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应用温阳通窍汤加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施鼻内镜手术后,中药组给予温阳通窍汤加减口服,两组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及按时术后清理。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量表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取手术窦口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法染色,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数及上皮下腺体、黏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内镜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与术前比较,SNOT-20、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SNOT-20、Lund-Kennedy评分差值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数量减少(P0.01),中药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及两组同时间比较上皮下腺体数量、鼻黏膜上皮损伤分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中药组、对照组条带样增生厚度分别为(20.23±2.50)μm、(24.73±3.51)μm,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8.89±2.20)μm、(13.71±3.38)μm,两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应用温阳通窍汤加减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化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鼻黏膜重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窦炎合剂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从而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根据术后分别应用鼻窦炎合剂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行术腔冲洗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术前和术后4、12、24周,取上颌窦自然开口前方约0.1cm处黏膜组织,观察黏膜纤毛细胞、杯状细胞、黏膜间质、炎症细胞和黏液腺体的改变,计数上皮层的杯状细胞及纤毛细胞数及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后术腔清洁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及术后鼻杯状细胞与纤毛细胞数目及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24、-2.015、-2.145,P0.05)。结论鼻窦炎合剂能有效地促进和加速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术腔清洁时间及鼻黏膜上皮化,明显促进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纤毛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恢复以及鼻黏膜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术后进行常规鼻腔与术腔冲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时间15 min以上,术后7 d每天2次,7d后每日1次,14 d后每周1次,治疗总时间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后症状积分、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术腔积分及术腔清洁时间与上皮化时间,镜下观察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症状积分以及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术腔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腔清洁时间与上皮化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EOS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症状,加速鼻黏膜水肿的吸收,促进术腔黏膜组织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炎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90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冲洗,治疗组则进行中药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EOS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冲洗可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渊舒口服液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72例经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于术后予以常规综合辅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术后鼻腔黏膜形态恢复时间及功能转归情况,并记录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各个阶段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3个月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术后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济生乌梅片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诊治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给予济生乌梅片联合生理盐水喷鼻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剂联合淀粉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HE染色观察鼻息肉组织病理表现,统计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血清IL-5水平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2组间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2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对照组间质水肿减少更明显;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为19.1%(8/42),低于对照组的23.3%(10/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5/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生乌梅片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显著,与使用鼻用激素效果接近,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龙胆外洗液进行鼻腔冲洗的疗效以及对鼻腔黏膜上皮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成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用龙胆外洗液20mL稀释后进行鼻腔冲洗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鼻腔冲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主观症状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鼻内窥镜术后患者内镜检查黏膜形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鼻腔黏膜上皮转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龙胆外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效果好,有利于鼻腔黏膜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渊丸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及内窥镜下鼻腔常规换药处理。对照组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鼻渊丸。观察患者鼻腔黏膜肿胀消除以及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9%,对照组为82.14%;2组患者术后1周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丸可能通过加速鼻黏膜修复明显改善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特殊处理,观 察组术后给予鼻腔冲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 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鼻 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给予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 鼻腔粘连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布地奈德术腔黏膜阶段性修复的特点及规律,为鼻内镜术后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术,术后1~4周清理鼻腔及局部应用激素布地奈德1周,鼻内镜检同时取筛窦外侧壁、筛窦顶及上颌窦口处囊泡或黏膜组织,分别进行光、电镜观察对比。结果局部应用布地奈德1周,鼻内镜检术腔黏膜光滑,水肿基本消失,无囊泡形成。电镜下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排列尚整齐,其间有微绒毛。28例纤毛横断而可见9+2型微管结构,24例为9+1型微管结构,10例中心微管缺如。上皮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部分呈凝集变性,有的线粒体为Ⅰ度肿胀,溶酶体基本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能有效切断这种失衡修复的上皮化组织-囊泡的过程,继而遏制病变复发,使术腔上皮化呈均衡状态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嗜酸粒细胞型鼻息肉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单纯西药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通过术腔黏膜形态Lund-Kennedy评分和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印迹法(ELISA)进一步探讨“鼻渊通”预防复发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和ELISA实验表明中药复方“鼻渊通”能够降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以及炎症因子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促进鼻腔黏膜上皮化及减少术后鼻腔血痂形成,防止鼻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共150例,按左右侧鼻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腔用20 mL注射器均匀涂美宝湿润烧伤膏,然后正常填塞膨胀海绵;对照组术腔常规填塞膨胀海绵。观察2组患者的填塞反应、血痂脱落时间及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结果实验组术后鼻部渗血及血痂明显减少,术后黏膜上皮化时间缩短。结论鼻内镜鼻部手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疏风通窍汤在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术腔黏膜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0例(235侧)均为施行ESS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118侧)鼻内镜术后第三天,撤出鼻腔之止血海绵,次日应用疏风通窍汤内服兼鼻腔浸浴;对照组60例(117侧)采用传统方法冲洗鼻腔。两组分别于鼻内镜术后2、8、14周钳取上颌窦口附近的黏膜组织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黏膜转归中各阶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术腔清洁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和上皮化完成阶段,与对照组比较,侧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治疗组术腔黏膜鳞状上皮化生,纤维组织增生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侧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风通窍汤内服加局部鼻腔浸浴可促进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的恢复,安全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转归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患者鼻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及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症状、体征、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中药“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能更有效地消除鼻黏膜水肿,促进术腔血液循环、分泌物吸收及术腔黏膜再生修复,加快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5.
