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探讨该地区HPV感染与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就诊苏州九龙医院妇科门诊的育龄期女性300例,根据HPV筛查结果分为HPV感染组150例、HPV16/18型阳性组32例和HPV阴性组150例,其中HPV16/18型阳性组包含在HPV感染组...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特别是HPV16/18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元凶”,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主要感染黏膜鳞状上皮和表皮,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及尖锐湿疣等外生殖器病变,伴宫颈接触性出血和宫颈肥大等。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和乳杆菌减少是HPV感染的必要条件,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潜在方法。通过阴道菌群治疗HPV感染的方法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补充激素、中医药疗法及生活方式干预。文章着重论述阴道菌群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以期为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口咽鳞癌(O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明确诊断OPC手术切除的标本97例,通过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对蜡块组织中EBV、HPV感染检修检测,观察检测的情况。结果:T1+T2分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比T3+T4分期患者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的感染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比阴性患者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组织中有一定程度EBV、HPV感染的情况,HPV分化程度高、阳性与临床分期较早患者预后效果比较好,而EBV的感染对于OPC没有明显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四川江油栽培乌头为研究对象,探索乌头叶面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乌头霜霉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不同病害等级的乌头霜霉病叶片,摇床震荡与超声结合的方法提取乌头叶面微生物,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乌头叶面细菌,真菌数量。结果:乌头霜霉病发病情况与环境温度相关,患病乌头叶面细菌,真菌数量相较于健康乌头都有所增加,且叶面其他真菌数量随着病害程度的逐渐加重而呈现出较有规律的逐渐增加趋势。结论:乌头霜霉病在其生长期的3月末至5月末发病迅速,且日平均气温15~20℃比较适宜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乌头叶面真菌数量的变化与乌头霜霉病病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阴道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其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易转为慢性疾病。目前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现已观察到耐药菌株的存在和菌群的变迁,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笔者采用真菌微量药敏鉴定板对门诊315株念珠菌标本进行了药敏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和药敏情况,并为疾病诊断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100例,对其阴道内分泌物进行检验。分析病原体检查结果和药敏情况。结果:在检查中发现,细菌性阴道炎16例,占16.00%;念珠菌阳性22例,占22.00%;滴虫阳性2例,占2.00%。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支原体培养培养和衣原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共检查出病原体77株,其中支原体56株,占72.72%;衣原体1株,占1.30%;淋病奈瑟菌1株,占1.30%;念珠菌6株,占7.79%;革兰阳性球菌占8株,占10.39%;革兰阴性杆菌5株,占6.50%。每种病菌均有敏感度较高药物。结论:阴道炎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在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可进行病原学检查,选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探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15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测定患者阴道微生态,该组设定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50例设置为参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阴道优势菌群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比31.33%,菌群抑制占比13.33%。参照组阴道优势菌群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占比79.33%,菌群抑制占比2.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菌群密集度Ⅳ级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检测,能更准确的检查出异样,为临床阴道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骨伤科混合感染菌群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骨伤科混合感染的治疗,统计分析了77例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同期单菌种感染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易发生混合感染,分别占混合感染病例的42.86%和20.78%,条件致病菌参与混合感染较为普遍,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与其他菌种混合感染占50.64%和25.87%,说明感染类型正在发生发变,混合感染组合菌株对16种常用抗生素耐率超过50%的达10种,有12种较同期单菌种感染菌株的耐药率高10-30%,而且多重药和不对称耐药现象较为严重,用药个体化非常重要,混合药敏试验,有利于混合感染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并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检测171例CA患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①143例HPV阳性,阳性率为83.63%.感染频度前5位分别为6,11,16,58和42型.单一基因型别阳性率是49.12%,多重基因型别阳性率是34.50%.②171例患者23种HPV亚型共检测出19种HPV基因型别.检测出的总亚型数为239种,低危型占67.78% (162/239),高危型占32.22% (77/239).90.91% (70/77)的高危亚型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女性高危型HPV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③感染高峰年龄为20~29岁.结论 本地区CA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HPV6、HPV11)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高危亚型感染,且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于高危HPV感染患者,采取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阴道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6年08月在我院收治的高危HPV感染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阴道给药,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中药阴道给药。对比两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病毒载量、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PV DNA病毒载量(3.58±1.20)pg/m L、中医证候积分(2.82±0.72)分与对照组的HPV DNA病毒载量(10.12±1.64)pg/m L、中医证候积分(5.80±0.79)分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77%)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HPV感染患者,采取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阴道给药的治疗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HPV DNA病毒载量、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患者常见舌苔类型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种常见舌苔类型的结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各组患者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组成。结果:患者中薄白苔18例、薄黄苔12例、白腻苔22例、黄腻苔26例。