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关穴注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患者于术前20 min行氟哌利多2.5 mg(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 mL行双侧内关穴注射;Ⅱ组患者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 mL;Ⅲ组患者不给予任何镇吐药物和措施.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与程度,并按评定标准予以评分.结果:恶心发生率:Ⅰ组10.0%(4/40),Ⅱ组57.5%(23/40),与Ⅲ组80.0%(3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P<0.01.呕吐发生率:Ⅰ组7.5%(3/40)、Ⅱ组52.5%(21/40),与Ⅲ组75.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纽比较,P<0.01.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嗜睡、焦虑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内关穴注射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确切,无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用广泛.但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由于麻醉、手术操作以及人工气腹等因素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3%~72%[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针刺组全麻拔管后即刻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15min后拔针,其间予以行针1次,对照组未予针灸。观察记录术后2h、6h、12h、24h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各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恶心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其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我院自2001年6月以曲马多及地塞米松用于术后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术后自控镇痛(PCIA)并发恶心、呕吐的方法。方法选择ASAI-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3组。I组、Ⅱ组为对照组,Ⅲ组为观察组,Ⅲ组在麻醉诱导前双侧内关穴针刺“得气”后备注射氟哌利多1.25rag,I组、Ⅱ组不作预处理。I组、Ⅲ组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800ra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11组为曲马多800mg+氟哌利多2.5ra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t背景剂量0.04mL/kg/h,PCA剂量0.02mL/kg,锁定时间20rain。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对照组)(P〈0.05),与Ⅱ组元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与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关穴注射氟哌利多可有效预防静脉术后自控镇痛产生的恶心呕吐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赛隆、氟哌利多、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的腹腔镜术后镇吐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5组,5组麻醉方法相同,但于术毕前30 min给予不同药物静脉注射,A组用药为生理盐水4 mL,B组为雷赛隆组3 mg,C组为地塞米松10 mg,D组为氟哌利多5 mg,E组为雷赛隆3 mg+氟哌利多2 mg+地塞米松5 mg。手术后24 h观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B、C、D、E各组同A组相比,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B、C组同E组相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且中重度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雷赛隆、氟哌利多、地塞米松联合用药镇吐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赛隆、氟哌利多、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的腹腔镜术后镇吐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5组,5组麻醉方法相同,但于术毕前30min给予不同药物静脉注射,A组用药为生理盐水4mL,B组为雷赛隆组3mg,C组为地塞米松10mg,D组为氟哌利多5mg,E组为雷赛隆3mg+氟哌利多2mg+地塞米松5mg。手术后24h观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B、C、D、E各组同A组相比,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B、C组同E组相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且中重度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雷赛隆、氟哌利多、地塞米松联合用药镇吐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陈润清  朱云飞  黄洁明  陈君懿 《新中医》2017,49(11):120-12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术后常规处理,包括术后营养支持、镇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连续使用3天。2组术前均不使用预防性止吐药物。观察患者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的变化,统计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3天,2组INVR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INVR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8.33%,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内关穴治疗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临床文献的收集整理,探讨内关穴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常用方法及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吕建琴  冯睿智  潘慧  李宁 《针刺研究》2013,38(3):245-248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开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拟行择期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由手术间转至苏醒室后,即刻针刺内关穴,留针20min后起针,其间行针1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24h发生事实呕吐的人数,比较两组恶心程度评分。结果:针刺组各时段术后呕吐发生人数及恶心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开颅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20%~30%的手术患者会发生PONV[1]。现代医学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可能是由于呕吐中枢接受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性刺激信号,从而激发呕吐;现已证实多巴胺、乙酰胆碱、阿片类物质、5-HT3等受体及神经递质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关[2]。中医各家多数认为术后胃肠积热、瘀血内阻、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且术后气血亏虚,运化不利,胃肠传化功能失司,加之术中伤及皮肉筋骨,致血溢脉外,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导致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啶对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阿片类镇痛药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氟哌啶组,Ⅲ 组为氟哌啶加地塞米松组。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及镇痛镇静的效果。结果 I组20例55%出现恶心,20%出现呕吐 ,II组20例25%出现恶心,10%出现呕吐,Ⅲ组20例5%出现恶心,5%出现呕吐。III 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I组,II组显著低于I组。结论 地塞米松10mg可以有效地协同氟哌啶降低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PCIA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啶对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阿片类镇痛药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氟哌啶组,III组为氟哌啶加地塞米松组。镇痛液均为芬太尼0.2mg,曲马多400mg,加生理盐水至1OOml,Ⅱ组加氟哌啶5mg,III组加氟哌啶5mg和地塞米松1O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及镇痛镇静的效果。结论:地塞米松1Omg可以有效地协同氟哌啶降低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PCIA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针刺内关穴减少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100例,双盲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针刺组麻醉诱导前及术中持续针刺手术患者双内关,术毕拔出针灸针,针刺穴位处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行针灸,术毕在内关穴位置贴上相同贴膜.术后6 h、12 h、24 h、48 h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干呕和呕吐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针刺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6.0%:6.0%、2.0%,干呕的发生率分别为0、0、2.0%、2.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0.0%、12.0%、2.0%,干呕的发生率分别为2.0%、6.0%、2.0%、0,术后6 h、12 h恶心发生率,术后6 h、12 h、48 h干呕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内关可减少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干呕的发生率,尤其在术后24 h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环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可行性,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以颈部疼痛、眩晕及头痛就诊,临床可疑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动态张口位检查,结合比值法对环枢关节进行评估。结果:345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结合比值法诊断为环枢关节正常的50例,可疑失稳45例,失稳140例,半脱位85例,脱位25例。结论:采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对环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以及用药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将60例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对照组为格拉司琼组。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注射格拉司琼3mg、地塞米松5mg,对照组注射格拉司琼3mg。对两组患者术后24h内的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为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5例。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PONV,对于患者手术的尽快恢复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而且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卢希 《福建中医药》2010,41(6):26-27
<正>恶心呕吐(PONV)是妇科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PONV会导致食管受损、伤口破裂、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后果。因此,防治患者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所有的病例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自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负荷剂量4ml,用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稀释,然后接PCEA泵,两组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PONV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妇科手术术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1分钟G+D组病人静脉缓注格拉斯琼3mg和地塞米松10mg,G组病人静脉缓注格拉斯琼3mg,N组病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后24小时观察病人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计算呕吐率.结果:G+D及G组的呕吐率均较N组为低,而G+D组的呕吐率低于G组(P<.05).结论:格拉斯琼、地塞米松联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创穴位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恶心呕吐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辣椒素敷贴组、常规药物防治组及空白对照组各40例。辣椒素敷贴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30 min在其双侧内关穴敷贴辣椒素软膏;常规药物防治组全身麻醉结束前30 min给予4 mg昂丹司琼静脉注射干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防治干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辣椒素敷贴组、常规药物防治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辣椒素敷贴组患者恶心呕吐防治情况优于常规药物防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穴位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