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儿,女性,13岁。因发热、咳嗽、颏下淋巴结肿大9天入院。患儿9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呈弛张热,最高达39.9℃。查体:体温38.4℃,脉搏84/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5/10.5kPa。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脊柱无异常。专科:颏下区可触及2.5cm×2.0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972年由日本病理学家Kikuchi与Fujimoto描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独立的非肿瘤性疾病。其组织学形态比较复杂,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它疾病,文献报道约有40%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我们在外检病例中遇到13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1990~2000年门诊或住院病人,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MNL者13例,均为汉族。其中女性9人,男性4人,男∶女=1∶2.25,年龄3~35岁,平均17.2岁。1.2 临床情况:13例HNL中,以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者11例,…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菊池(Kiku-chi)病,为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淋巴结良性自限性疾病,临床及组织学形态都易与恶性淋巴瘤混淆。回顾近10年来我院临床活检资料,符合HNL者共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型淋巴结病,好发于30岁以下青年,在儿科较为少见。2000—06~2008—06我院儿科共收治12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畏寒、高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5d入院。患者于2004年2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体温在38℃左右,自服感冒冲剂等药,症状好转不明显。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胸片及肺部CT等结果均未见异常。3月初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干咳,体温最高达40℃,同时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查体:急性面容,神清,咽部稍红,扁桃体不大,无脓点;双侧颈部有6~7个淋巴结肿大,分布于双侧胸锁乳突肌前后,最大花生米大小,有压痛,可活动,其余均黄豆大小,其他部位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心脏、腹部查体结果阴性。  相似文献   

6.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几年才认识的一种疾病。临床相对罕见。如临床警惕性不高,常常易于导致误诊,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本院自2009年以来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例1,男性,32岁。发热2周入院。于2周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0~40.0℃,伴发冷、头痛及全身关节肌肉酸困无力。曾在院外口服利君沙,静点病毒唑2周无效。体检:T38.5℃,P70/min,R18/min,BP105/75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斑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和扁桃体稍充血。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未及,脾大,肋下约2.0cm,质中等硬,诸关节无红肿,神经系统(-)。化验:WBC2.2×109/L,N0.56,L0.44。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等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CT、超声)、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12例患者(女性7例,男性5例)均出现浅表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由Kikuchi和Fujimoto等于1972年在日本最先报道,故本病又称Kikuchi—Fujimoto综合征。本病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部分病例可以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我院最近收治l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7岁。因“间断性发热20余天”于2007—06—01入院。05—08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在当地诊所治疗4d(具体不详),疗效欠佳。以“扁桃体炎、颌下淋巴结炎”在他院住院,先后给予静点“青霉素、清开灵、喜炎平、先锋霉素”等治疗,体温在37.8℃~39℃之间。05—21查肺炎支原体阳性,改静点“阿奇霉素”2d,停4d,共3个疗程,患儿一直间断发热,遂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75岁,中位年龄26岁,9例行颈部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颈部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颈部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共检出受累淋巴结127枚,以Ⅱ~Ⅴ区为主.受累淋巴结长径0.5~3.6 cm,平均1.3 cm.CT平扫示受累淋巴结密度均匀者108枚,不均匀者8枚,CT增强扫描示受累淋巴结均匀强化79枚,不均匀强化27枚,110枚受累淋巴结边缘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相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坏死性淋巴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开林  张艳文 《人民军医》2001,44(10):614-614
