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在肝胆管结石术中选择性应用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35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研究组),根据是否存在胆管狭窄,肝叶、肝段纤维化或萎缩等临床病理表现,其中61例(45.2%)选择了应用肝切除术.同时回顾性分析了此前未采用肝切除术的10年中手术治疗的19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 的资料, 并比较了两组的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 (91.1%) 高于对照组 (79.8%), 残石率 (21.7%)低于对照组(49.7%),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术后两年和5年随访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8%和89.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8%和72.8%).结论: 选择性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优于不采用肝切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区段肝蒂的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行基于区段肝蒂的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B超定位的基于Couinaud肝叶段划分方法的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肝功能、结石分布、胆管变异和切肝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及术后结石残留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肝功能改变、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基于区段肝蒂的肝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渗出及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等优点,适合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段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4)行传统开腹肝段切除术,观察组(n=44)行腹腔镜肝段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段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叶部分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三镜联合治疗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8例(观察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56例顺利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留置T管,2例(3.4%)死亡,手术成功率98.2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20%)(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肝叶部分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行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胆漏发生率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结石残余率研究组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结石复发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肝段切除联合胆道硬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取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胆道硬镜治疗的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47例作为研究组,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肝脏血流阻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5.74%vs.81.03%,P0.05);研究组术后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胆汁漏、胆管炎复发、肝段萎缩、腹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术后黄疸、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利于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增加胆管结石的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5例)与对照组(n=35例),两组均行胆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切除病变部位肝段,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残石率、术后复发率。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石率(5.71%)、复发率(5.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安全性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TCSL组(n=49)与开腹组(n=47),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3年。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优良率、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免疫反应、肝功能恢复情况及结石复发率。结果:PTCSL组结石取净率、优良率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及结石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且PTCSL组患者免疫力高于开腹组,肝功能恢复较好(P<0.05)。结论:PTCSL可有效清除结石,术后康复快,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237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和分组比较其疗效。结果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手术治疗者237例,随访210例(占88.6%),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年6个月。肝切除组与胆道探查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6.3%和19.2%(χ2=6.14,P0.05)、8.2%和23.1%(χ2=6.87,P0.01)、7.6%和19.2%(χ2=4.48,P0.05);使用纤维胆道镜组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5%和23.5%(χ2=13.3,P0.01)、6.3%和27.5%(χ2=14.9,P0.01)、5.7%和25.5%(χ2=14.1,P0.01)。结论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明显提高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4年12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16例中45.25%(143例)入院前经历过1~5次胆道手术,其中12.34%(39例)合并各种类型的胆肠吻合。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192例(60.76%),左半肝切除58例(18.35%),肝方叶切除12例(3.80%),右前叶切除6例(1.90%),右后叶切除25例(7.91%),右半肝切除9例(2.85%),双侧肝段切除14例(4.43%);附加胆肠内引流术184例(58.23%)。合并胆管狭窄138例(43.67%),胆管癌8例(2.53%)。手术并发症56例(17.72%),包括胆漏,膈下脓肿,胆道出血等。术后一月死亡3例(0.95%),258例获11月~18年随访,平均随访10.3年,优良率90.31%。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是清除病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早期肝切除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量化的胆管炎控制指标抉择合并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施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油市人民医院10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所有合并胆管炎的患者才行肝切除术。依据有无合并急性胆管炎及胆管炎的程度分为无胆管炎组(n=33)、轻度胆管炎组(n=56)、中重度胆管炎组(n=18)。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指标。结果 三组男女比例、年龄、结石分布、手术方式和肝切除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持续时间(F=0.081)、术中出血量(F=0.920)、术后住院时间(F=0.131)、术后结石残留率(χ2 =0.400)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 =1.9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比率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1%(11/18)vs 19.64%(11/56)vs 18.19%(6/33);χ2 =13.699,P<0.01];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0±7.75)min vs(32.09 ±10.59)min vs(46.36±11.20)min,F=7.110,P<0.01)。结论 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择期行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但对合并中重度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需加强术前出血评估和术中出血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症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92年6月—1999年6月急症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时期24例首次手术为胆道引流,再择期行肝部分切除的肝内胆管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治疗效果、胆道残余结石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并发症、病死率、疗效优良率和残留结石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急症手术组在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某些经过严格选择的合并急性胆管炎、重症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疡、梗阻性黄疸和胆道大出血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酌情施行急症肝切除手术,以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42例利用胆道镜及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0例未使用钬激光碎石、仅使用胆道镜实施肝叶切除术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传统治疗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稍延长[(242.1±41.2)min vs(224.5±38.1)min,t=2.01,P=0.048],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17.2±3.9)d vs (20.9±4.0)d,t=-4.287,P<0.001]、住院费用更少[(3.45±0.47)万元 vs(3.66±0.47)万元,t=-2.077,P=0.041]。术后联合治疗组无胆道感染发生,结石复发率[1(2.38%)vs 9(22.5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4.76%)vs 21(52.50%)]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疗效及进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了1985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0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的资料,并比较了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残石率(18.5%)显著低于对照组(43.3%),P=0.000,疗效优良率(8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6%),P=0.000,再手术率(5.7%)低于对照组(14.8%),P=0.026,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529。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提高与发病情况的变化、新诊疗技术的应用及肝叶切除术应用比例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469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和分组比较其疗效.结果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手术治疗者469例,随访412例(占87.8%),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年6个月).肝切除组与胆道探查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5.1%和14.8%(x^2=9.32,P<0.01)、4.5%和14.8%(x^2=11.24,P<0.01)、5.1%和16.0%(x^2=11.48,P<0.01);使用纤维胆道镜组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4.4%和16.1%(x^2=15.17,P<0.01)、3.8%和16.1%(x^2=17.98,P<0.01)、4.1%和18.3%(x^2=21.52,P<0.01).结论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明显提高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MHV)入路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13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按2∶1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筛选出行未循MHV的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72例(未循MHV组),行循MHV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 36例(循MHV组),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与未循MHV组比较,循MHV组手术时间延长(P<0.05),结石清除率增高(P<0.05),而在腹腔出血、腹腔脓肿、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再次手术、术后死亡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48个月,未循MHV组与循MHV组病人在结石残留率(18.1% vs. 2.8%)、结石复发率(19.4% vs. 2.8%)、胆管炎复发率(18.1% vs. 2.8%)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5.574、4.965,P均<0.05)。结论 循MHV入路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提高结石取尽率,降低胆瘘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朱勇  王敏 《肝胆外科杂志》2005,13(5):361-36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261例中141例行胆管切开取石为主的联合手术,120例行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45.9%),其中早期的肝切除33例。肝切除组与非肝切除之间术后残石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1.6%vs34%,P<0.05),其中早期肝切除术后残石率为0。187例获得随访(75.8%),手术至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疗效优良者比例肝切除组优于非肝切除组(89.1%vs70.1%),其中早期肝切除优良率为100%。结论肝切除,特别是早期的规则性肝切除,是肝胆管结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VT)在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3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3DV...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LNG-IUS)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UB-O)的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AUB-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口服,观察组予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HGB)、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治疗前及12个月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控制出血及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减少(P0.01),E_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的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前,ER、PR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ER、P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的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曼月乐治疗AUB-O能更好的通过调节子宫内膜ER、PR、VEGF的表达,达到临床治疗效果,且较口服妈富隆更加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解剖法与非解剖法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解剖法肝切除31例,非解剖法肝切除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脏器功能、结石分布、解剖变异和切肝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非解剖法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解剖法肝切除具有手术打击小,术后渗出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仍有改进潜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