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 CT 和 MRI 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择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12 月周口永 善医院接收的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15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 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检查结果。结果:CT 联合 MRI 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为均明显较 CT 诊断更高,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 和 MRI 联合应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 CT 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64排螺旋CT扫描、MRI检查、二者联合应用的检出率,比较三种方式差异。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确诊,28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2例患者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0例诊断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MRI、联合应用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77.3%,显著低于MRI(95.5%)和联合应用(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中,MRI的检出率为90.0%,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和联合应用100.0%;多层螺旋CT的总检出率显著低于MRI和联合应用,其中联合应用的总检出率达到(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对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显著低于原发性肝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二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诊治过程中各有优势,MRI的检出率稍高,临床上可将两者结合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MRI成像技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拟诊为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TVS)、MRI成像检查并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TVS、MRI检查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在90例疑似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手术结果确诊76例,TVS检出60例,占78.95%,误诊3例,漏诊16例;MRI检出73例,占96.05%,误诊2例,漏诊3例;两种诊断方式特异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TV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TVS相比,M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可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为无功能性肿瘤,此类大多无内分泌体征。本病极为罕见,国内外近15年杂志报道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不足10例。笔者最近五年内曾遇两例,术前超声及CT检查均误诊或未明确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考虑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现报告如下,并以此分析、探讨CT对本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6例直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海绵状血管瘤3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9例,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术前行肠镜、腹部X线平片、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行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31例,全结直肠切除2例,腹腔镜切除2例,单纯瘤体缝扎3例,硬化注射3例,未治3例,2例未作报道。结论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肠镜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直肠血管瘤的价值,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的对象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共7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常规超声发现患者32例,诊断的准确度为61.0%,灵敏度为58.2%,特异度为68.2%;超声造影发现患者46例,诊断的准确度为83.1%,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81.8%;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常规超声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更高,因此临床上可以将超声造影用在海绵状肝血管瘤的诊断中,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共计120例。入院后接受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检查。分析患者病例特征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1)20例患者中绝经前40例,绝经后60例;合并14例疾病子宫肌瘤和3例子宫腺肌症;病理类型为内膜样腺癌;无侵润30例、侵润1/2共54例、侵润≥1/2共36例;淋巴结侵润28例。(2)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符合率均较高,三者分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声、CT和MRI三者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子宫内膜癌建议同时采用超声、CT及MRI检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采用CT、MRI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均为东莞东华医院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收治,回顾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与MRI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结果:通过手术病理结果或穿刺活检结果确诊,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共检出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35例。CT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位上的准确率与MRI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性上的准确率与CT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CT与MRI的准确率均较高,且各有优点,其中CT在定位诊断上优势更为明显,MRI在定性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建议在临床上结合CT与MRI进行诊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MRI检查,对照组(50例)给予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检出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的显示脑梗死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断、及时治疗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将各种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对照。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T1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并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这一典型血管瘤信号特征,MRI可发现脊髓受压变性程度。结论:脊椎血管瘤的X线、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显示椎管狭窄及脊髓的受压、变性程度,特别是对血管瘤的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序列)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3例,多发4例,SWI检出35个病灶,常规扫描(T1WI、T2WI序列中任何一个序列可以检出病灶即判断为检出病灶)检出22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χ2=11.08,P〈0.05),且SWI所显示的瘤体比常规图像轮廓更清楚、范围更大。7例静脉畸形在常规MRI序列及SWI序列上均见显示,但SWI序列能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更多细小的髓静脉。6例动静脉畸形常规MRI序列与SWI显示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SWI较常规MRI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特别是对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和MRI在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斗门区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60例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神经损伤及原发性脑出血部位的符合率,并分析影像学特点差异。结果: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敏感性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和MRI诊断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神经损伤及原发性脑出血部位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骨折诊断价值较MRI好,CT影像学表现为凹陷性骨折向颅内凹陷,线性骨折的颅骨内外骨质不连续,粉碎性骨折出现游离骨碎片,MRI多表现TI、T2加权像为低信号;原发性神经损伤及原发性脑出血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相似。结论:CT、MRI均能对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进行有效显示和诊断,但CT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稍低于MRI,临床应根据需求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增进对该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lOHu左右,近脂肪密度2例,其平均CT值一20Hu左右。CT增强扫描示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MRI检查T1W1表现为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T2W1则均表现为不甚均匀的高信号。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检查,因本病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能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安阳地区医院进行就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单纯检查组(心脏超声检查)与联合检查组(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检查),每组30例患者。结果:联合检查组检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9例,漏诊0例,误诊1例。单纯检查组检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1例,漏诊患者有5例,误诊患者4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MRI检查对于诊断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鞍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1%(33/34),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2.4%(28/34),MRI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鞍区肿瘤的正确率高,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复杂踝关节损伤应用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MRI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1)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在诊断确诊率方面,多层螺旋CT为100.00%,明显高于MRI诊断的89.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漏诊率及误诊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0.00%、0.00%,对照组分别为5.00%、6.00%;观察组漏诊率及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优于MRI诊断,确诊率更高,能够控制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因此,可将多层螺旋CT诊断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紫金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宫外孕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例数80例,首先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然后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腹部B超、阴道B超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确诊宫外孕病例72例,诊断符合率为90%,误诊10例,误诊率10%;经腹部超声确诊宫外孕病例64例,诊断符合率为80%,误诊16例,误诊率20%;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比腹部超声明显更高,漏诊误诊率明显更低,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检查准确率比经阴道B超、腹部超声单检更高,漏诊误诊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都能够准确检查宫外孕,但是存在漏诊情况。与腹部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检查准确率更高;与单独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联合检查对宫外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对比分析。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MRI常规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进行独立诊断及计数,比较不同序列计数的差异性,并分析两名医师组间的一致性。结果 20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4例,多发6例,SWI检出38个病灶,常规扫描检出25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优于常规MRI扫描(P〈0.01),且SWI能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的静脉畸形。结论 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