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 方法:选入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4 月期间巩义市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 BECT 患儿 90 例,根据患儿是否出现 ESES 现象, 分成 ESES 组(42 例)和无 ESES 组(48 例),以回顾性分析形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 logistic 回归 分析患儿发生 ESES 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出生窒息、癫痫家族史、头颅磁共振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脑电图放电部位(单侧、双侧、前头部、后头部、左右侧)、智 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癫痫发作是 BECT 患儿出现 ESES 的危险 因素。结论:BECT 治疗后,依然有癫痫发生是 ESES 的危险因素,对其控制,减少 ESES,有利于减轻 ESES 患儿智力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要探讨小儿推拿手法配合丙戊酸钠对特发性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比较法,将入选的60例特发性癫痫患儿分成3组,每组各20例。采用脑电图仪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癫痫波分布情况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推拿配合药物组可明显改善患儿脑电图,明显减少癫痫波次数,与推拿组、药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药物组可明显改善患儿脑电图癫痫波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和通下泻实法结合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肝功能、依从性、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3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常规抗癫痫药加全天麻胶囊和苁蓉通便液,对照组继续服用抗癫痫药控制不佳的加量或联合用药。1 a后比较2组患者的发作次数、肝功能及不规则服药例数百分比、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发作频率、肝功能、依从性、脑电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镇肝熄风加通下泻实法辅治癫痫比单纯应用西药能更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并于门诊跟踪的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患儿性别、血型、年龄、发病季节、家族史,首次发作时的发作方式、1 d内惊厥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情况、原发性感染病及9例发作频繁的患儿(其中5例后期转化为癫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男童(男:女=3.28:1.00),以B型血儿童较多(33.3%),主要发病年龄以1~3岁(61.7%)的幼儿为主,多在夏季发病(31.7%),多数无惊厥家族史,以全面性发作为多(86.7%),在24 h内发作1次,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占15.0%(9/60),2次的占40.0%(24/60),大于2次的占45.0%(27/60),惊厥持续时间以5 min(70.0%)多见,脑电图检查结果多无异常(83.3%),惊厥多继发于急性咽炎后。此外,有部分患儿在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后转变为癫痫(8.3%)。9例基因检测的患儿,4例未转癫,5例转癫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4例为SCN1A新发突变,1例为GABRG2新发突变。结论:儿童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1~3岁的幼儿,男童多见,多发生在夏季,多数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多继发于急性咽炎,每次病程内多发作≥2次,完善脑电图多数无异常放电,部分患儿多次发作后可转变为癫痫,对9例多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完善基因检测可发现:SCN1A新发突变是热敏感型癫痫的主要致病突变,其次为GABRG2基因,首次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4月,多数继发于急性咽炎后,MRI检测多数无异常,首次脑电图检测可以为正常,可以表现为大发作和局灶性。临床医师首次接诊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多次发作患儿需完善相关基因检查,及早发现转化为癫痫可能,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脑梗死后是否出现早发性癫痫可分为观察组(发病)及对照组(未发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跟踪治疗结果。结果:脑梗死79例中发生早发性癫痫者12例(15.19%);观察组梗死部位分布、电解质紊乱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经对症药物治疗,12例均未复发。结论:脑梗死病灶分布及电解质紊乱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有关,持续监测脑电图,并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可降低癫痫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性癫痫的临床分型,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带有各种发作性症状的列为入组对象,对其临床分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相关治疗。结果:老年性癫痫的临床分型中精神症状性发作所占比例7.3%、而局灶性发作23.3%、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4.2%、失神发作21.7%、其它3.6%。根据临床分型及脑电图检查,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93例癫痫明显减少或停止发作,21例需继续服用药物。4例经过脑肿瘤术后无人再发作,16例效果不是很好,7例死亡与疾病无关。结论:老年性癫痫不同病因应分别对待,做好临床分型,使用合理药物,争取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方法通过每6个月1次电话问询方法或来院随访获得资料,将复发的患儿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发作次数、发作形式及类型、发作后2~3周脑电图变化等逐项比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首发年龄小、首次发作诱导体温低、有癫痫及高热惊厥家族史、首次发作持续时间长、首次发作后2~3周后脑电图有变化及发作前有低钙、营养不良、佝偻病有关。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评估、干预,采用积极措施预防复发有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Rolandic癫痫变异型(ARE)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特点、治疗及转归,为ARE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诊断的37例ARE患儿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脑电图特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结果:患儿首次出现癫痫发作的年龄为2岁4个月~ 13岁8个月,ARE临床症状出现在起病后1月~ 27月。其中,1例起病的首发症状即为ARE。所有脑电图均表现为中央区和颞区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其中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放电指数为50 % ~ 85 %有20例,NREM期放电指数≥ 85 %有6例。予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评价:无发作27例,显效4例,有效4例,2例临床治疗无效。予药物治疗后随访脑电图转归:7例脑电图复查正常,13例改善,17例无变化。结论:ARE的发作类型、脑电图放电以及药物治疗效果都明显不同于典型儿童Rolandic癫痫(RE);应重视ARE的诊治、随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 ,采用拉莫三嗪合定痫丸的方法治疗难治性癫痫共 11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1.1 临床资料  118例病例均为经正规多药治疗而不能控制发作的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入组前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 2次以上发作 ,入组前 3个月原用药不变 ,入组后逐渐减停原用药。其中男性 6 5例 ,女性 5 3例 ;年龄 5~ 6 3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2 0年。发作类型参照 1981年国际癫痫联盟颁布的癫痫发作的分类的修订草案的建议。其中部分性发作 5 0例 ,全身性发作 6 8例。1.2 方法  118例病人均采用拉莫…  相似文献   

10.
