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16例睾丸扭转患者中,4例行睾丸切除术,12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所有患者均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鞘膜内型睾丸扭转13例,鞘膜外扭转3例。睾丸扭转180°以内者6例,180°~270°4例,270°~360°3例,360°以上者3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100%。8例发病12 h以内的患者,均得以保留睾丸。4例发病12~24 h的患者,保留睾丸3例,1例睾丸坏死行切除术。4例发病24 h以上的患者,均因睾丸坏死而行睾丸切除术。随访1~5年,11例保留睾丸的患者中,7例彩超显示睾丸形态和血流正常。3例患侧睾丸轻微萎缩,1例患者患侧睾丸明显萎缩,但对侧睾丸均血流正常。5例切除睾丸者彩超显示对侧睾丸血流正常。结论彩超是睾丸扭的转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对提高患者睾丸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术中复位方式和扭转睾丸去留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7年收治的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过程。对决定保留的睾丸,术中进行逐步复位,时间不少于20min,完全复位后行睾丸固定术。对于是否切除睾丸很难把握者,切开睾丸白膜至实质,观察血渗出的时间,立即出现为Ⅰ级,10min内出现为Ⅱ级,10min内不出现为Ⅲ级。Ⅰ、Ⅱ级可考虑保留,Ⅲ级则切除。术后通过门诊、家访或电话随访,观察患睾是否萎缩及萎缩程度、有无再次扭转、晨勃情况,同时对18岁以上患者了解精液异常情况。结果本组17例,8例行睾丸切除术和健侧睾丸固定术,9例行患睾复位固定术和健侧睾丸固定术,术后15例获得1~15年随访。保留的9例患睾中萎缩5例,萎缩率与病程的关系:病程≤12h,33.3%(1/3);12~24h,50%(1/2);≥24h,75%(3/4)。萎缩率与扭转程度的关系:扭转180°~270°,萎缩率为25%(1/4);271°~360°为50%(1/2),360°为100%(3/3)。7例18岁以上患者获得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切除组3例,精液异常1例(33.3%),保留组4例,异常3例(75%)。结论术中对决定保留的患睾可逐步复位并充分考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双侧睾丸功能的影响。青春期发育前的患者,尽可能保留患睾;已经发育的,扭转24h和/或扭转度360°,保留患睾应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睾丸扭转处理不及时可导致睾丸坏死,睾丸扭转的损伤程度与扭转度数和扭转时间均有关系,本研究通过对睾丸扭转360°的患儿的病史特点、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和超声检查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对睾丸扭转360°临床认识并对其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被术中证实为睾丸扭转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儿被分为两组,A组(n=26)睾丸扭转度数360°者,B组(n=47)睾丸扭转度数≥360°。通过医院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整理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A组的患儿平均年龄中值为2.4岁,B组为11.2岁,A组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B组(P0.01)。A组发病时间明显长于B组[(80±12)h vs(12±6)h,P0.01];A组睾丸丢失率明显低于B组(12.0%vs 91.1%,P0.01)。结论:儿童睾丸扭转度数360°者以2~3岁发病为主,病程时间长,但术后睾丸存活率高,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血流信号减少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睾丸扭转导致的失睾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3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中有10例扭转时间>24h且扭转角度>360.,其中9例术前证实无生机,直接切除睾丸;1例因家属拒绝睾丸切除而予以睾丸复位且固定,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患睾明显萎缩.本组另3例中,1例扭转时间>24h,但仅扭转270°,2例扭转时间<24h,这3例均术中复位,判断血供恢复良好予以睾丸固定,经随访患侧睾丸与健侧睾丸基本对称,发育正常.患侧睾丸萎缩或切除致失睾率为76.9%(10/13).结论 睾丸扭转后存活的关键因素是首诊时间、及时诊断和处理;扭转度数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不全扭转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睾丸不全扭转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7例睾丸不全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儿中位数年龄为5.7(1~14)岁,高发年龄2~4岁和12~14岁;病程时间12~96 (48±8)h。术前彩色超声检查,31例(83.8%)显示患侧睾丸内可见血流信号,但血流信号较健侧减少,6例(16.2%)睾丸内血流信号正常,但睾丸呈横位。术中逆时针扭转27例(72.9%),顺时针扭转10例(27.1%);7例(18.9%)扭转90°,20例(54.0%)扭转180°,10例(27.1%)扭转270°;31例(83.8%)为睾丸鞘膜内扭转,6例(16.2%)为睾丸鞘膜外扭转;根据Arda "睾丸组织出血3级评分系统",16例(43.3%)患儿睾丸评分为I级,21例(56.7%)为II级;37例患儿术中均予以保留患侧睾丸。术后随访1年,6例(16.2%)患儿出现睾丸萎缩。结论:儿童睾丸不全扭转发病年龄小,扭转度数全部360°(以扭转180°为主),术后睾丸存活率高是其临床特点,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睾丸血流信号减少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17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 1例经手法复位治愈 ,2例经手术复位治愈 ,14例行睾丸切除和对侧睾丸固定。 13例随访 1~ 3年 ,复位或剩余的睾丸血流正常。 4例 >18岁者 3例生精正常 ,1例生精低下。 结论 彩超能反映扭转睾丸的血流变化 ,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后宜积极行手术探查 ,扭转 <36 0°,且 <2 4h者经手术复位尚有机会保留睾丸 ;扭转 >36 0° ,>2 4h者应切除患侧睾丸。  相似文献   

