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血管损伤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S100–β、NSE、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血管受损情况,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在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收治的 64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救治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 患者施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血 清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因子项目值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88 %,较对照组的 81.25 % 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5 % VS 15.6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 前下降,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SOD、ROS、MDA、NO 水平较对照组低, T–AOC 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8)、IL–6、 IL–4、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IL–8、IL–6、IL–4、hs–CRP、TNF–α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 用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叶酸、维生素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周口市惠济康复医院治疗的94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叶酸、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血流变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血浆黏度、HCT、血小板聚集率、血清hs–CRP、TNF–α、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AIS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叶酸、维生素E治疗,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cy水平,改...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用药不同, 将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 49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 49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的梗死灶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BI)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速度(Vmin)〕、血清细胞 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情况,并统 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梗死灶体积、NIHSS 评分、mRS 评分, 血清 hs–CRP、TNF–α、IL–6 水平、MDA、N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I 指数,Qmin、Vmin,血清 VEGF 水平,SO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进一步缩小患者梗死灶体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 力、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反应程度,增强脑部血供,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进行联合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炎症因子指标方面,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方面,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进行联合治疗,有利于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石颗粒与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排石颗粒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均有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治疗并予阿替普酶溶栓,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有效降低hs-CR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抽签分组方法进行分组,45例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45例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获得较为确切的临床效果,不但可提升临床效果,可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对疾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尿激酶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再通率66%,对照组再通率6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减少再灌注损伤,但对增加再通率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利巴韦林对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实证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6例永春县坑仔口卫生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肌肉酸痛缓解、头痛缓解、鼻塞流涕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疲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方法:分别检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12 h内、PCI术后24 h、48 h、72 h、5 d、7 d时hs–CRP及TNF–α浓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情况将其分为有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及死亡组。结果:术后1 d,3组血浆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有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患者于术后2 d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于术后1~5 d则呈上升趋势,直至第7天才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s–CRP水平变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NF–α、hs–CRP水平升高,如其峰值延迟或持续不降则说明患者病情严重,因此可将该指标作为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术致血管痉挛后采用局部灌注前列地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瘤伴血管痉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局部灌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2周动脉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1 %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两组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ET–1、CGRP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ET–1、CGRP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术至血管痉挛后采用局部灌注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对子宫内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观察组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基础上加用蒲苓盆炎康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指标水平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水平高于对照组,RI、PI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 %)高于对照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Hcy及hs–CRP检测,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程度梗死患者的Hcy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灶面积患者Hcy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及hs–CRP检测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 期间收治的 140 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 例:丁苯酞治疗)与观察组(70 例:丁 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 素 –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NF–α、IL–6、 hs–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D– 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D、FIB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5 %,高于对照组的 8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丁苯 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PR、NSE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及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抗炎、降低hs—CRP。改善脑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T较对照组高,NT–proBN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高,LVESD、LVEDD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I评分的结果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异常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元,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稠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稠度切变率)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