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6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4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2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Harri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Harris功能评定,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只要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该类患者完全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种手术方式中,全髋关节置换的关节功能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分成A组和B组,A组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B组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术前后疼痛情况,评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B组显著低于A组(P均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相似,但后路小切口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分别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并发症B组少于A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下手术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与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麻醉情况、术中生命体征、术后48 h运动功能状态,统计术后LDVT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床旁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生效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恢复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10 min(T1)、术毕即刻(T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运动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3,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DVT发生率与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及B组,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术效果好,能尽早下床活动及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活动减少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A组,69例)和椎管内麻醉组(B组,69例)。记录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结果 A组术后MoCA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A组MoC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高于B组(P0 05)。结论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麻小,可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并发症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小时肺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均有负面影响,但椎管内麻醉对其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老年、髋关节手术围术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股骨、髋关节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静吸复合全麻)、B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者处于围术期时,其hs-CRP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4 h,2组患者hs-CRP均有明显升高,但2组升高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2 h,A组、B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B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的下降程度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行股骨、髋关节手术治疗时,选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9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以及C组各30例,A组采用130°角度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C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和A组,P<0.05;B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P<0.05。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的比例为90.00%(27/30),优良率为100.00%;B组疗效优的比例为53.33%(16/30),优良率为83.33%;A组为43.33(13/30),优良率为73.33%;C组患者优的比例以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67%;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C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C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A组,P<0.05。结论 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取3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160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治疗,B组160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要好于硬膜外麻醉,该方式利于胃肠功能的康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对老年患者应用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需经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A组、B组还有C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A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C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对比3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3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12、24小时认知功能有所下降(P0.05);A组还有B组患者在48小时功能认知低于进行手术之前(P0.05),C组患者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均与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在24小时之内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而在术后72小时能够恢复,其中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能够让患者的认知障碍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护理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麻醉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手术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配合优质麻醉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接收PPH术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每组56例),A组给药剂量为7.50 mg、B组9.38 mg、C组11.25 mg;观察三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平面为A组大于B组和C组,但三组患者在手术舒适度方面B组高于C组和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9.38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完全,且患者手术舒适度更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少而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外侧微创入路及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前外侧微创入路组(A组)、后外侧微创入路组(B组)及常规后外侧入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B 2组(P均<0.05),术后3 d内下地负重例数及3个月内可独立行走例数均少于其余2组(P均<0.05),术后3个月C组Harris评分低于其他2组(P均<0.05),但3 a后3组Harri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2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创术式较常规外侧入路术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较快;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PFN-A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FN-A与DHS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研究中药在其间的作用。方法:把我院收治的106名患者随机分A1组34例、A2组28例,行PFN-A治疗与B1组24例、B2组,行DHS治疗。A1组与B1组在整个围手术期均辅以中药治疗。分别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对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均比DHS组好。A1与B1组也比A2与B2在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也显著下降,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增加。结论:PNF-A比DHS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在患者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92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使用椎管内麻醉,对两组患者效果及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语言陈述时间与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麻醉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h、术后3h、术后6h的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施椎管内麻醉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可缩短手术时间,促使患者提前睁眼和恢复语言陈述,减少麻醉用量,还能提升其认知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从而促进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8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计86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护理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3例患者配合改进术中护理。对比参照组与试验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术中护理可以提高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安全性、降低失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广州市正骨医院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选择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各时间点(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结果: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MMSE评分均大于27分,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B组较A组MMSE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C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