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胆汤最早见于《集验方》,《三因方》之温胆汤较《集验方》之温胆汤组成稍有变化,病机由"胆虚寒"扩展为胆郁痰阻,其主治病证由"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扩展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诸证。目前温胆汤是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笔者抓住痰气阻滞,郁而化热,痰热内扰病机,加减运用治疗汗症,失眠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6-708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主治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脾胃不和所致胆郁痰扰证。万远铁教授遵"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旨,临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时常从治痰着眼,善用温胆汤灵活化裁,治疗各类以"痰"为基本病机的疾患,疗效甚佳。文章选取万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痰证之精神分裂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3.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方药溯源、痰寒之辨、方义解析、类方衍变对温胆汤主治"胆寒"进行辨析。温胆汤一方三源,主治"胆寒",然观现今《方剂学》教材多认为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有由"寒"转"热"之变,并发现方中的生姜用量不减反增,认为温胆汤主治应为"胆痰",即胃郁胆滞、痰浊内阻证。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为行气化痰名方,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其治疗范围不断拓展。目前,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等证见痰气郁结、胆失决断者。笔者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心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辨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相臣  孙冰 《中医杂志》2007,48(12):1139-1140
关于温胆汤,历来有很多疑问:其一是方名,为什么把这个方子命名为"温胆汤"?其二是用途,本方原为"胆虚寒"证而设,今人主要用来治疗痰证,古今用途为何如此悬殊?其三是古人所说的"胆虚寒"证究竟是什么?对于温胆汤方名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全国统编教材1985年版《方剂学》(即"五版教材")谓本方"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所治之症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最早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医家习用其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各种疾病。王素梅教授结合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痰湿、体禀纯阳、痰易热化特点,擅长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如小儿厌食、肺炎、夜啼、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多发性抽动症等,凡辨证属痰热互结为主者,均以温胆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吴晨 《四川中医》2011,(11):68-69
目的:观察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上以痰热内蕴证型为主的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味的治疗。结果:临床的痰热症状均有改善。结论:黄连温胆汤在痰热内蕴证型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较好功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现存对温胆汤的文献记载,结合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大背景,勾勒出该方从温胆之剂变为治痰之方的轨迹。温胆汤在南北朝就已经存在,用于胆寒不寐的治疗,至《千金要方》列入其胆腑证治理论架构中。宋代随着二陈汤在痰病实践的广泛应用,与之组成相类似的温胆汤之组方与效用有了显著变化。经过金元时代痰病理论的发展,至明清该方功效逐渐定位于清化胆经痰邪,也引发了医家对该方功效温胆还是清胆的理论思考。与此同时,该方的衍生方剂大量涌现,进一步拓展了温胆汤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河南中医》2005,25(9):63-64
温胆汤是中医治疗胆郁痰扰证的名方,主要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笔者近年来用温胆汤为主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在临床应用上较为广泛,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亦属常用。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方》,用以治疗病后胆寒不眠之症。但后世各种方书,颇与此见解不同,如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说:“胆为清净之腑,又为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并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意为温胆汤之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亦即因胆热而凉之。方中用二陈和胃化痰,加竹茹以清膈上;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矣。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经饮热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临床研究是对柴芩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郁结型抑郁症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临床确诊为痰火郁结型抑郁症患者给予中药柴芩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8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柴芩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郁结型抑郁症有显著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备急千金要方》注曰“此胆寒故也”,其“寒”字应为“痰”字解。温胆汤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经久不衰,历代医家加减化载又有新的发展,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代表。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芩六味药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用,服之可清热化痰、胆清胃和,烦除呕止,与温寒、温胆之  相似文献   

14.
王宝亮教授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多种疾病,以不变应万变,体现中医之"异病同治"法。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主要功能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咳嗽、多发性抽搐症、眩晕、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庄礼兴教授基于“痰热”病机临床应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总结。 庄礼兴教授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时,围绕病证的“痰热互结”核心病机,治标与治本相兼顾,灵活加减温胆汤,治疗各种病证。治疗痰热郁滞于胆腑之少阳经证,可用温胆汤合柴胡、黄芩、菊花、春砂仁等。治疗痰热蒙蔽清窍之阳闭证,可用温胆汤加天竹黄、胆南星、鲜竹沥水以增强清热化痰之作用,加入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的药物以加强促醒的疗效。治疗中风患者痰热阻滞于肠腑之便秘,急性期之便秘可用温胆汤合承气汤, 同时可加入胆南星、鲜竹沥水、瓜蒌仁、桃仁以助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中风后期之便秘,采用温胆汤为主以化痰泻热,加杏仁、全瓜蒌、川厚朴、冬瓜仁以宣肺通腑。治疗痰热扰心之郁证,可用温胆汤加郁金、合欢皮、生龙骨、生牡蛎、柴胡、白芍,而对痰热扰心之癫狂证,可用温胆汤辅以龙齿、珍珠母、灯心草、竹叶心以清心镇惊。治疗痰热郁滞于肝胆经之蛇串疮,可用温胆汤加柴胡、龙胆、栀子、黄芩、薏苡仁、通草。  相似文献   

17.
蔡炳勤教授吸取古书"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之意,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基础增加柴胡、黄芩,创立柴芩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病,尤其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术后调理三方面病证,强调临证察机,纵使症状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关键抓住痰郁胆胃的实质,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在临床运用广泛。皮肤科部分慢性疑难性疾病(如湿疹、神经性皮炎、痤疮等)患者中不乏见此证型者,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并随证加减,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是治疗痰气郁阻、胆虚、胆失决断的有效方剂.目前主要有用于精神神经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诸多疾病.在临床中,加减应用温胆汤治疗多种消化疾病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唐爱 《江西中医药》2004,35(3):46-46
温胆汤最早见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该方有清热化痰、调和胆胃之功,尤善治疗痰热作祟的一些疑难怪症。由于患者胸中之痰热常随人身之气殃及脏腑而蕴成多种疾病,因此,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可涉及到各个系统,现举验案几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