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与脑脊液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80例,分为三组:健康组、观察组(白细胞数>10×109/L)和对照组(白细胞数≤10×109/L)各60例,依次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分析研究.结果: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92%,脑脊液异常率49.8%,头颅CT异常率14.6%.进行脑脊液分析的患者中,健康组中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改变者占67.5%.观察组中脑膜受累症状明显(58.9%)51/60,头痛的出现率为(89.9%)58/60,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脊液检查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和预后判断相关性,分析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90例,对比分析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和脑电图检查资料,探讨脑电图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脑电图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正常脑电图有7例,轻度异常脑电图33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者37例,重度异常脑电图患者13例;与预后实际情况相比较,高度吻合。结论:脑电图诊断异常率及准确度显著高于脑脊液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EEG,BEAM检查,分析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出现异常的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及BEAM异常,异常率为89.1%,其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为34.4%。结论 EEG及BEAM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预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发热、脑CT异常及上感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脑MRI异常、脑电图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及肌力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OR=1.418,95%CI(0.724,2.196),P0.05)和脑MRI异常(OR=16.264,95%CI(10.869,28.114),P0.01)是影响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或脑MRI异常者预后较差,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杨盈 《环球中医药》2013,(Z1):86-8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前后的脑电图变化。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病毒性脑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8例和非高压氧治疗组36例,通过脑电图治疗前后的变化判断高压氧辅助治疗脑炎的效果。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3.3%;高压氧综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P<0.001,病程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G对病毒性脑炎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高压氧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莹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13-114
目的:探讨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1例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首次描记脑电图表现的异常率为85.26%(52/61),其中轻度异常24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11例。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难治性癫痫治疗的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一西医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率为22.50%,对照组为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联合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性并改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针灸干预治疗。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325例(Ⅱ-Ⅲ)级高血压是、否并发脑卒中者分别设为观察组(165例)、对照组(160例)。行心电图检查并将异常者归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三大类,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观察组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并采用针灸干预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⑴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为80.61%,高于对照组的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出现率: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2类心电异常出现率:观察组为45.45%、29.70%,高于对照组的11.2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中,脑出血心电异常率93.88%,高于脑梗死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情恶化者心电异常率100.00%,高于病情好转的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病情把握、预后判定,而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给予两组患儿理疗、脱水剂、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参考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促进预后改善,减少术后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将存在继发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无继发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以及动态脑电图结果与病灶关系。结果:(1)观察组中,与常规脑电图相比,动态脑电图的正常率较低,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特异性放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动态脑电图监测的异常率、癫痫样放电、非特异性放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脑叶皮质区与深部白质区有癫痫样波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动态脑电图用于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可有效对癫痫疾病发作与病情变化进行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辅助诊断价值、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评判药物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34例病毒性脑炎的EEG进行追踪观察,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34例中2~7天内EEG异常率达100%,14-24天内EEG异常率达70.6%,30天后EEG异常率达17.7%。结论病毒性脑炎的EEG异常率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标准,32例为肝肾亏虚组,30例为肝郁痰凝组,31例为心脾两虚组,27例为气滞血瘀组。采用动态脑电图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各组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各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动态脑电图异常例数从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组(81.5%)、肝郁痰凝组(56.6%)、心脾两虚组(41.9%)、肝肾亏虚组(37.5%);其中肝肾亏虚、肝郁痰凝、心脾两虚脑电图均以轻度异常为主,分别为21.9%、26.7%、25.8%;而气滞血瘀脑电图则以中度异常为主,占比51.9%,且与同程度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气滞血瘀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亏虚组、心脾两虚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脑电图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实证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虚证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可能与不同中医证型对脑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康复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异常、心肌酶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惊厥发生次数、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心肌酶异常率及免疫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将其格拉斯哥评分作为依据,分为重型(20例)、中型(30例)与轻型(5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对其在颅脑外伤测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的Hcy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的Hcy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同预后患者Hcy结果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可以作为评估颅脑外伤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HIE患儿的EEG资料。结果:轻度组脑电图正常4例、轻度异常6例和中度异常3例,异常率69.23%;中度组脑电图正常3例、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8例和重度异常4例,异常率84.21%;重度组脑电图中度异常3例和重度异常5例,异常率100%;HIE临床分级越高,脑电图异常率及异常程度越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主要反映的是大脑皮层病变,能客观直接反映脑功能状态及脑损害程度,对HIE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11):1524-152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从HAMD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从中医症状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其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同时具有药物治疗抑郁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首发精神障碍症的病毒性脑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6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脑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发作和智能减退。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43.6%,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75.0%,脑MRI检查异常率62.5%。结论精神障碍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抽搐发作和智能障碍,结合脑电图和脑CT,MRI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患儿EEG异常率为92%,6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3例昏迷患儿遗留有癫痫。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