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2.
Sun YZ  Geng X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98-100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程度、时间对大鼠肝叶切除体积的影响.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结扎胆总管致阻塞性黄疸,分为8组,于胆总管结扎后第1、3、5、7天分别行30%、70%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流术,比较各组术后肝功能、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及Na+K+-ATP酶含量、病理改变、生存率,了解阻塞性黄疸程度、时间对不同体积肝切除的影响.结果 结扎胆总管术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达高峰,1~8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20%、20%、100%、50%、30%、20%、0、0.结扎胆总管术后第1天行30%、70%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流术,高死亡率非肝功能损害造成,而是在短时间难以耐受两次手术.结论 行30%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术是安全的;70%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术风险极大.结扎胆总管术后第5、7天,难以耐受30%以上肝叶切除.  相似文献   

3.
善宁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评估善宁是否对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有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选用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 3且 ,组 1给予假手术 ,组 2首先将肝右叶给予 90min的热缺血 ,然后在恢复血流的同时进行肝中叶和肝左叶的切除 (大约切除 80 %肝组织 ) ,组 3与组 2的手术操作完全相同 ,但在剖腹术至术后 2 4h这段时间内用善宁(0 .5 μg/ 6h)皮下注射。而组 1,2都是用生理盐水处理大鼠。结果 :经善宁处理的大鼠的生存率由 0 (组 2 )提高至 6 0 % (组 3) (P <0 .0 5 ) ,而且血胆红素降低 (P <0 .0 5 )。结论 :善宁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规则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近18年来 98例肝癌患者单纯肝切除 ( 5 8例 )与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 ( 4 0例 )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手术联合置泵栓塞化疗组 1、3、5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67 2 %对 3 7 5 %、84 4%对 5 5 0 %、94 8%对 72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人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8 7%对 90 %、41 4%对 72 5 %、13 8%对 4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癌不规则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90%门静脉分支结扎(portal branch ligation,PBL)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及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A组:单纯PBL组(对照组,n=48),B组:PBL+2 mg/(kg.d)氯沙坦干预组(治疗组,n=48),分别于术后0、6、12、24、48、72、120、168 h取大鼠肝脏称质量并计算未结扎侧肝质量占总肝质量比例,心脏取血测ALT及AS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HGF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①治疗组未结扎侧肝质量与总肝质量比值在24~168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PBL术后2组ALT值迅速升高,12 h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治疗组ALT值在12~48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PBL术后两组ALT值后迅速升高,12 h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治疗组ALT值在12~72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术后2组血清大鼠HGF浓度迅速升高,并在6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成熟稳定的显微镜下大鼠70% 肝切除模型。方法: 显微镜下采用无血切
肝术制备大鼠70%肝切除( 肝左叶和中叶) 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造模成功率和4wk 存活率,术后
24 h 超声检测肝后下腔静脉血流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20. 5±3. 6 min,术中无明显副损伤,出血量少,术后苏
醒并存活超过24 h 标志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100%( 15 /15) ,造模成功大鼠术后一般状态良好,术后24 h 超
声检测肝后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术后4 wk 存活率为100% ( 15 /15) 。结论: 显微镜下制备大鼠
70%肝切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为研究肝再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肿瘤和肝移植等提供了一
种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异种肝细胞移植防治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  蔡端  芮晓晖 《上海医学》2004,27(11):828-831
