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移动应用程序(APP)对常住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建册的300名常住儿童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对观察组监护人采取APP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对其进行1年的跟踪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结果:两组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均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监护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儿童的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儿童的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相比,APP可以提高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发育,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孕产妇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孕产妇采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知晓率(87.50%)与母婴传播知晓率(85.00%)均高于对照组(65.00%、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产妇在主动要求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孕产妇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从而优化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112名婴儿家长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6名。其中56名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5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宣教,对比两组婴儿家长在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对比两组婴儿家长保健知识的分值。结果实验组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率为91.07%;远高于对照组的76.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婴儿家长在儿童保健知识相关内容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婴儿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在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于该社区门诊咨询的250名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117名)与实施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观察组,133名)对绝经期妇女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生理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调节、适宜运动、合理饮食、疾病预防等知识知晓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期妇女采取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对健康知识与自我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加强手足口病健康宣教对患儿家长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加强健康宣教对疾病流行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该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加强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98份散居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前后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家长对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及消毒隔离等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长在饭前、便后洗手、经常对儿童餐具和玩具进行消毒、保持家庭卫生和通风、少带儿童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患病后及时入院就诊和隔离、患病期间尽量不接触其他人、主动宣传疾病知识等防控措施方面的执行率分别为98.98%、96.94%、98.98%、91.84%、98.98%、98.98%、89.80%,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足口病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儿童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自我预防意识,可以作为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0.68%、95.65%、9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1%、8.70%,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配合度和疫苗接种率,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应用于小儿科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的80例小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健康宣教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对治疗依从性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度及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小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防保科管理的768名1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家长接受常规接种教育,观察组家长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儿童1岁内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及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认知度,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孕期健康宣教形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市东升医院接收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进行分两组处理,每组各有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孕期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的是改良孕期健康教育形式。比较两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优良率占94.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掌握优良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 h、24~48 h时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而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多在在产后48 h~72 h,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良应用,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50例本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对所有社区居民实施是否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115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基础上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析对比两组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护管理能力。结果: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护管理能力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可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又可提高居民的自护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医护晨间查房模式在创伤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医护晨间分别查房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共同晨间查房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晨间查房模式在创伤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教育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科病房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7年1~8月从医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68例纳入研究,按照平均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无缝隙护理模式使护理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8%(P0.05);观察组的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妇科病房,可强化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到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20例,按照时间段对新生儿进行分类,2013年12月之前的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之后的6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新生儿没有采取一定的预防接种流程。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优化的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对流程优化前后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疫苗接种是否及时以及接种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记录。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疫苗接种及时率以及接种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应用于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疫苗接种的及时率以及接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互动模式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康复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动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结论: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互动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狮岭镇明珠学校的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家长及社区居民,对中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教育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教育后中学生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8.67%、77.33%、81.33%、76.67%,均高于教育前的53.33%、46.67%、58.67%、4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家长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8.67%、80.00%、80.00%、77.33%,均高于教育前的58.00%、52.67%、65.33%、4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8.00%、63.33%、73.33%、62.00%,均高于教育前的50.67%、42.67%、56.67%、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中学生向家庭与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模式完全可行,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可以增加家长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产科就诊的产妇2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名。观察组给以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以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8.6%)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能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社区孕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宝龙社区初产妇180例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体验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心理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实施后,观察组孕产妇的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可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健康教育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应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接诊的2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总评分为(92.36±3.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7±4.63)分(P0.05)。观察组了解健康知识所用时间为(10.05±3.7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6.34±10.56)min(P0.05)。观察组对宣教服务总满意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标准化视频宣教,可提高孕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代谢综合征(MS)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2例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医生模式实施全程跟踪观察,观察干预1年后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的变化,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BMI、Hb Al 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知晓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模式能够提高社区MS患者血糖、血脂等控制率,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