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选择英德市人民医院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治疗,治疗组:采用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后的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分级(TIMI)血流分级情况、不良反应率。结果:(1)与对照组(75%)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的TIMI 3级病例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 0级、1级、2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予以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以2级、3级为主,冠脉血流达TIMI 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替罗非班可抑制架内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PCI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在给予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左室射血分数、TMP和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8.03%)与对照组(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左室射血分数、TMP和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41-1443
目的: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给予正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拜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血流TIMI2级和3级患者占100%,较对照组97.3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及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2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冠脉血流灌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功能,且对血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为中医药预治疗糖尿病合并AMI提供依据。方法对29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105例,非糖尿病组193例,两组性别、年龄、血脂、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者、心功能KillipⅢ、Ⅳ级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行急诊PCI分别为87.62%、86.01%(P0.05),而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中医证素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实证以血瘀、痰浊、热毒为多,两组实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比例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多支病变、心衰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中医证素以标实为主,血瘀、痰阻、热毒实证证素多见,易合并本虚特点,病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院前合并心脏骤停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筛选2008年1月—2011年3月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312例,其中入院前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脏骤停组)共27例,无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无心脏骤停组)285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的总病死率、心脏不良事件、脑卒中、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结果:①住院期间,心脏骤停组的总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脏骤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PCI术后1年,心脏骤停组的总病死率、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无心脏骤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术的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STEMI患者近期的预后差于无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但PCI术1年后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益气活血中药配方颗粒,疗程8周。结果治疗前2组间Killi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按Killip分级评价疗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LVEF、LVFS、LVEDD、NT-pro 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LVEF、LVFS、LVEDD在治疗2周时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8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NT-pro BNP在治疗2周及8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PCI术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TE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7天、2周、4周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 Tn 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治疗前后Killip分级及治疗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血清c Tn I、H-FABP水平在治疗第3天均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降低,观察组治疗第3天、7天的血清c Tn I、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上述指标在治疗第2周、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LVEF在治疗第3天降低,之后开始增高,NT-pro BNP则在治疗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观察组治疗第3天、7天、2周、4周的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illi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STEMI行PCI术患者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再通,并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直流电导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成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中药直流电导入,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对比两组心电图有效率、住院天数、西雅图心绞痛积分以及心理障碍状态。结果治疗组第7日的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出院时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P 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直流电导入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是心梗后心脏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多巴胺平均剂量及应用多巴胺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多巴胺平均用量比对照组小,多巴胺应用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有着明确的效果,联合多巴胺应用后,可显著减少多巴胺依赖、减少其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刘丽兰  屠肖肖 《新中医》2016,48(10):24-26
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 Tn T)的浓度变化,统计2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前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时,2组LVDD、LVESD及LVEF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DD、LVESD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2组BNP、CK-MB及c Tn T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术后7天,2组BNP、CK-MB及c Tn T浓度均较治疗前与术后1天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I术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保护受损心肌组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优化急救流程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抢救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流程,比较2组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急救效果、APACHEⅡ评分、满意度。结果:启动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诊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转运过程中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等待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护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新活素+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给予两组患者新活素与小剂量呋塞米治疗干预,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血清脑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联合新活素+小剂量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需行PCI手术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并记录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TFC、90 min内ST回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术后TIMI血流0~1级、2级、3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脏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PCI后血流灌注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治疗的265例急性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溶栓治疗,观察组使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内再梗死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NSTEMI采用急诊PCI治疗的效果更好,再灌注成功率高,心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有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行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c Tn 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d、14d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行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促进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对AMI治疗和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持续脑电监测对ICU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 40例P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20例。对照组给予CT、MRI、血常规等检查,观察组给予持续脑电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心脏指数(C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I级、Ⅱ级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级别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脑功能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52,P 0.05)。观察组患者中,I级、Ⅱ级患者预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级别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脑功能分级与预后效果呈正相关(r=0.583,P 0.05)。结论:持续脑电监测应用于ICU PCAS患者中,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评估预后效果,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脏指数及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梅  阮筱珠  陈群英 《新中医》2016,48(4):250-25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减少,与本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FMD、NM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P0.05)。结论养心汤能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