目的 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效果及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建立大鼠 90 %肝切除肝功能衰竭模型。切肝术前 1d分别植入豚鼠肝细胞和大鼠肝细胞 ,建立异种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及未移植对照组。观察受试大鼠的存活时间及切肝术后 2 4h血液生化指标改变 ,观察植入肝细胞被排斥的情况及受体总补体活性 (CH5 0 )、异种抗体IgG、IgM水平变化。 结果 ①未移植对照组中位存活时间为 2 1h ,同种移植组为 5 6h ,异种移植组为 4 0h。同种移植组及异种移植组存活时间均较未移植对照组延长 (P <0 .0 1和 0 .0 5 )。②异种移植组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善较明显 (P <0 .0 5 ) ,同种移植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糖、PT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或 0 .0 1)。③受体CH5 0和异种抗体IgM水平下降与植入异种肝细胞排斥过程同步。结论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 ,补体和异种抗体IgM与排斥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中重度脓毒症长期生存大鼠模型,观察脓毒症自然转归的过程,为研究脓毒症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sham组,8只)与盲肠结扎穿孔术组(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32只),所有操作均在小动物麻醉机,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完成。所有大鼠在其右颈部建立动静脉通路。术后恢复24 h后,CLP组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致脓毒症。手术完毕后将大鼠转移到恢复室(室内温度22~25℃),单笼饲养。术后静脉补液按1∶1比例分别给予6%HEAS和5%葡萄糖注射液,第1、2天补液量为20 m L/kg/12 h,之后液体减半直至大鼠开始饮食。根据大鼠生存情况CLP组大鼠自然分为生存组(survival组)和死亡组(dead组)。观察术后大鼠至30 d,记录大鼠的症状表现、体重变化、IL-10血浆浓度的变化,并解剖观察腹腔内脏器改变。结果 (1)CLP组术后24 h内生存率为75%,72 h内生存率为62.5%,7 d内生存率为50%。(2)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估系统,32只CLP组大鼠在术后24 h均达到中重度脓毒症程度。(3)手术后,survival组与sham组体重均有下降。survival组大鼠从第4天开始体重下降明显(P=0.017)。survival组大鼠在术后第6天体重下降至最低,较原体重下降(8.51±2.23)%;sham组则在术后第4天体重最低,较原体重下降(2.73±1.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大鼠在术后第30天时,体重的最大升高率(sham组(16.16±2.39)%与survival组(13.03±3.74)%比无明显差异(P=0.29)。(4)术后1 d与术前(0 d)相比,三组IL-10血浆浓度均有升高,survival组(P=0.000)和dead组升高明显(P=0.010)。(5)腹部解剖见:dead组大量恶臭血性腹水,结扎肠管紫黑,无包裹,无粘连。survival组腹腔广泛粘连,大网膜失去原有形态及光泽,趋向结扎肠管,但无脓肿包裹。sham组解剖未见异常。survival组大鼠脾脏占体重的(2.64±0.37)‰,sham组大鼠脾脏占体重的比例为(1.63±0.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本实验为建立CLP中重度脓毒症长期生存者模型提供可靠的控制CLP的措施和筛选模型的方法,使其基本符合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扎肝动脉(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建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探讨药物红景天甙对大鼠肝损伤时TGF-β1、Smad2/3、P-Smad2/3、及c-ski表达的影响.方法: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动脉结扎组和红景天甙干预组,结扎分为1、2、4、6、8h5个时间段,红景...  相似文献   

10.
AG490提高极限肝切除术后大鼠存活率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特异性炎症介质阻断剂AG490提高极限肝切除术后大鼠生存率的机制.方法将38只90%肝切除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AG490组(n=28),后者术中至术后36 h内每12 h向腹腔内注射AG490 1 mg·kg-1,观察术后生存率,检测各项肝功能及血糖指标.结果对照组与AG490组大鼠的术后存活率分别为0%和25%;AG490组大鼠的术后转氨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48 h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大鼠的血清蛋白水平均缓慢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G490可显著提高极限肝切除术后大鼠的生存率,该作用主要受益于其对剩余肝功能的保护,而非促进肝脏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在骶骨肿瘤手术中应用腹主动脉阻断与髂内动脉结扎控制出血的临床统计学资料,探讨该两种方法在骶骨肿瘤手术中控制大量失血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2年间40例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方法19例,应用髂内动脉结扎21例以控制术中的大量失血.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两组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髂内动脉结扎21例,腹主动脉阻断19例,两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别,但术中失血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比髂内动脉结扎技术更能有效控制术中失血量,而且并不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及延长手术时间.严格掌握阻断腹主动脉指征及阻断时间或结扎髂内动脉不会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损害的并发症.我们认为在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腹主动脉阻断对于控制术中失血优于髂内动脉结扎技术,但后者对减少术中失血也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依术者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为宜.  相似文献   

12.