天麻钩藤煎治疗小儿腹型癫痫3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天麻钩藤煎治疗小儿腹型癫痫 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简介如下。 1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性 21例,女性 14例;年龄最小 5岁,最大 14岁,平均 9岁;病程最短 4个月,最长 4年,平均病程 (2± 2)年;脑电图检查结果:边缘脑电图 13例,痫性放电 15例,异常脑电图 7例;单纯腹型癫痫 23例,伴头痛头晕者 12例。 2诊断标准   (1)起病急,病程长;腹痛绕脐,反复发作,缓解如常;无意识障碍和四肢抽动,经驱虫导滞、理气止痛治疗无效者。 (2)各种检查可无阳性发现,但脑电图检查为边缘脑电图、痫性放电或异常脑电图者…  相似文献   

11.
王倩  范文涛 《河北中医》2013,35(1):21-22
目的观察黄竹定痫胶囊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基础上加黄竹定痫胶囊。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改善及月发作次数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脑电图异常改善率73.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脑电图异常改善率37.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月平均发作次数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竹定痫胶囊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对31例BECT患儿的临床、视频脑电图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儿平均年龄为7.5岁,23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8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31例均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中央、中颞区反复出现高波幅的尖波或棘波,呈负相或双相,其后多伴随一个较大的慢波。15例随访时间1 a患儿,有14例无发作,但9例仍有脑电图异常。结论 BECT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特发性癫痫,以夜间的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脑电图具有特征性,预后良好,但脑电图是否恢复正常不能作为停药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认知能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儿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观察组患儿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两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δ、θ频段功率较用药前降低,α、β频段功率较用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观察组患儿言语、操作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效果相近,但可控制疾病发作,减轻疾病对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地防治从而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方法结合6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的因素。结果复发共25例(38%),复发因素与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惊厥家族史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仅1例(2%)。说明热性惊厥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密切随诊,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巴喷丁作为添加用药治疗Ⅱ期癫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加巴喷丁作为添加用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方法 ,将 4 7例癫痫患者分为加巴喷丁组 (2 4例 )和安慰剂组 (2 3例 )。 12周的基础回顾期观察后入组进行 2 4周的试验期观察 ,并按试验方案记录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及MMSE和ADL评分。结果 加巴喷丁组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巴喷丁作为添加用药治疗癫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 林分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癫痫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 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认知能力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用药后,两组患儿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观察组患儿发 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两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δ、θ 频段功率较用药前降低, α、β 频段功率较用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观察 组患儿言语、操作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效果相近,但可控制疾病发作, 减轻疾病对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汪渝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872-1875
目的:探讨针药并举对痫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值、脑电图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2例癫痫(中医又称"痫证")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药并举(止痫汤联合针刺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ERP P300潜伏期及波幅、组脑电图、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癫痫发作频次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癫痫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ERP P300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波幅显著下降(P0.05),两组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中θ频段、δ频段及β频段显著降低(P0.05),α频段显著提高(P0.05),两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以上指标观察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举治疗痫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脑电功率谱及提高脑电基本频率,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癫痫发作症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 48 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1 月 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BICE 患儿 48 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为期 1 年的随访,总结此类患儿的临床特点。 结果:在患儿的每个病程内发作 1 次和 2 次的占比率最高,占 83.33 %;发作时持续抽搐的时间 30 min 以内的占比率最高, 占 95.83 %;大便镜检显示存在脂肪球、轮状病毒抗原显示阳性、诺如病毒显示阳性以及白细胞总数存在轻度升高和下降 患儿占比率分别是 45.83 %、47.92 %、31.25 %、31.25 % 和 8.33 %,其他脑脊液、血糖等指标的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患儿 经颅脑 MRI、头颅 CT 和 3 h 动态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均为正常;经 1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儿预后不佳的发生率占 29.17 %。结论:BICE 患儿 70 % 以上预后情况良好,仅有少数存在转化为癫痫和热性惊厥的风险,并且在患儿发病时易对 其中枢神经元造成损伤,因此为保护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需在其发病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干预,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阻窍型强直-阵孪性发作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癫痫患儿免疫球蛋白、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放入密封的信封中,按顺序拆开信封并将受试对象分配入相应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涤痰汤治疗。总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Th17,IL-6,IL-17A,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涤痰汤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痰浊阻窍型强直-阵孪发作癫痫患儿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在癫痫计分减少上面均优于对照组(P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IgG,IgA水平升高(P0. 05),外周血Th17,IL-6,IL-17A,hs-CRP,Hcy水平下降(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外周血Th17,IL-6,IL-17A,hs-CRP,Hcy水平下降更明显(P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 05)。结论: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阻窍型癫痫(强直-阵孪发作)患儿疗效确切且安全,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改善脑电图。能提高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患儿外周血中Th17,IL-6,IL-17A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热性惊顺的预防性治疗,以及热性惊厥复发,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记录82例O.2—6岁得患儿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对患儿的初发年龄,体温,脑电图的异常程度进行分析回顾。结果: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5岁之间。首次热性惊厥的脑电冈异常率在24.6%,再发次数增多则脑电图异常增高。结论:对热性惊厥的患儿适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反复热性惊厥和脑电图有明显癫痫样放电的应按癫痫进行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