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核工业四一七医院诊治的 6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 施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 血脂指标、血流变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评估治疗效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 斑块最大厚度、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 反应蛋白(CRP)、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最大厚度、TG、TC、LDL–C、CRP、TNF–α 均低于对照组, 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 合银杏叶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缩小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血脂、炎症因子及血流变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药物治疗方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且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同法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未接受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FB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hs–CRP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升高和三酰甘油(TG)水平的降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均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但瑞舒伐他汀的综合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丁珺云  叶小斌 《新中医》2022,54(12):86-8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斑块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治疗后,2组斑块积分、NIHSS评分及TC、TG、LDL-C、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斑块积分、NIHSS评分及TC、TG、LDL-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及CRP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祛风化瘀通络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经我院检查确诊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病例,并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瘀通络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或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组再给丹芪偏瘫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血脂(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P0.05);2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斑块面积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血脂、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比观察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观察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晕、皮疹等症状,未进行干预,后期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及抗氧化应激反应,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康复医院门诊部收治的8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另联合脑心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管壁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后观察组IMT及斑块面积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显著,HDL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作用显著,减小颈动脉斑块大小并有效降低TG、TC、LDL和升高HDL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指标均有所优化,观察组HDL–C指标高于对照组,LDL–C、TC以及TG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与阿托伐他汀相比,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赵菁  耿文静  翟博智  宋毅军 《中草药》2016,47(15):2707-2712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天津医院收治的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50例,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在基础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每日1次)及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3粒(0.4 g/粒),每日3次。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及其他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水平;统计两组颈动脉斑块总数、测量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判定斑块性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判定;统计两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但治疗组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1年后脑梗死的再发生率,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IMT)、hs-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脑梗死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G、TC、LDL-C及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具有缓解高血脂症、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丁钙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组和阿司匹林组各63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钙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及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1次/d。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给予低脂饮食,并注意身体适当运动。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他汀钙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使斑块消退,并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服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评价各组临床疗效、IMT值、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临床疗效、IMT值、血清hs-CRP水平、血清IL-10水平、血清IL-17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ALT水平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T升高3倍以上时停药后逐渐恢复;3组治疗前CK、BUN、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肝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理想,安全性好,可显著改善患者IMT值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均治疗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S100β、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神经功能状况(NIHSS评分)测定。同时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S100β、尿微量白蛋白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头痛头晕、皮疹、恶心呕吐、肌痛、肝肾功能异常与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两种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调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调控变化。结果: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氧化氮(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ET–1、hs–CRP下降幅度及NO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ET–1、hs–CRP、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6周时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O、HDL–C水平均较治疗6周时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之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调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且匹伐他汀短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程度较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mg/晚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20 mg/晚口服,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口服,D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晚口服,4组均连续口服6个月。检测4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TC、LDL-C水平,4组发病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和IL-33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组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4组血清HMGB1和IL-33水平于第3天均达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下降,在第7天、第14天,B组血清HMGB1和IL-33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治疗后6个月,B组和D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A、B、C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MGB1和IL-33均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高强度他汀治疗具有减轻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的作用;瑞舒伐他汀在逆转颈动脉易损斑块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宜阳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STEMI患者,临床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并根据患者药物服用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3例,对两组患者的短期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后,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发心力衰竭与心绞痛分别为3.2%、11.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剂量对STEMI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其短期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卢氏县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神经内科收治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均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空间认知、动作认知、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瑞舒伐他汀并将之合理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利于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TC、TG、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HDL-C含量增加,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减小。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