7.
睾丸扭转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睾丸扭转时的发病时间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3~ 2 0 0 0年间收治的 1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发病至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至手术时间 10 h内的 8例扭转复位患者 ,术后睾丸均存活 ;发病至手术时间 10~ 2 4h的 4例睾丸扭转复位患者 ,3例睾丸存活 ;发病至手术时间 >2 4h的 2例睾丸扭转复位患者 ,1例睾丸存活。结论 :10 h以内的扭转均应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 ;10~ 2 4h的扭转睾丸复位存活的可能性尚存在 ;>2 4h者应行手术切除 ,不宜保留  相似文献   

8.
睾丸扭转诊治体会(附39例报告)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3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39例均有睾丸绞痛症状,Prehn征阳性20例。8例行阴囊核素显像检查,均有放射性分布缺损。B超显示睾丸、附睾在阴囊内位置改变,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结果 5例12h以内手术者,睾丸均存活;5例12~24h手术者,3例睾丸存活;27例超过24h手术者,仅6例睾丸存活。2例未手术。结论 阴囊核素显像、B超对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很有帮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8例经手术证实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S)诊断一致。8例行手术复位、固定,10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所有病例均行对侧固定术。14例随访6~12个月,其中8例手术复位、固定者,1例睾丸萎缩。7例成年人精液分析,4例生精正常,3例生精低下。结论考虑睾丸扭转时,应首选CDS检查;治疗上应尽快手术探查;扭转360°、10h者应切除患侧睾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10年7月诊治的2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2.1(15~30)岁,发病至确诊的时间4h~3个月,平均7.4天.9例发病于睡眠中,18例以突发睾丸剧烈疼痛起病,15例提睾反射消失,10例阴囊抬高试验(Prehn征)阳性,7例睾丸横...  相似文献   

