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与其红细胞胰岛素酶活性(EIA)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EIR)的关系。方法检测54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EIA、EIR及相关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患者的EIA、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亲和力EIR位点数、ISI、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分2(HD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与不伴这些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的EIA、FINS高于后者,而ISI低于后者(P<001或P<005)。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的EIA与FINS、TG显著正相关,与低亲和力EIR位点数及ISI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的低亲和力EIR位点数与FINS及TG呈负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2)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胰岛素酶活性及胰岛素受体活性异常有关;(3)红细胞胰岛素酶活性和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也许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TNF-α和IFN-α依赖细胞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病人血清中TNF-α、IFN-α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血清中TNF-α生显著的高于正常成人(PBs)组(P〈0.05);IFN-α活性明显低于PBs组(P〈0.01)。ABMT前血清中的TNF-α、IFN-α活性显著高于ABMT后9-10天(P〈0.05)和21天(P〈0.05);与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S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01);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发病后血清IgE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后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21天时降至初始水平。心肌梗死后无并发症组血清IgE水平较有严重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01),但二者的动态波动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
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41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无梗塞后缺血事件及心力衰竭;B组15例,有上述并发症。21例健康人做为对照。动态测定患者在入院后72小时的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浆ET-1和CEC均在AMI发病的早期4小时即达峰值,以后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在72小时内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的是:具有合并症的AMI患者(B组),其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且随时间下降速度缓慢,在48小时和72小时仍呈较高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ET-1和CE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和CEC数量在AMI早期显著增加,二者可做为心肌梗塞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指示物;在有并发症的AMI中二者呈现持续升高,这可能与梗塞后缺血的发生和心脏功能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血浆内皮素(ET)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急性心肌梗塞组(2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人类巨细胞病毒抗体,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及ET的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HCMVIgM阳性14例(70%),HCMVIgG阳性20例(100%),HCMVIgM、IgG双阳性14例(70%);冠状动脉狭窄组HCMVIgM阳性19例(95%),HCMVIgG阳性19例(95%),IgM、IgG双阳性18例(90%);正常对照组HCMVIgM阳性6例(20%),HCMVIgG阳性26例(82%),IgM、IgG双阳性6例(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P<000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组、冠状动脉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NF、血浆ET显著增高(P<0001)。结论患者的HCMV感染、内皮细胞受损和TNF作用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放免法测定30例胃癌、30例良性胃病患者和23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PGE2水平,同时还检测了TNFα和IL-2受体(IL-2R)表达水平,并使用消炎痛体外干预。结果:胃癌患者PGE2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良性胃病组(P<005),而胃癌患者IL-2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消炎痛体外干预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TNFα和IL-2R表达水平(P<001)。结论:研究PGE2产生情况,对反映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改善免疫治疗效果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H)血浆内皮素(ET)与左室重量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86例EH患者和57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的浓度及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左室流入道E峰和A峰比值(E/A)、E峰加速面积(EAA)。结果EH组ET、IVST、PWT、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E/A、E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H组ET与IVST、LPWT、LVMI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ET与E/A、EAA之间均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ET可能是引起EH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AUVIB)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辅助治疗的机理,对48例肺心病患者AUVIB治疗前后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SOD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SH-Px与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AUVIB辅助治疗后,GSH-Px与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AUVIB能提高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变形能力和粘附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变形能力(LD)和白细胞粘附功能(LAF)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和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检测42例健康老年人和92例老年CHD患者白细胞滤过指数(IF)和白细胞粘附率(LAR)早晚动态变化。结果两组中,IF和LAR早晨较下午高(P<005及001);CHD患者IF和LA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变化最明显。结论CHD发病早晨高发现象与LD和LAF动态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脂多糖和抗炎药物对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抗炎药物地塞米松(DEX)和阿斯匹林(ASA)对NFκB的影响。方法用改良法分离、培养猪PIM,设正常对照、LPS刺激、DEX和ASA干预组,共4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检测PIM核提取物NF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NFκB活性于刺激后05~4小时、TNFα含量于刺激后1~2小时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刺激后1小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1,P<0.01)。DEX组和ASA组NFκB活性、TNFα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LPS可诱导PIMNFκB激活,并进而导致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DEX和ASA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研究62例高血压病(E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伴LVH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投以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8周。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TⅡ及AL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H组高于非LVH组(P<0.005),LVH组的LVMI与ATⅡ和ALD正相关(r分别为0.342和0.356,P<0.01),用药后两组LVMI、ATⅡ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8周后两组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MI下降值与血浆ATⅡ、ALD浓度下降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和0.647,P<0.001),提示ATⅡ、ALD是引起EH心肌肥厚重要的体液因素,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均可使LVH逆转,培哚普利对LVH的逆转可能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 L6)及癌胚抗原( C E A )对老年人结核性及肺癌胸膜转移所致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及放射免疫分析法( R I A )检测了老年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38 例及肺癌胸膜转移 40 例胸液及血清 I L6、 C E A 水平。结果 结核组胸液 I L6 水平及 I L6 胸液/血清比值显著高于肺癌组( P< 001, P< 005),而肺癌组胸液及血清 C E A 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 P< 0001, P< 001)。结论 联合检测胸液及血清 I L6、 C E A 水平对结核及肺癌胸膜转移所致胸腔积液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放免法对35 例变异性哮喘患者外周血进行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内皮素(ET1)的检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ICAM1 和ET1 水平显著增高(P< 001);与普通型哮喘比较,发作期差异不显著(P> 005),缓解期差异非常显著(P< 001)。提示二者在哮喘病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测定20例ACI患者脑脊液(CSF)ET-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尸检AC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进行ET-1染色。结果显示ACI患者急性期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P<0.01),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ACI患者急性期CSFET-1水平显著增高(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CI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ET-1参与ACI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采用ELISA法对68例糖尿病患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48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0例]血清TNFα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NIDDM组、IDDM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血管并发症组升高更明显(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糖不相关;与病程、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TNFα呈下降趋势。提示:血清TNFα增加是长期高血糖的结果。TNFα参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动态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临床观察糖尿病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皮素对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同位素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检测10例肺结节病和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的活性,并与8名健康非吸烟者进行对照。结果肺结节病和IPF患者血清和BALF中的ET1活性分别为(62±29)ng/L,(170±24)ng/L和(77±71)ng/L、(10±3)ng/L,与正常对照组(20±8)ng/L、(40±06)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中ET1活性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明显负相关(r=-0538,P<001);结节病组和IPF组BALF中的ET1水平与BALF中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649,P<001),肺结节病患者、IPF患者BALF中ET1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712,0813,P均<001)。结论ET1在肺结节病和IPF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疾病活动性判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