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0例ACI住院患者根据CT扫描结果将梗死灶分为小、中、大面积3组,根据入院时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分为:WBC增高组(>10×109/L);WBC正常组〔(4~10)×109/L〕。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7天监测其外周血WBC计数,探讨外周血WBC计数对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以面积分组,3组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WBC分组,入院4周后,WBC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5.2%,WBC增高组总有效率为5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WBC计数是临床评价ACI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与外周血WBC计数的关系。方法:根据外周血WBC计数将83例初治APL患者分为4组:第1组WBC<4×109/L,43例;第2组WBC4~10×109/L,9例;第3组WBC>10~15×109/L,8例;第4组WBC>15×109/L,23例。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外周血WBC计数及形态学、APTT、PT、TT、Fbg、DD、ATA、骨髓象的变化,4组均以亚砷酸(As2O3)或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主的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比较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早期死亡(ED)率、一次化疗完全缓解(CR)率。结果:4组DIC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1%、37.5%、56.5%,ED率为11.6%、0%、37.5%、65.2%,总CR率80.0%、100%、71.4%、33.3%。前三组之间DIC的发生率、ED率、CR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与第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组均完成足疗程治疗的患者的CR率分别为84.2%、100%、100%、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时外周血WBC数超过15×109/L是AP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早期患者160例,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在增高组中又分为10.1~12×109/L组、12.1~15×109/L组和15×109/L组。所有患者发病24h内静脉抽取外周血,比较各组在预后和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5);在白细胞增高组中,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治疗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增高组与正常组患者在出血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时白细胞增多与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AMI早期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其近期预后关系。结果表明,AMI患者早期白细胞>15×10~9/L者其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均较白细胞4×10~9~8.999×10~9/L为高(P<0.05~P<0.01),白细胞>15×10~9/L者较9×10~9~14.999×10~9/L者心衰、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高(P<0.01)。因此AMI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是估计近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门诊及体检人群中随机抽查1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按JNC-7标准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497例(≤120/80 mmHg)、高血压前期组258例(130~139/85~89 mmHg)、高血压组371例(≥140/90 mmHg).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阐述白细胞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所起的作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脑卒中患者250例,根据白细胞计数高低分成白细胞增高组和白细胞正常组,并按卒中性质、卒中部位、血肿大小、梗塞面积、以及近期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P〈0.005),而且血肿体积越大、梗塞面积越大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P〈0.050)。结论白细胞在脑卒中的发病和脑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卒中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越高,近期神经功能预后越差(P〈0.050),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一旦发生非死即残,因此及时监测对降低死亡率,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对1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了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观察Q—Tc延长(大于440毫秒)与急性心肌梗塞近期病死率的关系。临床资料与方法对象:本文按WHO有关诊断标准,收集了本院自1978年~1985年底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80例,男69例、女11例;年龄38~82岁。心肌梗塞部位:前间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200例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一、方法选择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脑出血150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0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采指尖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根据临床和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寻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2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积分的三分位间距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Gensini积分0~3.00分(CHD1)组74例,Gensini积分3.01~32.67分(CHD2)组73例,Gensini积分32.68~180.00分(CHD3)组73例。应用方差分析研究白细胞计数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白细胞计数与Gensin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积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为0.223,P=0.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死亡病例中,有约2/3死于发病24小时内的送往医院途中。对确诊或怀疑为AMI的病人先送医院再作治疗,往往延误抢救时间,造成病人死亡。因此,AMI的院前就地抢救越来越受到重视,等病情允许再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现通过我院AMI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 16 2例 ,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发病后第 1、3、7d测定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于发病 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并记录入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结果 :1.白细胞增高者LVEF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者。 2 .单核细胞增高者CK、CK MB峰值、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与临床预后有关 ,而单核细胞增高是判断AMI近期预后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外周血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收集192名健康体检老年人的颈动脉、实验室检测、人体学指标及骨密度检测数据,根据有无CAS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CAS的总体患病率为61.98%。CAS组与无CAS组比较,年龄、脉压(P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骨质疏松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FBG、N计数等因素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WBC计数、N计数及CRP等炎症标志物对CAS有一定预测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测定分析了AMI 80例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旨在探索其对AMI早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分析了AMI 80例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旨在探索其对AMI早期预后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分析了1984年4月至1994年12月间发病48小时之内就诊的AMI患者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50—77岁。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入选病例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有T波模糊,不易辨认,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等因素者不入选。 1.2 方法:就诊时所作首次12导联ECG,除外T、U波分界不清导联,每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从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间期即得QTd。  相似文献   

16.
李舒承  王虹  丁振江 《山东医药》2009,49(52):93-9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 WBC增高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87例,分别于入院后24、48、96 h查WBC,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比较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WBC与住院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后的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WBC迅速降至正常,WB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正相关(P<0.05).结论 动态观察WBC变化可以预测AMI再灌注治疗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我院近三年来207例AMI中,女性发病率达24%,与同期男性相比,近期预后差、死亡率高,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方法 按性别将207例AMI分成两组,女性(女组)50例平均年龄66.90±8.76岁,男性(男组)157例,平均年龄59.58±9.91岁。分别将两组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阳性率及急性期AMI主要合并症及死亡率进行对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与性别有关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发病48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意识障碍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4例SAH患者发病48h内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及意识障碍情况,根据白细胞水平分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组与白细胞计数正常组,比较两组意识障碍的发病率。结果 21例WBC计数增高的SAH患者,有16例出现意识障碍,而23例WBC计数正常的SAH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SAH发病48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意识障碍的发病风险增高;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SAH意识障碍发病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老年男性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比较,探讨WBC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从重庆市40 047例体检人群中筛选出3 740例60岁以上老年男性,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脂组(2 116例)和对照组(1 624例).高脂组又依据血脂增高的种类再分为3个亚组,即单纯高胆固醇亚组(HTC组),784例;单纯高甘油三酯亚组(HTG组),644例;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组(HTC-HTG组)688例.测定各组人群外周血WBC和空腹血TC、T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TG、HTC-HTG两亚组人群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与TG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人群WBC计数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外周血WBC数量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WBC计数可作为血脂异常的临床辅助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胸痛,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以致影响患者的治愈率。我院1989年3月~1994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年龄在61岁以上的131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就发病在10小时以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AMI)者为早期诊断组,10小时以后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者为晚期诊断组,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