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颖 《亚太传统医药》2012,(12):137-138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81例224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分为A、B两组,A组118眼及B组106眼,A组病人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则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天、3天的视力,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2%、61.23%,A组视力≥0.5的患者97例(82.20%),B组视力≥0.5的患者76例(71.69%),术后1天、3天两组的视力明显增加。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疗效相近,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损伤相对小和恢复较快,并发症也很少,费用廉价,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开术的三联手术。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矫正视力、眼内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矫正视力≥0.6D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手术后眼内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眼内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可明显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内压,改善患者视力,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的疗效优于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开术的三联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7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9),观察组治疗方法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小梁切开术,而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0.2~0.5 D视力情况、手术前眼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后0.2~0.5 D视力情况、手术前眼内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将患者的眼内压显著降低,将其视力予以改善,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鸿 《双足与保健》2018,(12):85-85
目的探讨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作探讨。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40例用除风益损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获各项临床数据。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从治疗1 d~6个月(0.35±0.14)、(0.45±0.12)、(0.73±0.15)、(0.75±0.16)、(0.79±0.12)呈明显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2 029.64±283.21)Cell·mm^(-2)、手术后细胞面积(493.01±130.47)um^2大,与对照组各指标数值(0.21±0.13)、(0.32±0.11)、(0.54±0.17)、(0.58±0.15)、(0.61±0.14)、(2 297.43±263.50)Cell·mm-2、(420.72±128.85)um2比较均优(P<0.05)。结论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接受除风益损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匡慧敏 《河南中医》2016,(9):1610-1612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97例(10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56眼)和对照组45例(48眼)。治疗组给予除风益损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手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细胞面积较手术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减少患者角膜内皮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老年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老年结肠息肉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电凝电切组(n=48)和EMR组(n=48)。电凝电切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应指标情况、息肉清除率、残留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EMR组手术时间长于电凝电切组(P<0.05);治疗后EMR组息肉完全清除率高于电凝电切组(P<0.05),残留率、1年后复发率均低于电凝电切组(P<0.05);两组肠穿孔、腹痛、出血、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不同术式用于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中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产生创伤更小,能提升息肉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吕梁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变...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在全球共4000~4500万肓人中,因白内障致肓者占46%.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以及患病人数都在不断上升.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500多万,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就有将近200万,每年新增白内障肓人约40~120万[1].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现代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趋完善,大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抗青光眼与白内障分步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平均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6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联手术创伤小,可达到与分步手术相近的视力疗效,降眼压效果明确,可避免二次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CST)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PIT)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CH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CH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ST组与PIT组各40例,并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术前、术后6个月鼻自洁功能、鼻通气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T组SCT、MTR及MCA水平均较术前及同期PIT组明显改善(P均〈0.05);CST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IT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PIT组(P均〈0.05)。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损伤小、术后愈合快、鼻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9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33例。甲组行白内障手术,乙组实施单纯白内障术+人工晶体置入术,丙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3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丙组患者视力明显好于甲组和乙组,眼压及并发症明显少于甲组和乙组(P0.05)。结论: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2种术式与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关系,观察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90例(98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82例(90眼)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4~8h、术后24h及术后3d的眼压。对2.93~3.99kPa的眼压采用药物治疗,对〉3.99kPa的高眼压采用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并观察其效果。蛄果患者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06~2.79kPa),平均1.90kPa。小切口组,术后4~8h眼压〈2.93kPa70眼.2.93~3.99kPa14眼,〉3.99kPa6眼;超声乳化组,术后4~8h眼压〈2.93kPa88眼,2.93~3.99kPa9眼,〉3.99kPa1眼。辅助切口放液及药物治疗组,术后24h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d随访眼压无再升高。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易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式与术后眼压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2种术式与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关系,观察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90例(98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82例(90眼)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4~8 h、术后24 h及术后3 d的眼压。对2.93~3.99 kPa的眼压采用药物治疗,对>3.99 kPa的高眼压采用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06~2.79 kPa),平均1.90 kPa。小切口组,术后4~8 h眼压<2.93 kPa 70眼,2.93~3.99kPa 14眼,>3.99 kPa 6眼;超声乳化组,术后4~8 h眼压<2.93 kPa 88眼,2.93~3.99 kPa 9眼,>3.99 kPa 1眼。辅助切口放液及药物治疗组,术后24 h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 d随访眼压无再升高。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易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平均数字法将7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显著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有助于增强疗效,加快视力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对肝胆管结石治疗疗效。方法:纳入2000年05月-2010年06月确诊为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术式。采用治愈性肝切除术28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肠内引流术37例;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者35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优良率、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肝切除组和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加内引流组(P0.05)。结论:肝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残石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月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100例(13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0.1%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消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预防眼痛、畏光流泪、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等并发症方面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A组,予丹红注射液治疗;35例作为B组,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35例作为C组,予盐酸川芎嗪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83%,B组总有效率86%,C组总有效率66%。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DDH患儿31例。依据年龄将其分为1~3岁,4~6岁,7岁3组。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采用Pemberton截骨16髋,Salter截骨20髋。术后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CE角及AI角为随访指标,对比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11%,不同年龄组间功能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龄组优良率高于大龄组;根据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标准优良率为80.56%。术后影像学评估AI角及C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年龄与术后角度纠正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和髋臼截骨联合术式是治疗各年龄段儿童DDH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疗效与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早期治疗术后关节结构及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大龄治疗者。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广西中医药》1998,21(1):32-33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杜艳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间断刺激;持续刺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为探讨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