4种舌苔类型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丰度最高的5个菌门为厚壁菌门(Fi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属分类水平上,各组排前10名的菌属丰度主要集中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incertae-sedi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丹毒丝菌科未命名属(Erysipelotrichaceae-incertae-sedi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论:结肠癌患者不同舌苔类型的肠道菌群在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以舌象变化为主要辨证依据的结肠癌诊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腻苔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舌象特征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其中12例黄腻苔和9例白腻苔患者的舌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采集6例肠镜检查无异常的薄白苔健康人舌苔样本。所有样本均行高通量5R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以黄腻苔和白腻苔为主。舌苔奇异菌属(Atopobium)和肠道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可能是黄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舌苔孪生球菌属(Gemella)和肠道罗氏菌属(Rosebur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可能是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和口炎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或分别为黄腻苔和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口-肠相关菌。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相关,舌苔菌群与癌组织菌群、癌旁组织菌群不同的重叠种类及程度提示中医舌诊腻苔的变化能反映出结直肠癌口-肠菌群的特征性变化,为后期研究中药靶向微生物干预结直肠癌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细胞因子、人杆菌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6~2018.06期间本院收治42例HPV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4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将两组阴道乳酸杆菌异常情况、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正常率分别为71.43%、28.57%,对照组分别为4.44%、9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PH值小于等于4.5几率分别为35.71%、35.71%、28.57%;与对照组的91.11%、82.22%、80.00%相比明显更低;研究组微生态失调率为7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降低,HPV感染导致阴道病原体繁殖,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通过综述HPV的致癌机制及HPV与宫颈癌关系,确立宫颈癌的预防方法,即:(1)现有宫颈癌普查方法的改进;(2)是针对HPV疫苗的研究;(3)探讨中药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三维制霉素栓的效果及对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 至 2022 年 2 月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妇产科诊治的 80 例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硝呋太尔制霉 菌素阴道软膏单独用药)、观察组(三维制霉素栓与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联合用药),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阴道 菌群紊乱纠正情况、菌落≥ 1/2 面积情况、复发情况、阴道微生态指标、阴道健康状况、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阴道 乳酸杆菌数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菌群紊乱纠正率、菌落≥ 1/2 面积率均高于对照 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阴道氢离子浓度指数(pH)、白细胞介 素(IL)–1β 水平、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异常、外阴红肿、外阴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阴道黏膜情况、弹性、分泌物、 湿润度评分、乳酸脱氢酶(LDH)、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异常、外阴红肿、外阴瘙痒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 4.580,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较好,能够纠正患者阴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舌苔菌群的关系。方法 64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Ⅰ型感染组(23例)、Ⅱ型感染组(20例)和无感染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薄白苔、薄黄苔、厚白苔、厚黄苔的分布情况,收集舌苔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患者舌苔菌群菌门、菌属的结构。结果Ⅰ型感染组和Ⅱ型感染组患者中以薄黄苔、厚黄苔为主,无感染组患者以薄白苔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共产生操作分类单元数7678个,读序总条数为7 956 779个,说明此次测序样的数据量足够,样本所含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合理,各组测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门水平的构成情况中舌苔菌群由拟杆菌、变形菌、厚壁菌、放线菌、梭菌、螺旋体菌6大优势菌组成。Ⅱ型感染组患者放线菌明显低于无感染组和Ⅰ型感染组,而梭菌明显高于无感染组和Ⅰ型感染组(P 0. 05)。从属水平上无感染组阿克曼菌属、瘤胃球菌属、类杆菌属、普拉梭菌属、巨单胞菌属5种菌属在舌苔的菌群菌属丰度高于Ⅰ型感染组和Ⅱ型感染组(P 0. 05)。Ⅰ型感染组和Ⅱ型感染组各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p感染能影响舌苔菌群构成,Hp感染者出现薄黄苔和厚黄苔的概率更高,Hp与梭菌可能有共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在本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通过体质辨识软件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电脑主动生成主要体质类型以及其他倾向体质;再由科室2名以上中医师四诊合参后确定其证型。结果: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占全部的55.97%,持续感染者154例,均为偏颇体质,主要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脾虚湿阻证有62例,湿热内蕴证46例,肾阳虚证28例,气血亏虚证28例,肾阴虚证25例,气滞血瘀证20例;脾虚湿阻证最为常见。其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显示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脾虚湿阻证呈相关性,湿热质与湿热内蕴呈相关性,阳虚质与肾阳虚呈相关性。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清热通利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阴道清洁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清热通利汤。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阴道清洁度、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HPV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PV-DNA病毒载量、中医症候积分、LCT检测结果、阴道清洁度结果、阴道微生态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清热通利汤治疗宫颈HPV感染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提高阴道清洁度,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阴道炎患者不同给药方案对阴道乳酸菌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乳酸杆菌阳性菌落1/2面积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2=45.231,P0.05),1/2面积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2=51.652,P0.05);且观察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和阳性菌株产H2O2乳杆菌比例均明显比对照组高(2=34.121,P0.055);观察组乳酸杆菌(+)、()分布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2=62.301,P0.05),()、()分布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2=37.852,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6.541,P0.05)。结论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疗效确切,利于阴道乳酸菌恢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完带汤联合氟康唑对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完带汤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pH值与酵母菌、球菌、乳酸杆菌、其他杆菌水平)状况与治疗后3、6、9个月时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结束时,两组pH值与酵母菌、球菌、其他杆菌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带汤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能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微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