792例恶性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伟  张希全  潘晓林  董戈  郭锋 《当代医学》2009,15(17):345-347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792例恶性胆管梗阻中,高位胆管梗阻398例。中低位胆管梗阻394例,采用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置入,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置入配合外引流的治疗方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直接胆红素下降为主。生存满6个月578例,73%(578/792);生存6个月以上505例,64%(505/792);生存一年或一年以上329例,45%(329/792)。结论①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配合外引流,均能实现梗阻胆管全面充分内引流。②支架置入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降低支架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舒远猛  蒋传成  黄汉民 《中外医疗》2012,31(8):18+20-18,20
目的观察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为肝内结石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及24例非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随访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随访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在当前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理想有效。可准确定位结石范围,规则切除病变,尽量保存正常肝组织,保证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静脉右支结扎后,肝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7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组(HA PV组)和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组(PV组),观察术后3、12、24 h及3、7、14 d肝叶的大体形态,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电子显微镜、末端脱氧核苻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细胞凋亡和增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后,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肝细胞坏死,早期有少量凋亡细胞。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后,肝右叶萎缩,3 h即出现凋亡,24 h达高峰,随后出现坏死,凋亡细胞数减少。肝左叶代偿性肥大,增殖指数增加,至14 d时最高。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结扎后,肝右叶细胞凋亡,左叶细胞增殖,分别以24 h和14 d最为明显,可为实验提供肝细胞凋亡与增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Fan RF  Chai FL  He GX  Wan WX  Bai MD  Cao ML  Li HM  Yan S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34-2137
目的探讨缝扎术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15例共18个HCH病灶在全麻下行瘤体缝扎术后RFA治疗(缝扎组),另15例共17个病灶未缝扎行RFA治疗(未缝扎组)。患者均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腹胀等症状。术前经超声、螺旋CT及MRI检查获得确诊,平均瘤体最大直径8.8cm±1.4cm。病灶均位于肝脏表面、尾状叶或临近胆囊等空腔脏器。合并慢性萎缩性胆囊炎7例,胆总管结石6例,血小板减少5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有中上腹部手术史13例。结果3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实施开腹RFA治疗。同时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7例,因瘤体累及胆囊床并影响RFA操作行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缝扎组及未缝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0ml±22.4 ml及255.0 ml±71.7 ml(P<0.001),单个病灶平均RFA治疗时间分别为23.0 min±7.5 min及53.3 min±16.0 min(P<0.001),术后半年病灶最大直径分别缩小61.8%及44.8%(P<0.001)。两组均未出现与RFA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7个月(中位12个月),两组病灶完全坏死率均达100%。缝扎组15例术后症状均消失;未缝扎组15例中,12例术后症状消失,3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缝扎术后RFA治疗巨大HCH安全可行,可减少出血量,缩短RFA治疗时间,提高RFA疗效。术中超声的应用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后部分肝切除大鼠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临床接近可用于研究病变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对7只正常大鼠肝脏进行精细解剖,观测其分叶及各叶的比重.其余大鼠平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四氯化碳损伤+3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6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80%肝切除组及正常对照组.造模后记录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存活鼠第3天、第7天经眼眶采血检测肝功(ALT、AST、ALB、TB),麻醉、灌注后取肝组织作组织学观察.结果(1)大鼠肝/体重比为(4.50±0.76)%,可分为7叶,各叶及其占肝的比重分别为:左外叶(36.25±2.96)%;左中叶(9.63±1.30)%;中叶(20.00±1.31)%;右叶(16.13±2.80)%;尾状叶(6.38±1.19)%;前乳头状叶(5.00±0.71)%;后乳头状叶(6.80±2.17)%;(2)依切除范围由低到高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分别为:100%,42.9%,0%;(3)术后3d、7d模型组肝功明显下降,组织学呈急性肝损伤表现.结论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并35%肝切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可作为变肝切除后再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孙萍萍  陈杰  袁芳  黎曙霞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390-392,F0003
目的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大鼠麻醉、开腹后用血管夹钳夹支配肝左叶、中叶的肝蒂,造成70%肝脏缺血,1h后放开血管夹恢复血供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2h组、4h组和24h组,假手术组不进行钳夹肝蒂操作,观察各组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整个手术过程大鼠均能耐受。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24h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匀浆MDA水平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Suzuki’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在4h组达到最高(P〈0.05)。结论缺血1h后再灌注4h可制备最佳的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模型操作简单,为临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者行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病人146例,162肢体。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分别行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及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在单肢手术时间、单肢手术出血量、单肢术后2年复发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之间的单肢平均手术时间、单肢平均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单肢术后2年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者可行,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在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中的技巧和效果。方法:收集17例肝尾 叶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13例,胆管细胞型肝癌3例和结肠癌术后肝尾叶转移1例,采用绕肝提拉法的 前正中入路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绕肝提拉法经前正中入路进行全肝尾叶切除术, 手术时间166~427(211.5 ±20.1) min,术中失血372~1 208(472.7±83.6) mL,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 为76.5%,52.9%和23.5%。结论:绕肝提拉法适用于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介入疗法与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疗法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