11.
睾丸扭转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1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1例经手术证实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S)诊断一致。8例行手术复位、固定,13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所有病例均行对侧固定术。14例随访6~12个月,其中8例手术复位、固定者,睾丸萎缩2例。9例成年人精液分析,5例生精正常,4例生精低下。结论考虑睾丸扭转时,应首选CDS检查;治疗上应尽快手术探查;扭转>360°、>10h者应切除患侧睾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疾病特征及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3~52岁,平均(21±6)岁.44例患者术前行阴囊彩色超声检查,其中9例显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弱,35例示睾丸无血流信号.术中根据睾丸血供恢复情况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或扭转复位固定术,健侧睾丸均行预防性固定术.查询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南京每月平均昼夜温差值.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为鞘膜内型睾丸扭转,38例(77.5%)发生于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月平均昼夜温差与患病数呈正相关(r =0.6434,P=0.024).44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的患者术中均证实为睾丸扭转.睾丸缺血时间6h内、6~ 12 h、12 ~ 24 h和超过24 h的睾丸保留率分别为2/2、5/15、2/9和4.2%(1/24).所有患者随访3~75个月,平均(32±21)个月,无一例出现睾丸扭转复发.结论 睾丸扭转好发于春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早期诊断治疗对保留睾丸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病例1,15岁,因"左侧睾丸肿痛5 d"入院。无明显诱因发病。患者左侧腹股沟疼痛,随后出现左侧睾丸疼痛不适,疼痛向同侧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遂在当地诊所诊治,未行彩超检查,行抗炎治疗,5 d后疼痛无明显好转,伴肿胀。查体:左侧睾丸肿胀,Prehn征(-),精索变短变粗。阴囊彩超示: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精索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发病至确诊时间约120 h,由于患者家属拒绝行睾丸探查术,导致手术时间一再延误,入院后24 h才行睾丸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14.
13例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0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睾丸扭转13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年龄5~65岁,平均28.6岁。本组均为单侧睾丸扭转,其中右侧扭转9例,左侧扭转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h4例,<10h7例,>10h2例。夏季发病5例,冬季发病8例;运动后发病7例。其中6例无明显诱因在夜间突然发病。全组病例均以阴囊肿痛为主诉,疼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患侧腰部坠胀,无发热。9例急骤发生,4例发病过程缓慢,逐渐加重。体检:患侧阴囊均红肿、触痛,睾丸体积增大,同侧精索增粗触痛。1.2 治疗情况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睾丸鞘膜囊内积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保留卵巢腹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卵巢囊肿蒂扭转62例,其中合并妊娠12例,腹腔镜下先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再将扭转的卵巢复位,剔除卵巢囊肿。结果62例均成功保留患侧卵巢。蒂扭转180°~1080°,其中<360°19例,360°~720°21例,>720°22例;颜色紫黑色26例,紫色或正常36例。手术时间(57±23)min;术中出血量5~130 ml,平均50.6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13)h。无血栓形成、感染等,妊娠患者无流产等发生。术后1~3个月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6~24个月43例患侧卵巢有排卵。结论腹腔镜下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剔除卵巢囊肿,既避免血栓脱落的可能,又能保留卵巢,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但对医师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急性睾丸扭转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16例(其中2例为双侧睾位扭转)睾丸扭转患者经诊治后随访3~15年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行患侧睾丸复位固定术及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术,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及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术,1例双侧睾丸扭转行双侧睾丸切除术,1例双侧睾丸扭转行左侧睾丸切除术及右侧睾丸复位固定术。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均为睾丸坏死。16例随访3年~15年,随访期间1例无睾丸患者血清睾酮偏低;其余15例患者未见明显血清睾酮异常。未切除睾丸的15例中有8例8侧(其中7例患侧睾丸行复位固定术,另1例是双侧睾丸扭转,1侧睾丸行复位固定术)患者患侧睾丸复位固定术后未再次发生患侧睾丸扭转,l例术后出现患侧复位固定的睾丸较同龄人轻度缩小;14例14侧(其中7例患者行睾丸切除术,7例患侧行睾丸复位固定术)患者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术后未发生预防侧睾丸的扭转,l例术后出现对侧预防性固定的睾丸较同龄人轻度缩小。16例中,除了1例无精子症外,2例为少精子症,l例为弱精子症,l例为少弱精子症,余11例精液检查均正常。1例无睾丸患者为无精子症,未见明显阴茎晨间勃起,为重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2例患者(其中1例为弱精子症,1例为少弱精子症)出现轻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13例患者无勃起功能障碍;随访期间11例生育下一代。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成活率及保护其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3年10月间3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早期被误诊为睾丸附睾炎.39例均行阴囊彩超检查,其中9例提示睾丸血供明显减少,30例提示睾丸血供消失.并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术中发现30例患侧睾丸坏死,行患侧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术;9例复位扭转睾丸后血供好转或者恢复,行睾丸复位固定术+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 ~72个月,其中3例复位睾丸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所有患侧睾丸及健侧睾丸未再次发生扭转.结论 睾丸扭转早期容易误诊为睾丸、附睾炎,阴囊彩超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或者高度怀疑睾丸扭转,应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挽救扭转的睾丸.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1994年3月~2001年5月诊治睾丸扭转26例,年龄5~48岁,以8~20岁青少年发病居多(21例),左侧17例,右侧9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h~7d。13例在外院曾按急性睾丸、附睾炎治疗4d~2周。11例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或起床时发病。15例患者发病有散步、跑步、打球等运动史及挤压、外伤史。4例慢性者扭转2~3月才就诊,此时睾丸已萎缩。急性睾丸扭转时,多有患侧阴囊、睾  相似文献   

19.
睾丸扭转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扭转多发生于青少年,由精索扭转引起,造成睾丸急性缺血,需要紧急处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导致睾丸缺血坏死,将失去挽救睾丸的机会。我们于1990年至2004年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年龄8~61岁,平均20.3岁,睾丸扭转左侧14例、右侧8例。病程2h~15d。本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囊肿胀疼痛,其中8例睡眠中出现,3例剧烈活动中出现,6例既往有类似短暂的疼痛发作史,5例原因不明。6h内就诊7例,超过6h就诊15例;伴有恶心、呕吐8例,伴发热5例,伴腹痛4例。22例均有患侧睾丸肿大,明显触痛,Prehn征(睾丸抬举试验)( ),提睾肌…  相似文献   

20.
睾丸扭转处理与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睾丸扭转疑诊病例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为 12~ 2 7岁 ,平均 15岁 ,1例经过镇痛治疗后自行复位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7例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 ,1例术中探查为急性附睾炎。睾丸扭转患者中有 6例绕精索旋转 180°~ 72 0° ,1例绕着与精索垂直的轴线旋转 1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87.5 % ,所有病例均有阴囊皮肤红肿 ,Prehn征 ( + )。 结论 :对突发睾丸疼痛应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方向不全是绕精索轴旋转 ,手法复位不可靠 ,若怀疑为睾丸扭转 ,应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