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临床指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治疗中,采用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既可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方法:将5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8例),A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B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均少于A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与机械通气相当,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氧气用量,总体效果优于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72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新生儿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以常规综合治疗为基础,同时采取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择 2018 年 10 月 至 2020 年 2 月汉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 6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 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P)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 结果: 上机 48 h 时 两组患儿 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用 氧时间、血气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pH 及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8.73 % 高于对照组的 80.77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确,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 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诊治的肺出血新生儿100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患儿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上机时间以及肺出血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治愈率是92.16%,上机时间是(76.14±8.19)h,肺出血停止时间是(27.93±5.62)h;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治愈率是81.63%,上机时间是(85.14±6.24)h,肺出血停止时间是(38.91±6.79)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治愈率较高,见效快,上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予试验组患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Pa CO2和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避免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NRDS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NRDS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胎龄分为三组,其中胎龄28~30周早产儿为早期组(n=40),胎龄31~33周早产儿为中期组(n=30),胎龄34周及以上早产儿及足月儿为晚期组(n=30)。分别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在开始治疗时间、初始剂量、总剂量、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最高吸氧体积分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前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h、24 h三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后三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于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有效改善其氧合指数,提高通气情况,尤其是针对早期患儿,由于给予存在高危因素且症状轻微的早产儿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因此其开始治疗时间较早,可提升疗效,但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发病较迟,因此开始治疗时间较晚,加上病情严重,其疗效不如早期患儿,因此临床应尽早采取治疗,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LISA管或是气管插管)内滴入,研究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联合布地奈德(LISA管或是气管插管)内滴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可改善早产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照组予以单纯机械通气。分析2组症状改善、动脉血气变化、X线胸片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和X线检查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 h、8 h、24 h相关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对照组(n=31)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为观察组(n=31)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河池市人民医院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与通气治疗组25例。所有患儿采用呼吸机治疗,而联合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检测值、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最高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吸入高浓度氧(Fi O2≥50%)持续时间相比较可见联合治疗组患儿明显优于通气治疗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治疗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通气治疗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并发气胸、肺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临床死亡率相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低于通气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PS治疗,有利于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病房治疗时间,且明显减少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治疗后6 h,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使其治疗时间缩短,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即刻拔管及继续呼吸机通气2 h再拔管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早期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接常频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2 h拔管再予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通气;对照组32例在使用PS后即刻拔管给予CPAP辅助通气;结果:治疗组仅3例需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发生率9.38%;对照组有12例需再次气管插管继续呼吸机辅助通气,发生率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早产儿使用PS后继续接呼吸机机械通气2 h再拔管给予CPAP辅助通气,可以有效的减少再次气管插呼吸机辅助通气,减少有创操作及侵入性感染的几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机械通气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机械通气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MAP、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IP)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aO2/Fi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MAP、PEE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早产儿Ⅰ~Ⅱ级肺透明膜病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早产儿Ⅰ~Ⅱ级肺透明膜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胸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胸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无异常改变。结论沐舒坦治疗早产儿Ⅰ~Ⅱ级肺透明膜病可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氧合,改善胸片情况,且无明确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采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上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沐舒坦治疗早产儿I~Ⅱ级肺透明膜病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28例早产几I~Ⅱ级肺透明膜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胸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胸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无异常改变。结论 沐舒坦治疗早产儿I~Ⅱ级肺透明膜病可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氧舍,改善胸片情况,且无明确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