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75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行择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者随机分为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组(Ⅰ组),钢丝内固定组(Ⅱ组),空心钉内固定组(Ⅲ组),各25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Ⅰ组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8.4±1.6)分,高于Ⅱ组(91.2±1.9)分和Ⅲ组(90.4±2.5)分,(P〈0.05);术后12个月KT-2000评分术后稳定性Ⅰ组25例患者全部达到A级,高于Ⅱ组21例和Ⅲ组19例;术后3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评定结果Ⅰ组总分平均(28.74±0.59)分,(P〈0.05),优于Ⅱ组(26.60±0.23)分、Ⅲ组(25.95±0.44)分。3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均无皮肤坏死、下肢血栓、组织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创伤性膝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术组手术安全性相比钢丝内固定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高,术后临床疗效确切。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确切、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固定可靠、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诊治、复位、肌腱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治疗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后1~2年,X线显示骨折1个半月愈合,前抽屉试验阴性,患者感觉良好.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当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操作及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的18例经过临床确诊的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关节镜手术前了解18例患者的骨折情况,对其进行Lachman试验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关节镜下的手术治疗,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手术效果。结果:术前18例患者的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Lysholm评分为31.22±6.28分,术后随访2年发现,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半年内1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56±2.48分,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没有发生皮肤坏死、组织感染、创伤性膝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随访调查,我们认为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是明显的,改善了膝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玉鹏  杜飞  楮向明  梁刚国  周勇 《中医正骨》2012,24(1):50-51,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的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2~58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合并软骨损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Meyers - Mckeever - Zaricznyj分型:Ⅱ型8例,Ⅲ型21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3例.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膝关节功能.结果:2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中位数3个月;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参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前34~52分,平均45分;术后94~99分,平均98分.结论: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求术者能熟练操作关节镜.  相似文献   

6.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明昌  许树柴 《中医正骨》2006,18(10):67-67
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定,远期出现关节退行性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术者采用钢丝加Arthrex纤维缝线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类型,自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我们先后收治此类患者36例,分别行非手术和钢丝内固定术治疗,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Meyers-McKeever分型属Ⅱ型和Ⅲ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18例,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全部骨性愈合,无关节僵硬发生,无肿胀、疼痛等症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7±2.20)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治疗Ⅱ型和Ⅲ型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及Ethibon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19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采用双股5号Ethibond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于胫骨结节内前方。结果术后19例均获得随访9~3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Lachman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者16例,屈膝活动受限者3例,但均超过90°。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1.6±1.0)分分(86~100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及Ethibond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3~57岁,中位数33. 5岁;左膝12例,右膝18例。Meyer-McKeev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膝关节侧位X线片均可见胫骨后方上移的撕脱骨块影,CT扫描示撕脱骨块横径5~10 mm18例、 10 mm12例,MRI示合并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至28 d,中位数7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手术时间25~40 min,中位数3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 L,中位数30 m 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0周。患膝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0. 17±0. 85)分、术后10个月(91. 47±2. 23)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38. 26°±8. 85°)、术后10个月(120. 37°±6. 75°)。术后出现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膝关节伸直受限1例,经加强功能锻炼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均无腘血管、神经束损伤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病例,记录手术时间、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及KT-1000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的差值,手术前后患膝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Tergner评分;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评判是否存在畸形。结果:术后患膝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活动度较术前改善,Lachman试验弱阳性3例。KT-1000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差值平均为(1.65±0.52) mm,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为-3°~3°,胫骨近端内侧角88.2°±0.8°。结论:缝线桥技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进初  李动  曾凡海 《中医正骨》2007,19(12):32-32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常因交通伤和运动伤所致。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我院自1997年4月~2003年采取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1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中位数39岁。左侧9例,右侧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关节软骨损伤12例。按照胫骨髁间嵴骨折的Meyers-Mckeever-Zaricnyi分类,Ⅱ型4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病程6周至10年,中位数21周。治疗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中位数7个月。治疗前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15°~30°,中位数18°;最大屈曲角度115°~125°,中位数120°。治疗后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5°~0°,中位数-3°;最大屈曲角度120°~125°,中位数125°。参照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1例。结论: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钢丝张力带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交叉韧带远端止于胫骨髁间嵴的前内侧部 ,它明显的向前移行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相连接。髁间嵴撕脱骨折错位后 ,会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 ,功能丧失 ,膝关节前相不稳 ,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 ,如骨折复位不佳则会引起膝关节撞击征〔1〕。闭合整复很难达到满意的复位 ,因此现在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缝线固定15例,采用关节镜下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1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14岁,中位数10岁;按Meyers-Mckeever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4 d,中位数14 d。分别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胫骨骺板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8.67°±6.20°,39.92°±7.42°,t=0.480,P=0.640;(40.87±6.32)分,(41.75±6.25)分,t=0.360,P=0.720;(50.01±5.71)分,(47.42±4.91)分,t=1.240,P=0.230]。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07°±8.60°,131.33°±9.21°,t=0.080,P=0.940;(92.73±4.43)分,(92.81±4.01)分,t=0.110,P=0.910;(93.27±3.92)分,(93.92±3.18)分,t=0.470,P=0.650];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t=31.250,P=0.000,t=31.070,P=0.000;t=25.720,P=0.000,t=25.740,P=0.000;t=22.940,P=0.000,t=22.890,P=0.000)。胫骨隧道法固定组4例术后出现胫骨近端持续轻度疼痛,1例术后13个月在骺板内有骨桥形成;骺板规避法固定组无胫骨骺板损伤表现;骺板规避法固定组胫骨骺板损伤发生率低于胫骨隧道法固定组(P=0.047)。结论:对于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而言,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骺板规避法固定较胫骨隧道法固定能更好地降低胫骨骺板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周光奇 《中医正骨》2005,17(1):39-39
后交叉韧带是稳定关节的重要因素,对膝关节运动起着导向和限制作用[1].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如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常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软骨损害及骨性关节炎.随着对后交叉韧带解剖、生物力学性质研究的深入进展,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由非手术发展至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自2001~2003年,作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及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日益增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创伤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将严重损害膝关节的功能,近来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共采用腓肠肌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应用VERSALOK肌腱韧带固定锚钉全关节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全镜下VERSALOK肌腱韧带固定锚钉进行固定治疗,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0±1.4)个月。结果: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膝关节伸屈活动无受限,Lysholm膝关节评分(94.2±2.1)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VERSALOK锚钉全关节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适应症广、固定可靠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带线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54岁,中位数37岁;左膝5例、右膝10例。骨折Mey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5 d,中位数4 d。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束带线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3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均愈合,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良好。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93. 8±4. 8)分,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下双束带线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良好,有利于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胫骨髁间棘骨折比较常见,为前交叉韧带附着点的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胫骨髁间棘骨折,增多的趋势。传统的胫骨髁间前棘撕脱性骨折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术中视野小,骨折易复位,固定不满意,而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