中有"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之句。本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王孟英谓之为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的主方。  相似文献   

15.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一书。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临床应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多种疾病,均获得较好疗效。 1 中毒性脑病 李某,男,8岁。1977年4月12日入院,住院号18826。患儿1月前因“麻疹并发肺炎”,在当地医院用退烧药,热退疹回,  相似文献   

16.
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热并重,毒邪蕴藉,肆逆气分证的主要方剂。清代医家完善了对湿温病的认识,并创新了从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甘露消毒丹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利之四法,又具从三焦分消走泄之配伍特点。由此本文从甘露消毒丹的制方背景入手,探微湿温源流,以"病机—症状"、"性味—功效—治法"为思路,分析、讨论甘露消毒丹清上、畅中、渗下法的三焦分消走泄组方特点,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发掘该方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露消毒丹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组成。具有清热化湿之功,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主要功效是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王有鹏教授认为湿热之邪致病广泛,湿热侵犯上焦,则咽喉肿痛、口渴、头晕、头痛;湿热交争中焦,则胸闷、腹胀、恶心;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大便黏,甚或泄泻、淋浊;湿热之邪弥漫,则四肢酸痛、重着。甘露消毒丹适用的疾病临床表现虽各有不同,但基本病机为湿热为患,根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王有鹏教授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了持续低热、水痘、感冒的患儿,临床疗效颇佳。文章旨在通过验案举隅的方式,总结王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甘露消毒丹妇科临床运用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消毒丹妇科临床运用三则珠海市中医院(519015)张丽娟甘露消毒丹见于清·王孟英《温热经纬》一书。由藿香、白豆蔻、连翘、黄芩、薄荷、射干、川贝母、茵陈、滑石、本通、石菖蒲组成。是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笔者用于治疗妇科某些疾病,每获良效。兹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年来,我院共收治黄疸型肝炎患者182人,根据该病是接触性传染,时疫之邪在气分,故临床中,凡症见肌肤、巩膜发黄,口苦粘腻,纳呆,胸闷腹胀,口渴不欲饮,尿黄,或有低热,苔黄腻,脉濡数者,均使用《温热经纬》所载甘露消毒丹汤方治疗。该方王孟英推崇为“治暑湿时疫之主方”。余用之,确收到满意效果。现举病例一则于后: 刘××,男,21岁。1984年7月16日,因皮肤、巩膜、小便黄4天,伴口苦,纳差,胁下胀痛,苔黄垢腻,脉濡数,肝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