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阴道试产的一胎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阻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情况。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及宫口开2 cm、4 cm、6 cm和宫口全开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1 h和2 h后血清?-内腓肽水平。记录两组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和出生1 min后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产程时间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总出血量和产后大出血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出生1 min后的Apga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均较高。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助于产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血清?-内腓肽水平减少VAS疼痛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自愿使用穴位镇痛仪的产妇与未使用的产妇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处理,于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合谷、内关穴位及腰骶部电刺激镇痛。比较2组宫缩痛各时点VAS评分、产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宫缩开始0 min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宫缩15 min、30 min、60 min、第一产程结束、第二产程结束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谷、内关穴、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产程进展有促进作用,且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阳春市中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300例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于宫口开大约3 cm、产程进入活跃期、疼痛达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级以上、产妇迫切需要镇痛时给予穴位贴敷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提高顺产率,不会对新生儿及羊水性状造成不良影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因产程中不同原因行剖宫产43例,故最终试验人数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宫口开3cm时,对照组产妇无特殊用药及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宫口开3 cm时给予针刺麻醉镇痛,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并接电针持续进行穴位刺激。根据数字疼痛分级(NPIS)标准判定镇痛前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观察两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NPIS评分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刺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及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质量无影响,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产程管理下电针对初产妇潜伏期疼痛、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潜伏期宫口开1 cm、3 cm、5 cm时,予以电针合谷、三阴交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电针干预,两组其他操作相同。记录两组产妇在潜伏期宫口扩张至1 cm、3 cm、6 cm时疼痛的VAS评分,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宫口扩张至3 cm、6 cm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电针镇痛分娩对初产妇新产程潜伏期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对初产妇新产程宫口扩张及缩短产程时间未见明显影响,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吕晓静 《新中医》2020,52(4):158-160
目的:探讨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68例的对照组和68例的观察组,2组产妇均给予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导乐分娩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比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阿氏评分(Apgar)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或1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分娩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2 cm、6 cm、10 cm时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状况,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在无痛分娩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新产程时限标准,以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的200例产妇作为试验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减痛减压方法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产程、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无痛分娩不会延长产程,可将第一、二产程时限重新划分,是对产妇及新生儿较安全的一种分娩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足月自然分娩过程中,针刺穴位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符合自然分娩的研究对象199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方法;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镇痛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干预全程(宫口3 cm即0 min、30 min、60 min和宫口全开时)产妇分娩疼痛,同时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2 h)。全程监测第一产程中血?-内啡肽和5-HT水平变化。结果 VAS评分显示,较之对照组,其他三组皆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硬膜外组和复合镇痛组下降程度相似,而针刺组下降幅度稍逊色;比较产程相关指标,针刺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针刺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跟硬膜外组比较,未有使用助产催产;第一产程中产妇血?-内啡肽,针刺组和复合镇痛组观察到不同程度上升(P0.05),而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 针刺镇痛可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同时不影响第二产程及各项产妇胎儿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30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150例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纳入观察组,150例在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止痛药物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疼痛程度、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761.16±206.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63.74±198.48)min(P 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58.67%)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67%)(P 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减轻产妇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而对产后出血与新生儿对胎儿窒息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对分娩产程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未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500例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疼痛程度、产后各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能够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正常分娩、分娩镇痛,结束后分析效果。结果: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前、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比较,分娩镇痛前的两组产妇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数分别为1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分娩镇痛的优势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满足产程需要,有助于产科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两方面,对比分析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进展,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心理安慰与呼吸减痛法(对照组)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各组50例;通过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分析疼痛程度,记录分析是否影响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纳入对照组的自然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发生时间均显著高于纳入观察组的初产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感,并能缩短产程,为顺利分娩提供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孔莉敏  郑皇芳 《新中医》2018,50(12):204-20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 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 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 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 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 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分娩的196例产妇,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产妇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不给予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0 min和镇痛后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0.2%,低于对照组产妇的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分析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无痛分娩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常规分娩的产妇30例,对其疼痛情况、产后出血量及产程等方面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无痛分娩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常规分娩产妇,而在第三产程时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痛分娩产妇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分娩产妇(◆P<0.05)。结论:加强无痛分娩观察与分析对提高分娩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中医》2021,39(6):210-21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分娩球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64例纳入研究,应用分娩球辅助分娩,观察组67例纳入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TENS镇痛,两组产妇如有镇痛需求则给予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自控式硬膜外镇痛人数、镇痛药物应用剂量。比较两组临产时、宫口开全时血清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宫口2cm、3cm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硬膜外镇痛使用率(χ~2=7.123,P=0.008)、镇痛药物应用剂量(t=3.902,P=0.000)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分娩球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应用量,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麻醉镇痛分娩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分娩(VBAC)产妇妊娠结局,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VBAC成功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研究组在麻醉镇痛分娩基础上辅以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焦虑情况、疼痛评分、满意率及新生儿结局等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疼痛程度轻、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量少、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麻醉镇痛分娩法,可减轻焦虑、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满意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比单纯麻醉镇痛分娩对VBAC产妇的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究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自愿参与本研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时,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处理,观察组给予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镇痛。对比2组产妇分娩时VAS评分、产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结束、第二产程结束以及第三产程结束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进行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有利于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缩短产程时间,能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潜伏期穴位揿针按压对分娩痛的作用。方法将自然分娩进入潜伏期产程的产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治疗组给予潜伏期常规护理拉梅兹呼吸法及按压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次宫缩时按压一处双侧对称穴位至宫缩结束,3个穴位轮流按压。当宫口开至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潜伏期常规护理拉梅兹呼吸法,当宫口开至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潜伏期T1、T2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揿针穴位按压能缓解分娩疼痛,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抑制作用,是安全、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方法:回顾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分娩初产妇100例资料并根据干预方式随机分组。药物镇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穴位按摩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实施镇痛前后疼痛的程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结果:在实施镇痛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镇痛后,穴位按摩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药物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比药物镇痛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药物镇痛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显著比药物镇痛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对比,中医穴位按摩效果更好,可减轻产妇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