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凯蕾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03-104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需做剖宫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产妇麻醉时选择20~30mg氯胺酮+400mg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穿刺点选择T12~L1;对照组产妇麻醉时选择400mg 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穿刺点选择L2~L3。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率。结果:麻醉显效和痛觉完全消失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中阻滞平面达T6,病例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0.001);首剂后10分钟出现运动阻滞的百分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剖宫产手术时,采用氯胺酮加利多卡因,穿刺点选择T12~L1进行硬膜外麻醉,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索更加安全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方法,基于两种不同的椎管内麻醉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统一后,选取该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椎管内麻醉中的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取椎管内麻醉中的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从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大的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了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不仅麻醉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差,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采用椎管内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稳定麻醉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效果较好,而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分析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择期需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例,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研究组采取腰硬联合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手术完成后,在麻醉之后的5min,两组病例MAP明显下降,研究组第一次剂量维持、最高平面、起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麻醉,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比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常予以硬膜外麻醉,但不同的进针入路引起的麻醉效果却很少引起同仁的注意,笔者应用2种不同的硬膜外腔入路方式,旨在比较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急诊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730例足月行急诊剖宫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静脉麻醉(IA)患者的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低血压、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3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EA组起效慢、麻醉效果不够完善;CSEA组麻醉效果好,但低血压发生率较高;I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略有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3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CSEA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满意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对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可选择I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老年下肢手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两种麻醉方法 优劣.方法 ?老年下肢手术病人60 例,分成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两组,每组30 例.调查麻醉实施医师,手术医师,病房护士和病人家属对麻醉满意程度,比较两种麻醉方法 优劣.结果 麻醉实施医师和手术医师对两种麻醉方法 满意率差别有显著性,病房护士和病人家属对两种麻醉方法 满意率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老年下肢手术时,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实施时,椎管内麻醉更可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各种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268例,分别对其临床手术施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具体可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一硬膜外麻醉(CSEA)和全身麻醉,对它们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经分析研究得知,在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在各种方法中,选择使用腰一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对产妇的生理作用迅速,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阻滞完善,肌松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安全有效。结论:剖宫产手术大多数属于急诊手术,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临床首选的是腰一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成功率高,费用少,值得在一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血小板减少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应用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剖宫产手术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后的血压变化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8.7±1.0)分高于对照组(6.5±1.4)分,重度窒息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剖宫产手术患者应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其中椎管内麻醉能够提高新生儿的Apger评分,有效缓解窒息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为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肛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小剂量腰麻,腰俞穴麻醉,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3组研究对象中,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显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中西麻醉方法有着不同的麻醉效果,和其他几种常用麻醉方法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静吸全身麻醉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和静吸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C组),每组均为15例。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气腹后10 min和放气后10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镇痛和肌松效果。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C组镇痛优患者为100%,腹肌松弛效果均为满意。结论:妇科腔镜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全身麻醉法的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式切口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成功行子宫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麻醉效果。方法:1.择期对84例ASAⅠ-Ⅱ级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对照组(42例)选用颈丛阻滞麻醉,治疗组(42组)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分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20min和手术完毕3个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麻醉20min过后的对照组患者MAP、HR比麻醉前上升,其中手术完毕后MAP、HR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麻醉前。虽麻醉后治疗组患者这两个参数稍稍有所上升,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甲亢手术中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具有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围麻醉期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在甲亢手术中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慧  马宏林 《中医正骨》2006,18(2):36-36
随着颈前路手术的广泛开展,对麻醉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解目前常用麻醉方法的优劣,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将行颈前路手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麻醉方法,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实验组行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麻醉前、麻醉后6 h和12 h后,MMSE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24 h和72 h后,MMSE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老年骨科手术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行单侧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各2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耗时、阻滞平面、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操作耗时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的阻滞范围较对照组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出现3例麻醉后双侧阻滞并且其中1例合并低血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观察到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相较于胸椎旁阻滞操作更为简单快捷,阻滞时效长,并发症少,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赵强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8-1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1组给予硬膜外麻醉,1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min、术毕15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TCO2升高、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椎管内阻滞和静吸复合全麻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3年 1— 8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所做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麻醉 ,对符合条件的 3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比较ASA分级 ,术中输液量 ,移植肾血流开放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并发症 (仅包括硬膜外血肿或心功能衰竭 )和移植肾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体质量和ICU停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静吸复合全麻组比椎管内阻滞组体质量更重 ,ICU停留时间更长。结论 椎管内阻滞有时不能满足手术要求 ,能满足手术要求的椎管内阻滞 ,手术结束后循环功能较稳定 ,烦躁不安少见 ,手术后恢复较快 ;静吸复合全麻能更好地满足手术要求 ,尤其是体质量较大的患者 ,但在拔出气管导管前后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 ,甚至心功能衰竭 ,手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式对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探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静脉麻醉(IA)的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EA起效慢、阻滞不够完善;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I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它两组相比略有偏低。结论:一般情况下选用CSEA较佳,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且费用少,对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选择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端肌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多端肌腱断裂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和医用涤纶线缝合肌腱,肌膜采用6~0至8~0无创显微缝线显微修复,且腱系膜、腱旁组织、腱钮采取显微缝合修复,术后石膏托外固定24~28 d,平均25 d;对照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和医用涤纶线缝合肌腱,仅采用4~0医用涤纶线8字缝法吻合修复肌膜,术后用石膏固定26~30 d,平均28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重新断裂(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多端肌腱断裂患者时,采用显微改良kessler法治疗后效果十分显著,既能有效避免肌腱重新断裂,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FMA)和生活能力(APL)恢复效果.方法:对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适时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于第30天结束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量表(APL)测试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FMA、APL明显优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足内翻、足下垂及肺部感染等合并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