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和盲穿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43例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穿刺处渗血、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忠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结论: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1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较住院期间使用盲穿与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各个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便携式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效果。方法:将需PICC置管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盲穿法置管,观察组予以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无导针架)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发症降低,且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行穿刺置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置管,试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并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导管脱落、出血和皮下淤血以及血栓的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显著提高成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不同PICC穿刺方法对高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穿刺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取传统方法穿刺,B组采取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2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技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置入PICC导管,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观察两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穿刺时间、1次到位数的发生率和反复穿刺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数、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次到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数明显低于反复穿刺组。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较传统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15-218
目的:观察按揉神门穴对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管过程中引起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穴位按揉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穴位按揉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穴位按揉。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前血压和心率、焦虑评分,并对PICC置管过程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穴位按揉组置管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揉可减轻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所致疼痛,并能有效减轻PICC置管患者术前焦虑,稳定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使用赛丁格(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PICC穿刺技术,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成本高,严重制约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应用。为运用非穿刺探头超声引导下穿刺,笔者根据掌握上肢动静脉超声探测与火腿肠超声下模拟穿刺定位练习,寻找血管穿刺准确定位感觉。为临床患者进行非穿刺探头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后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经培训护士可独立操作,提高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并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穿组(A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B组)、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穿刺组(C组),每组50例,各组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3项瓣膜式4F PICC导管。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为72%,B组为90%,C组为9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B组为8%,C组为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置管操作时间A组为(12.8±3.1)min,B组为(8.4±1.2)min,C组为(5.2±2.1)min,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超声引导下无差别,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在我院临床中的应用优势以及相关技术的把握。方法:穿刺化疗病人100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套管针穿刺法行PICC置管。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带管日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失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PICC置管为化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贾雁北 《新中医》2019,51(3):255-257
简版;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青鹏软膏辅助自我观察护理预防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106例行PICC置管术住院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自我观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青鹏软膏进行外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血管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留置PICC 的带教水平.方法 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对我科及会诊的82 例病人置管资料分析,统计置管操作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结果 82 例置管均获得成功,归纳出置管前及置管过程中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带教技巧.结论 重视评估、体位及环境准备,掌握与PICC 相关的血管知识,进行必要的B 超图像分辨知识培训,熟悉血管超声的功能健,具备熟练的PICC 操作基础和预防及解决风险的措施,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为初学者提供有效实用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进行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42例,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观察组则使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肘下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肘下穿刺的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一次穿刺成功率(95.23%)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敏桢  潘辰  杨琳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6):102-104,10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入中线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耗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满意度指数观察组为82. 22%,对照组为70. 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B超引导MST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管道留置时间,同时也能改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导丝辅助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联合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在DSA监视下使用微导丝辅助送管,对照组在DSA监视下直接送管。比较2组PICC置管的到位率以及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结果:送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6.8%,对照组为4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9.6分钟,对照组15例导管到位患者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18.6分钟,17例患者在20分钟内未送管成功,改为微导丝辅助后,在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10.5分钟内全部送管到位。结论:微导丝引导显著提高了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和操作者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进行实时B超导向的作用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107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照术前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采取盲穿法置管,观察组采取实时B超导向穿刺置管,对比分析两组置管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并术后CT复查掌握导管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22±3.25)min,低于对照组的(18.56±3.1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2%,对照组为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导管位置不佳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术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中采取实时B超导向,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提升置管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DSA监控下,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置管(简称一站式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一站式PICC置管。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均拍摄X线片,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定位精准,观察组最佳位置例数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DSA监控下,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置管,可保证PICC导管头端的最佳位置,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中的作用。方法:专业小组置管前的精心准备,置管中的娴熟配合,置管后全程跟踪维护质量,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43例患者置管顺利,安全留置。结论:专业小组的成立,确保了PICC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有效地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