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1 ̄2005年间15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SAH病人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首次造影均阴性,3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1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5例结合CT,MRI/MRA,CTA明确诊断,1例重复造影后死亡,5例重复造影仍阴性,仅CT表现为中脑周围池出血。结论首次造影阴性的SAH病人应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对同一部位的反复出血,CT或MRI又高度怀疑有病灶的病人,尽管DSA检查阴性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偶极子定位法(DLM)在癫痫外科中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25例癫痫病人进行DLM和CT、MRI检查,全部病人行外科手术及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描记。结果子DLM检查与ECoG结果高度一致,但与CT、MRI检查结果不完全相符。结论 DLM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致痢灶定位方法,有助于寻找致痢灶,提高于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3.2%。多为车祸伤,年轻人多见,大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即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动态CT扫描是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最好检查方法。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30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7例,重残2例,死亡11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较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42例,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获明确诊断40例,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1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经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 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比较而言,MRI在显示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PET在癫痫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是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能从生化、代谢、功能、血流灌注、化学递质及神经受体等方面对癫痫灶进行显像和定量分析,从而可能为CT和MRI检查阴性的癫痫病人提供癫痫灶的定位诊断。本文对癫痫的PE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PE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ET对癫痫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干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原发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症状、CT和/或MR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分析6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CT和/或MR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其次为脑干血管畸形,临床症状可复杂,必须结合头颅CT和/或MR检查方可作出相同部位的定性定位诊断,预后与出血积压量的多少以及能否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0例CT。表现为SAH并拟诊为颅内动脉瘤(AN)的临床病例资料,从中找出AN破裂在CT。上的出血规律。结果 经CT诊断为ASAH140例,其中133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直接手术证实为AN,7例没有发现AN,CT诊断AN的阳性率为95%。发现不同部位的AN破裂所引起的SAH在CT上的表现不同,其出血有一定规律。结 论通过CT检查,可以初步对AN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对AN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2例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我们根据Caplan诊断标准诊断了22例TGA病人,行多普勒,头CT、MRI、MRA,脑电图,血流变等检查,分析了检查结果,查找TGA病因。结果:22例患均行多普勒检查,18例示椎-脊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正常。头CT检查,11例有腔隙性脑梗死,3例脑萎缩,8例未见异常。其中6人同时进行头MRI检查,其中3人腔隙性脑梗死,3例正常。20例脑电图检查,4例异常,血液流变学检测,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学改变。结论:TGA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于CT问世前死亡率高达75%,CT出现后,该病的诊断、治疗有了很大改善.本文对15例DTICH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方法.本组15例均经CT证实为DTICH.昏迷标度采用Grady的分类法:入院时对1、2级病人进行严密神经系统观察,如有严重头痛,出现定位神经症状,迅速CT扫描.3~5级的病人,立即气管插管、应用皮质类固醇,清除颅内血肿,然后进行颅  相似文献   

10.
额叶癫痫的诊断—形态与功能定位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8例额叶癫痫病人的EEG,CT,SPECT检查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85.7%的病人发作间期和/或发作期EEG有额叶定位征象,两者结合可提高定位诊断阳性率及准确率。CT检查仅42.9%发现额叶损害,仍是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脑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2例病人行头部CT和常规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46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7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手术切除43例,MRI导航定向穿刺引流17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治愈65例,GOS评分:5分60例,4分4例,3分1例.死亡7例.结论 常规头部CT及MRI检查结合DWI和MRS等有利于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综合评估、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脑脓肿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术前评估和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实施手术治疗的8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三大检查(症状学、MRI、V-EEG)和18F-FDG PET/CT检查证实致痫灶存在且位于颞叶内侧。经上述方法精准定位后,采用扩大额颞手术切口,皮层脑电描记引导下施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部分加做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或(和)皮层热灼术,对术前评估方法,18F-FDG PET/CT检查的意义和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Engel效果分级:69例(81.2%)I级,9例(10.6%)Ⅱ级,7例(8.2%)Ⅲ级或Ⅳ级。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5例出现短期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较术前减少或停药。结论 18 F-FDGPET/CT检查是目前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精确、直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结合常规三大术前检查,是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8F-FDG PET/CT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入院诊断为鞍区肿瘤病人应用CT血管成像术前发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对287例诊断为鞍区肿瘤的病人给予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6例,其中入院诊断为垂体瘤3例,鞍旁脑膜瘤3例,并给予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诊断。结果6例病人经CTA检查共发现颅内动脉瘤7个。经DSA检查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6个,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1例病人经DSA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诊断为左侧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确诊率85.7%。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用于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术前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诊断中价值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去碘CT扫描检查诊断脑出血;术后48~72 h内行CT平扫或MRI检查随访,以此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CT诊断AIS病人术后早期脑出血及造影剂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48例中,29例双能CT平扫未见脑内高密度影,术后48~72 h复查无出血;119例CT平扫有高密度影,双能CT诊断为单纯碘造影剂外渗69例,其中4例复查有脑出血,阴性预测率为94.2%;双能CT诊断造影剂渗漏合并脑内出血50例中,43例有脑出血,阳性预测率为100.0%;7例复查未见出血,假阳性率为14.0%;预测总准确率为92.6%。结论 AIS血管内介入术后双能CT检查对于早期鉴别脑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骑跨静脉窦硬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10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经治疗10例病人中治愈4例,4例轻残,1例重残,1例麓植物生存。结论 早期明确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同济医院1992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9例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病人中1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病人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外,其他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头颅CT和MRI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和占位效应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使用作者自行设计制造的用CT定位的定向仪进行CT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6例。介绍了手术方法、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初步应用表明,该定向仪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等优点。靶点坐标的转换采取通用的计算方法,在微型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6例病人术后均获得明确的组织学诊断,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CT扫描常发现位于脑深部的低密度小病灶,定位困难,影响了诊断和治疗。我们在CT引导下行徒手穿刺病灶并作肿瘤细胞学检查,本组共9例。具体操作是:根据CT测量结果先在体表贴—小的金属物作为标记,行CT扫描调整穿刺点,使之更准确。再根据先测定的深度用14号脑血管造影穿刺针穿刺。复查CT确定针尖位置在病灶内,用注射器抽吸少量组织送查肿瘤细胞学检查,30分钟后再次CT扫描了解有无出血,手术结束。病理结果大部分为星形细胞瘤,其他尚有胶质细胞增生,慢性炎症。根据结果给以化疗放疗等治疗。我们认为此法具有简便安全、准确、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等优点,只要病灶直径在1~2cm均可成功,在那些尚未开展立体定向手术的单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癎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CT变化。方法68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癎大发作患者作EEG及脑CT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82.35%,CT异常率为32.35%。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但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癫癎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结论EEG为癫癎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检查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方面的独特价值。方法9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用常规针极肌电图及H反射记录方法,将其结果与CT、椎管造影、临床症状体征及手术所见相比较。结果肌电图、CT、椎管造影、临床等四种方法定位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分别为72.7%、87.5%、78.6%、83.8%。CT(椎管造影)、EMG、临床、手术所见四者定位完全一致占56.6%;EMG、临床、手术所见三者定位一致占60.6%;三者所见不尽一致占39.4%。结论肌电图定位准确率稍逊于其他方法,但是其特殊发现能很好补正其他检查的不足,对定位诊断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