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凤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05-405,407
目的研究ACCM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Ⅰ、Ⅱ,Ⅰ组40人为对照,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Ⅱ组40人,采用抗柯萨奇B心肌炎胶囊(ACCM)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80%,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2.5%,Ⅱ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组(P<0.05)。结论 ACCM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将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LDH、AST、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可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M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0.5g/kg,静脉滴注,1次/d,连用2~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χ2=4.09,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VM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V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恢复正常患儿所占比例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有效提高小儿VM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1年3月~2013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TnI(0.09±0.05)μg/L、CK-MB(3.29±1.34)U/L、BNP(38.51±11.27)PG/L、CRP(21.26.±4.57)mg/L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高俊  安新江  吴中梅 《安徽医药》2024,28(1):198-201
目的 通过联合磷酸肌酸与免疫球蛋白治疗,分析其对病毒性心肌炎(VM)病儿心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VM病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方案,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评分及免疫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疗率79.07%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EF)(73.15±7.26)%、心室短轴缩短率(FS)(35.15±5.00)%、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VA/TE)(0.51±0.40)分,对照组(63.12±6.28)分、(28.75±4.43)分、(0.62±0.08)分,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程度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71.35±6.16)%、CD4+(49.82±6.12)%、CD8+(18.76±2.38)%、CD4+<...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3.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57-15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指标包括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较好(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率为90%与对照组的70%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6.7%),对照组有5例(1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使用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楠  张宏艳  陈朝晖  张炜 《天津医药》2007,35(8):569-57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干扰素(IFN-γ)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VM患儿(VM组)及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18、IFN-γ的含量.结果(1)VM组血IL-18、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VM组肌酸磷酸激酶MB亚型(CKMB)升高者血IL-18的含量高于CKMB正常者(P<0.05),但血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M组血清IL-18含量与CKMB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46,P<0.05).(3)VM患儿治疗后血IL-18、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IFN-γ参与了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的水平可作为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而治疗后血IL-18、IFN-γ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预后和疗效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cTnI)及心室晚电位(VLP)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轻、重两组,同时检测肌钙蛋白及心室晚电位,通过对轻、重两组的统计分析,观察CTNI及VLP在VM的快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选择同期健康检查儿童作健康对照组.结果 轻症及对照组心室晚电位均为阴性,重症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75%;肌钙蛋白在心肌炎组阳性率为94.5%,对照组均为阴性.轻症VM组与重症VM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室晚电位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 2组 ,均用泛癸利酮 (辅酶Q10 )、维生素C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3 7例予极化液iv ,gtt,共 2wk ,治疗组 43例先予黄芪注射液 40mg·d- 1,iv ,gtt,qd× 2wk ,继而予健心冲剂 1包 (黄芪 15 g ,苦参 6g) ,po ,bid和牛磺酸 2g ,po ,tid。结果 :治疗 3mo后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 79%和 88% ,高于对照组的 5 4%及 5 7%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郑小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163-116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效果。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中药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1个月后分析两组的心肌酶水平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O%)(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血清乳酸脱氨酶(LDH)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AST、CPK、LD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液能提高VM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103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成FDP治疗且53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FDP每日100-250mg/kgivgtt qd;对照组用能量合每日1支架入10%葡萄糖溶100ml iv gtt qd,疗程10-14d,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示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改变,心肌酶谱、C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降低更明显(P〈0.01),心电图恢复更快(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肺养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12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调肺养心颗粒,对照组口服玉丹荣心丸,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所好转,总有效率无统计意义,但在痊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肺养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可靠、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口服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60例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分别给予口服FDP及静脉1,6-FDP,常规治疗相同,总疗程1月,观察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CK-MB、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口服FDP可改善症状体征,促进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异常的恢复,未见明显副作用,甲、乙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96.7%,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FDP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作为轻症心肌炎或重症心肌炎恢复期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表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PK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4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国产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同上,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扩大变化,检测心肌酶谱,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与90.0%,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与单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