刘爽  马文成  隋强  王伟 《陕西中医》2020,(7):929-93194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记录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比较与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相关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鼻窦CT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 Kennedy)评分,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2.00%(82/10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3.00%(93/100)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流涕鼻塞、黏膜水肿、囊泡消失、嗅觉恢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 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更好,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更高(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术后临床症状,加速术腔黏膜形态转归和上皮化过程,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68例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对恢复慢性鼻窦炎所致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慢性鼻窦炎伴嗅觉减退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观察术前术后嗅觉功能变化,随访时间10~14月。结果:术后8个月62例嗅觉功能明显改善,主观嗅觉改善率91.2%;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导致嗅上皮细胞结构功能异常使嗅觉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解决其鼻腔通气障碍及嗅黏膜炎性反应,能极大程度恢复部分嗅上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4,(1)
目的观察鼻渊舒(辛夷、苍耳子、栀子、黄芪、白芷、黄芩、柴胡、薄荷、细辛、川木通、川芎)对慢性鼻-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上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受体亲和力及转录激活能力等功能的影响,从细胞抑炎机制角度,探讨鼻渊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每组20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假手术、克拉霉素、鼻渊舒组,建立慢性鼻-鼻窦炎模型,正常、模型、假手术组不干预,克拉霉素组、鼻渊舒组分别予以克拉霉素25 mg/(kg·d)、鼻渊舒口服液1.5 mL/(kg·d)灌胃,治疗14 d后取各组鼻窦黏膜上皮,HE染色后观察鼻窦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及报告质粒分析法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受体结合容量、解离常数及转录激活能力。结果模型组鼻窦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黏膜炎细胞浸润,腺体及杯状细胞明显增生;模型组黏膜上皮糖皮质激素受体解离常数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转染质粒pMTV-CAT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鼻渊舒治疗后,鼻窦黏膜上皮得到较好修复,上皮组织炎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少见增生;糖皮质激素受体解离常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pMTV-CAT质粒后,CAT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渊舒能显著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慢性炎症状态,其机制与提高黏膜上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受体亲和力及转录激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霍胆丸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单纯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加用霍胆丸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鼻黏膜恢复情况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黏膜形态评分及鼻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鼻腔黏膜上皮化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霍胆丸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粘膜CD3、CD69的影响。方法对2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鼻腔灌注抽吸装置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病变组织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在术中及术后3月进行检测,观察鼻黏膜CD3、CD69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0.0%;治疗组治愈率60.0%,对照组50.0%。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鼻腔灌洗3个月后,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3+/CD69+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手术前后CD3+细胞、CD3+/CD69+细胞比例与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绝对值均偏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鼻腔灌洗对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有积极意义,败丹黄灌洗液能提高鼻窦炎手术愈后疗效。②CD3、CD69能够反映患者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患者术后术腔黏膜炎症长期存在,控制黏膜炎症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③手术后3月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下降,可能和败丹黄灌洗液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邵玉娟  雷明 《陕西中医》2012,(10):1355-1356
目的:观察鼻窭内镜手术后采用中药洗液冲洗鼻腔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鼻窦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自制的中药洗液冲洗鼻腔,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传统洗液,对比术后两组鼻窦黏膜的修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术腔黏膜转归上皮化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功能性鼻窦炎术后运用中药冲洗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冲洗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