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2例,全身麻醉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出现低血压者8例,全身麻醉组17例,两组比较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4%)低于全身麻醉组(27.3%),两组比较且: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是手术创伤大、失血多、老年患者多,而且手术中需应用骨黏合剂(骨水泥)可能会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其麻醉方法的选择及麻醉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总结了60例人工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手术的麻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小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方法应用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评价及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此文加入实验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收入并开展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依据计算机法开展分组,一组纳入35例,0.50%罗哌卡因麻醉方法用于参照组,0.25%罗哌卡因麻醉方法用于实验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用时、感觉阻滞平面固定用时、感觉阻滞平面消失用时、运动阻滞起效用时、运动阻滞恢复用时、不良反应总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用时、感觉阻滞平面固定用时对比参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消失用时、运动阻滞恢复用时低于参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用时高于参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计率低于参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取0.25%罗哌卡因麻醉比0.50%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共60例,均拟行麻醉下手术。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七氟醚加瑞芬太尼S组(20例),丙泊酚加瑞芬太尼P组(20例),丙泊酚加七氟醚加瑞芬太尼平衡麻醉B组(20例),手术前及复苏拨管后30 min行血气分析对比血糖、血乳酸,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动脉血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于术前1 d、术后第1、2、7 d,用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后第1、2、7 d与手术前比较,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B组明显高于S组、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三种麻醉方式的心率、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均降低,BIS、血糖、全血乳酸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P组的心率、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均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全血乳酸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P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加七氟醚平衡麻醉,有利于维持人体循环稳定,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对比.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20年2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各37例,对照组施以全麻方式,试验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情况、输液量情况、输血量情况及手术时间情况、呼吸恢复时间情况、睁眼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采取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30例,注射0.5%轻比重布比卡因1 mL;对照组30例,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1 mL。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使用量、麻醉维持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等比重布比卡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临床麻醉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多汗症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120例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选择手术切除的多汗症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B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全麻加局部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全麻用药剂量、麻醉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生理指标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诱导后B组5、10、15、20 min平均动脉压(Mi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5、10 min心率低于A组,血氧饱和度(Sp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亦低于A组,反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却高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时间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全麻加局麻在多汗症患者手术中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更有助于多汗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0年5月~2004年7月共对20例老年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老年患者机能衰退,适应能力下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被普遍接受。而护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的高低。所以很多学者及护理专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护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的护理方法,本文就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2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英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0例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和1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内,观察组患者的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术后镇痛泵压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人工假体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科手术,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老年患者并发症多手术风险极大,因而麻醉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笔者对75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髋关节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秋霞 《中医正骨》2008,20(9):80-80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人工髋关节技术越来越成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某些老年人髋关节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常用治疗手段,其近远期疗效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广泛认同,在关节置换技术发展的同时,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作为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亦愈来愈被临床所重视,现将作者自2003—2006年,我院共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6例,现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靶控麻醉下喉罩或气管导管通气对小儿眼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小儿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组(喉罩组)和C组(插管组),分别给予喉罩通气和气管导管通气。记录术中各时期的平均动脉压(MPA)、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和气道压(PAW)。结果C组患儿插管后1 min及拔管时的MAP、HR变化与H组及入室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组患儿术中PAW明显高于H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期耐管人数H组明显多于C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咽喉不适人数H组明显多于C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通气具有气道刺激小、清醒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且操作简便,可用于小儿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精细化护理(个性化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心理状态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情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程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排尿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共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全身麻醉、小剂量腰麻加硬膜外麻醉,对比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与对于排尿方式的选择。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在T1-T4时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5、T6时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留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开展小剂量腰麻加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避免尿潴留,提高自行排尿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比较全身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排尿方式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骨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12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合该次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下肢骨折患者均分成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对照组与神经外周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作为术后镇痛效果评估依据,分别统计两组术后6、12、24、48 h4个时间点所对应的VAS评分并行组间比较,计算两组患者自行排尿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t=5.071,t=7.215,t=9.283,P0.05)。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得的患者有39例(69.6%)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3/56)(x~2=7.058,P0.05)。结论兼具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尽早恢复患者正常排尿应用优势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十分适用,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该院就诊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排尿方式。结果对照组术后VAS评分高于观察组,镇痛泵使用次数多且自行排尿率低,排尿需留置导尿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且减少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提高自行排尿的几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情况。结果麻醉后,研究组VAS评分为:术后2 h(1.63±0.18)分,术后4 h(1.72±0.56)分,术后8 h(1.69±0.53)分,术后12 h(1.62±0.64)分,术后24 h(1.39±0.49)分,术后48 h(1.3±0.87)分;自行排尿36例(73.47%),留置导尿13例(26.5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镇痛,提高患者自行排尿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4 h(T1)、8 h(T2)、12 h(T3)及24 h(T4)的镇痛效果,观察术后8 h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8、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留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手术中,采取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比椎管内麻醉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自主排尿率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