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X线胸片三种方法,对诊断肺结核进行对比评估。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8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同时做痰涂片查抗酸杆菌及X胸片检查。结果:采用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有78例阳性,X胸片检查有84例阳性,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有46例阳性。以胶体金法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与X线胸片两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例认定肺结核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痰涂片阳性率为42.6%与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阳性率为72.2%和X线胸片阳性率为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结合X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丸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及盐酸乙胺丁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结核丸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表达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D_3~+、CD_4~+/CD_8~+、IgM、IgG、Ig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因子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IgM、IgG、Ig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时,观察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18%、64.71%、97.06%,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20.59%、44.12%、85.29%,观察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胸腺五肽改善了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及对结核杆菌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对菌阳性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7例2018年6月-2019年5月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菌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RT组68例与I+RT组69例。I+RT组使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进行治疗,RT组仅使用利福平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相同(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CD3、CD4、CD8、CD4/CD8水平、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in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inM,IgM)水平均有所改善,但I+RT组改善优于RT组(P~*0.05);I+RT组总有效率97.10%(67/69)高于RT组86.76%(59/68),P 0.05。结论: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菌阳性肺结核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PCT水平,减轻其感染程度,并可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急性乳腺炎(AM)(气滞热壅证)临床疗效。方法AM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静滴,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通乳消痈方,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联抗分枝杆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通乳消痈方+三联抗分枝杆菌。比较两组疗效、相关症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结果 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联合组的相关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且联合组的相关症状评分低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 <0.05)。同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M、IgA、IL-6、TNF-α、IL-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联合组的血清IgG、IgM、IgA、IL-6、T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抗体测定时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病和120例非结核病患者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测定.结果:107例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18%,与痰菌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的一致率分别为96.55%、95.24%.结核抗体阳性的检出率及阴转率与肺结核发病后的检测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可以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肺炎支原体DNA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1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儿童血清hs–CRP、IgM、IgG、IgA及肺炎支原体DNA的情况。结果:观察两组小儿IgM、IgG、IgA指标,发现观察组IgM、Ig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儿hs–CRP及PCT水平,发现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组小儿血清炎细胞因子,发现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IgM、IgG及肺炎支原体DNA均与支原体肺炎密切相关,对该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评判和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西药抗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及圣乔治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M、IgG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潮气量比值(first second forced vital capacity/tidal volume,FEV1/FVC)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SAT–TB)在涂阴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其中确诊涂阴肺结核的患者127例,都采用T–SPOT.TB、PPD试验以及SAT–TB检测,比较各自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1)T–SPOT.TB和PPD试验检测比较,T–SPOT.TB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PD试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T–SPOT.TB和SAT–TB检测比较,T–SPOT.TB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SAT–TB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PPD试验和SAT–TB检测比较,PPD方法的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AT–TB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POT.TB相对于PPD试验及SAT–TB检测,在涂阴肺结核中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入院当天、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RA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山西中医》2022,(5):50-5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对应血清IgA、IgM、Ig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慢阻肺疾病(COPD)患者124例,根据COP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加重期组(68例)、稳定期组(56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的疾病证候特点,并对所有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M (IgM)、G (IgG)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疾病证候分布情况、各组患者IgA、IgM、IgG水平。结果:加重期组中,痰湿阻肺患者26例(38.2%),痰热壅肺患者42例(61.8%);稳定期组中,肺脾气虚患者32例(57.1%),肺肾气虚患者24例(42.9%);加重期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期组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期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加重期组IgA、IgM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痰湿阻肺患者IgA、IgG水平低于痰热壅肺患者(P﹤0.05),痰湿阻肺患者IgM水平高于痰热壅肺患者(P﹤0.05)。结论:对慢阻肺疾病患者进行IgA、IgM、IgG水平检测可以为临床分析证候分布特点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益肺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肺结核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规范化疗,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芪参益肺汤联合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治疗15 d、1个月、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 s用力呼吸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和肺活量(FVC),并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和CD4+/CD8+比值,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时治疗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PEF、FVC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肺汤联合康复新液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痰菌转阴率,促进结核病灶吸收,改善肺功能,治疗老年肺结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收集老年组(≥60岁)及中青年人(18 ~59岁)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分成老年组肺结核患者159例和青中年肺结核患者255例,设计调查表,主要内容为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PPD)、清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蛋白电泳(SPE)等.结果 老年组中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23例(14.47%),明显多于中青年组11例(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血清结核抗体、ESR及S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室检查针对肺结核多无特异性,无法早期准确诊断.老年肺结核痰涂片阳性率较中青年组高,但总体较低.ESR、血清结核抗体检查、SPE,对临床诊治有辅助作用,但缺乏特异性.结核菌素试验假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病和120例非结核病患者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测定。结果:107例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18%,与痰菌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的一致率分别为96.55%、95.24%。结核抗体阳性的检出率及阴转率与肺结核发病后的检测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可以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检验。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HFMD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Ig和hs-CRP的临床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Ig检测结果情况、hs-CRP检测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IgA、IgG明显更低,IgM明显更高,观察组患者hs-CRP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D的Ig和hs-CRP的临床检验对于HFMD患儿的治疗非常重要,其检测结果能够有效的诊断患儿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患儿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蓝芩口服液联合清咽散治疗,均连续治疗5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评价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其体液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痰热清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变化,并与20名健康老年人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IgA、IgG、IgM、TNFα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并接近健康老年组水平(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降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测对殖器疱疹的诊断价值,为人类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就诊的3308例疑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SV–1–IgM/IgG、HSV–2–IgM/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HSV–1–IgM/IgG、HSV–2–IgM/IgG抗体情况。结果:HSV–1–IgM、HSV–1–IgG患者70%表现为口周或黏膜的疱疹,明显多于其他临床表现(P0.05)。而HSV–2表现为腰部以下部位,尤其外生殖器部位和肛门周围的疱疹,明显多于其他临床表现(P0.05)。HSV–1–IgM/IgG、HSV–2–IgM/IgG感染率与性别相关性不大,在男女感染比例基本一致,但女性比男性稍高。结论:HSV–1、HSV–2感染患者具有不同症临床表现,但是不能仅仅依据临床表现诊断,部分不典型症状患者需要借助其他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委中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触觉、步态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点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建立家兔LIDH病理模型,家兔触觉、步态功能采用Siegal法来记录,血清IgG、IgM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电针环跳、委中穴可改善LIDH家兔的触觉、步态功能等临床症状,抑制LIDH家兔血清中IgG、IgM的表达,与模型组、电针非穴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环跳、委中穴对LIDH家兔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是良性作用,电针环跳、委中穴能减轻临床症状与抑制血清中IgG、IgM的表达、减少免疫炎症因子释放有关,这可能是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LID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IgG、IgA、IgM水平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