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比较术后患肢前屈上举的动作角度、Neer评分、Constant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切口长度明显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肢前屈上举的动作角度明显更大,Neer评分和Constant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创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失败后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德庆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间骨科收治的8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49)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8±1.2)周,少于对照组的(13.1±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8%和87.8%,对照组分别为80.0%和85.7%,两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手术,在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失败的患者可以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7例病历资料,按照Neer评分标准骨折愈合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三部分骨折组与四部分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1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I期愈合出院。经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9周,最长19周,平均13.86周。三部分骨折组与四部分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及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锁定钢板组(45例)和解剖钢板组(40例)。比较2组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为93%,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的77%(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锁定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的15%(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优于解剖钢板,且并发症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分析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46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23例。对照组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进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随访2年,将两组的有效率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对照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都没有观察组好。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法。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更有助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骨折的愈合以及康复。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AO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108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9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情况。结果2组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AO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相当,应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显高于传统钢板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AO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108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9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情况。结果2组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问均无明显差异。结论AO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相当,应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应用加压锁定钛钢板的效果。方法:7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传统组与治疗组,传统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治疗组使用加压锁定钢板,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显著少于传统组,Constant-Merley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加压锁定钢板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胫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完全负重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92%VS96%)、踝关节功能(96%VS88%)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当,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治疗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分析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25例。对照组进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随访2年,将两组的有效率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对照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都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方面的效果优于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非手术治疗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非手术组和锁定钢板组,比较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Neer评分。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骨性愈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较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选取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6例患者采用传统钢板治疗,B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疗效切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35例肱骨干骨折,其中肱骨加压钢板内固定59例,交锁髓内钉固定76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疗效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5ml,少于钢板组的2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内固定组1例发生骨不连,钢板组有4例出现骨不连接.桡神经损伤钢板与髓内钉分别为7例、2例,血管损伤分别为1例、0例,骨折畸形愈合两组各1例,肩功能功能障碍分别为3例、6例,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术后长期随访,髓内钉组的优良率为89.5%,钢板组为8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相比,髓内钉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低等优点,应作为肱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B组64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对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疗效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观察组)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Joher-Wruh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牢固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钢板内固定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患肢肿胀〉1w、肩肘关节疼痛、骨不愈合等,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钢板内固定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患肢肿胀〉1w、肩肘关节疼痛、骨不愈合等,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31~45岁,中位数38岁。左侧1例,右侧2例。所有患者肩部均疼痛且活动受限,均无明显方肩畸形,Dugas征均阴性,肩关节外展、外旋均明显受限。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期愈合,骨折均愈合,均未发生肩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