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46例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先对其行常规超声检查,后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准确率,判断MRI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中有17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卵巢囊肿、10例卵巢良性畸胎瘤、7例巧克力囊肿;常规超声检查共检出36例病变,有12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1例卵巢囊肿、7例卵巢良性畸胎瘤、6例巧克力囊肿,诊断准确率为78.26 %;MRI检查共检出43例病变,包括有16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卵巢囊肿、9例卵巢良性畸胎瘤、6例巧克力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3.48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旋CT、MRI在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6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接受的螺旋CT、MRI诊断临床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分析螺旋CT、MRI诊断对良恶性以及病理类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螺旋CT检查不同疾病的总体诊断灵敏度为73.91%,特异度为85.00%,阳性预测值为91.89%,阴性预测值为58.62%;MRI检查不同疾病的总体灵敏度为84.78%,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72.00%。两种诊断方式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螺旋CT与MRI在诊断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CT及MRI表现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MRI、CT表现的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20例、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均为单发性病灶,其中包括14例左侧单发病灶者,16例右侧单发病灶者;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10厘米以上,1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5至10厘米,9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9厘米以下。其中26例患者病灶不光滑,其病灶光滑者占有4例;实性肿块的患者7例,囊性肿块的患者4例,其实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瘤肿块患者19例;表现为明显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4例,伴随子宫多发性小肌瘤患者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胸腹盆腔积液患者1例。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及肿块。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CT诊断下均有显著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体征,临床中应将影像学诊断结合临床,机体内激素情况,以此判定颗粒性细胞瘤。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 OGCT 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 32 例 OGCT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另选取 32 例同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分别进行雌激素、抗米勒管激素、 甲胎蛋白等血清指标检测并比较。结果:32 例 OGCT 患者的雌激素和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同龄女性,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甲胎蛋白含量正常与同龄正常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8 例 OGCT 患者 CT 显示 肿块囊实性:实性:囊性为 11:4:3;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一侧的子宫和(或)卵巢供血血管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16 例患 者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子宫体积增大,3 例患者出现腹腔积液;14 例 OGCT 患者 MRI 显示肿块囊实性 : 实性 : 囊性为 9:3:2, 囊性肿块的 ADC 平均值为(2.698 ± 0.531)×10-3 mm2·s -1;实性肿块的 ADC 平均值为(0.698 ± 0.185)×10-3 mm2·s -1 ; 3 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均呈现出渐进性强化。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 +临床表现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 CT 诊断, MRI +临床表现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 MRI 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联合 CT、MRI 等影 像学手段,充分掌握 OGCT 患者的临床表现,才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女性生殖系统MRI检查,是目前影像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与传统B超、CT等检查技术相比,具有多平面、多方位、多参数、无辐射损伤成像和软组织高分辨率等有点,对盆腔囊性和囊实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优势,是最敏感的断面成像技术。本文收集了本院2011~2014年间经MRI检查发现的28例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病变,回顾分析不同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 CT 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郑 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 53 例作为研究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多层螺旋 CT 平扫、 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等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 结果:53 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共发现 72 个囊性病灶,其 中良性 57 个,恶性 15 个,CT 诊断 53 例患者共发现 70 个囊性病灶,其中良性 57 个,恶性 13 个,其中正确定位 97.22 % (70/72)。卵巢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内液成低密度影,薄壁,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液体无强化,囊壁及粘连的纤维组 织明显强化;卵巢囊性畸胎瘤为圆形或卵圆形,可观察到液性及脂性密度区。卵巢囊腺瘤为浆液性囊腺瘤,分隔薄,壁厚 薄不均匀;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囊壁薄,囊液密度接近水;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壁薄,囊内密度高;输卵管脓肿壁薄,内密 度与水相似;卵巢囊腺癌有分房及附壁结节,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匀。 结论:针对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可获取明显的图像特征,能够实现肿块的定位及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B超与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B超和CT检查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均经CT、B超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28%(113/128),与CT检查符合率(92.19%)相比无明显差异(X2=1.20,P>0.05).其中CT和B超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检出率均较高,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和卵巢癌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结论:B超与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超可以作为女性盆腔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而CT则可以作为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66例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评价其价值。结果: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诊断的准确率87.8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探讨c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包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增强见明显层状强化或厚壁强化,伴囊内分隔及实性成分均匀强化。其他伴随表现包括:子宫粘连30例;直肠乙状结肠粘连22例;骶骨前直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1例;子宫骶骨韧带增厚模糊者23例;输卵管积脓20例;同侧输卵管系膜增厚12例;输尿管粘连、积水5例等。结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诊断不清的附件脓肿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并对确定病变范围、发现并发症,以及评价抗生素治疗疗效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女性盆腔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盆腔区以囊性为主的肿块的CT表现及诊断。结果:螺旋CT扫描能较清楚显示女性盆腔区囊性病变的大体轮廓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并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结论:盆腔区囊性肿块CT影像学表现,结合好发年龄、部位及临床病史,对盆腔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颈部囊性病变患者进行CT检查,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颈部囊性疾病中甲状舌管囊肿17例占42%,鳃裂囊肿11例占28%,不同的颈部囊性疾病CT检查表现特点不同。结论 CT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颈部囊性病变特点,对于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正确性。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女性盆腔囊性肿块15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良性13例,恶性2例。CT诊断定位正确14例(93.3%),定性正确10例(66.7%)。其中卵巢囊性畸胎瘤2例;卵巢囊腺瘤3例;卵巢囊腺癌1例;卵巢转移瘤1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2例;卵巢囊肿3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3例;结论: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从重庆市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52名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征、诊治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所选52名患者中,先天性囊肿3例,潴留囊肿2例,假性囊肿15例,实体假乳头状肿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8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1例,浆液性囊性肿瘤9例。其中,18例患者无临床症状,34例患者均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CA19–9检测在胰腺囊腺癌与囊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00%、55.00%,CA125检测在胰腺囊腺癌与囊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25.00%。CT、MRI、超声内镜检查术(EUS)、B超等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46.15%、63.46%、65.38%、23.08%。52名患者诊断后均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分别采取囊肿切除术、内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节段性胰腺切除术、胰体切除术等进行治疗,治疗后痊愈率为96.15%。结论:胰腺囊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度,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T、MRI、EUS、B超等检查方式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相关疾病,多种影像学方式结合诊断能够极大的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治疗胰腺囊性病变治疗的关键为早诊断并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清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5例疑似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结果经金标准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确诊4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7例,黏液性囊腺癌1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6例;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41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6例,黏液性囊腺癌1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2例。准确率为81.54%,敏感度为80.85%,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92.68%,阴性预测值62.50%。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可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且该技术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与特异性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究女性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惠东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 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囊性占位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磁共振(MR)不同序列对良恶性 病灶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4 例患者经 MR 脂肪抑制及增强扫描多序列相结合检出病灶 51 个(检出率 98 %),其中内膜异位症囊肿、畸胎瘤诊断正确率为 100 %。MRI 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经 MRI 图像表现可见,42 例确诊患者中,黏液性囊腺瘤 6 例,浆液性囊腺瘤 3 例,囊腺癌 2 例,单纯 囊肿 5 例,囊性畸胎瘤 10 例,输卵管积脓 2 例,输卵管系膜囊肿 2 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8 例,盆腔结核 2 例,盆腔淋巴 囊肿2例。结论:MRI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多方位成像使之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性,对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 卵巢囊腺瘤等病变可作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急性阑尾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CT影像表现与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06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施以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炎202例,非阑尾炎4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85.15 %、75.00 %、84.95 %。CT诊断各类型阑尾炎的准确率最高可达100.00 %。急性阑尾炎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阑尾增大肿胀、周边炎性渗出、阑尾尾部积液、阑尾粪石、管壁增厚、阑尾周边脓肿等。结论: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病变的CT表现,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收治的36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36例囊性病变中,34例为良性病变,病灶CT表现主要为类圆形,囊壁较薄,且较为规则,囊液均匀,呈水样密度。恶性病灶CT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囊壁分隔混乱、厚度不均,并可能会出现盆腔浸润。结论:采用CT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卵巢囊性病变的临床确诊率,可有效判断患者的良恶性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RI与CT在诊断疲劳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疲劳骨折患者,行MRI和CT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MRI对疲劳骨折诊断的准确率97.95%明显高于CT的91.78%;CT诊断的134例患者中均可见骨膜增生,130例有骨折线,其中完全骨折20例,不完全骨折114例。MRI发现143例患者有骨折线及骨髓水肿,且骨折线有明显的骨膜环形增生和骨皮质增厚。结论:在疲劳骨折诊断中,MRI比CT的诊断准确率高,且MRI可发现骨髓水肿,更有利于医师全面把握患者伤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CT及MRI资料,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晰的不规则肿块,大多位于单侧(n=11,91.7%),呈囊实性(n=6,50.0%)或多发纯囊性(n=6,50.0%)。囊性部分为边界清晰、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均有完整囊壁,内壁光整,8例(66.7%)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囊,其中2例高密度囊腔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实性部分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分布于囊腔之间,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可见无或中重度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8例(66.7%)囊壁可见斑点状钙化,4例(33.3%)病灶合并大量腹水及少量胸水。结论:卵巢甲状腺肿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囊实性肿块,CT上的高密度囊腔及MRI上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囊腔具有相对特征性,CT及MRI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雷正佩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00-101
目的:探讨B超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所收治的妇科盆腔肿块患者53例进行B超检查和病理分型,描述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根据手术后组织取样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校正,计算B超进行盆腔肿块诊断的准确率。结果:B型超声仪诊断子宫肌瘤、炎性包块及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准确性高,在本组病例中,其诊断准确率均可达100%;另外,对葡萄胎、卵巢囊肿及卵巢囊性畸胎瘤诊断率也较高,分别为:92.3%、83.3%、80.0%;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B型超声仪诊断效能较低,仅为50%。结论: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的考察,B型超声可对多数盆腔肿块做出明确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