坏死性淋巴结炎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最早由日本Kihuchi等于 1972年描述 ,故又称Kihuchi淋巴结炎 ,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较为特殊 ,介绍如下。1 临床表现本症好发于青少年 ( <3 0岁占 80 % )和妇女。好发部位最常见为颈部淋巴结 ,其次是耳前、腋下、腹股沟及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轻、中度肿大伴压痛。偶尔可见多个淋巴结融合成 5~ 6cm大小的包块。患者可持续高热或低热不退 ,似流感样上呼吸道症状 ,少数有呕吐、恶心、夜汗、肝脾大等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 :半数以上白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3~47岁,平均(28.75±12.02)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CT检查,3例病例进行CT强化扫描,3例病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1)分布位置:12例病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集中分布在颈部Ⅱ~Ⅴ区,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增大,2例伴腹盆部淋巴结增大(为PET-CT检查发现)。(2)淋巴结形状(225个淋巴结):椭圆形淋巴结占43.7%,圆形淋巴结占39.1%,长条状淋巴结占17.2%。(3)淋巴结的短径分布情况(225个淋巴结),多数在10mm以下。(4)淋巴结强化方式:多数为均匀强化,少部分出现环形强化,动脉期CT值约为(74.66±13.45)HU,静脉期CT值约为(92.72±15.76)HU,延迟强化显著。(5)50组淋巴结的18F-FDG代谢情况: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集中分布在5~10,平均值为6.85±2.76,且SUVmax值与淋巴结短径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好发于颈部,CT及PET-CT检查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最终确诊依赖于临床资料、影像及病理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因四肢丘疹、结节伴疼痛1年余,于2020年1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白芍总苷胶囊口服3个月余”,皮疹消退,但反复发作。自觉天气寒冷皮疹加重,天气炎热时皮疹较轻。此后类似皮疹逐渐发展至双上肢。2021年11月皮疹再次加重,遂于2021年12月中旬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收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发病过程中不伴有低热、乏力、盗汗。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咽部无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病人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认识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NL病人的 18F-FDG PET/CT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26.5岁。分析HNL在 18F-FDG PET/CT成像上所示的受累淋巴结分布、形态、密度及摄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确定淋巴结的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例HNL病人 18F-FDG PET/CT成像均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位于颈部8例(6例双侧、2例单侧),腋窝7例(5例双侧、2例单侧),肺门及纵隔4例,腹部4例,盆腔3例及腹股沟区2例(均为双侧)。受累淋巴结大都呈椭圆形,无融合,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液化坏死。受累淋巴结SUVmax为12.86±5.70,长径为(1.41±0.42) cm,短径为(0.84±0.26) cm,CT值为(44.77±9.59) HU。其中短径<1 cm的淋巴结约占63.4%,SUVmax为11.21±5.80。受累淋巴结SUVmax与长径呈低度正相关(r=0.349,P=0.025),与短径呈中度正相关(r=0.504,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成像在HNL诊断、鉴别诊断及淋巴结活检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光荣  程相铎 《人民军医》1999,42(11):653-653
坏死性淋巴结炎以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常与结核病、淋巴瘤等相混淆,临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不多。198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14~57岁,平均31岁。主要表现:有前驱症状5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发热10例,由中等度发热至高热,热程多为1周至数周,其中间断发热长达3年1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0例,淋巴结以颈部、锁骨上、耳后多见,也可见于腋下、腹股沟等处,常为多发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有轻度压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部分可互相融合,大小不等,大者直…  相似文献   

17.
朱丹 《航空航天医药》2002,13(2):103-103
郝万祥 ,男 ,37岁 ,住院号 2 6 976 9,以“发烧一个月”为主诉收入院。该患者于一个月前无诱因低热 ,体温波动在37 6~ 37 8℃之间 ,以下午明显。乏力 ,无盗汗无咳嗽咳痰及咳血 ,自服红霉素以及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病毒灵等药物无缓解。入院前三天 ,高热 ,体温 39 6℃。在门诊静滴青霉素、利复星等药物未见好转 ,来诊。入院时查体 ;体温39 6℃ ,热病容 ,睑结膜无苍白 ,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 ,直径约 0 .5~ 2 .0cm ,表面光滑 ,活动性好 ,有触痛。余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后化验检查 :血常规WBC2 .4× 10 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飞行员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探讨该病的飞行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经完善相关检查及会诊后分析,考虑诊断HNL可能性大,经空勤讨论,飞行结论为飞行合格(限双座机)。结论 当飞行员出现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且排除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疾病(non-infect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NIID)、肿瘤性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后需考虑HNL的可能性;当患者体温及淋巴结大小恢复正常、无传染性、无影响飞行的HNL相关并发症及器官功能障碍后可考虑下飞行合格结论,HNL有复发、向其他疾病转化及死亡风险,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梅新年  王冉 《人民军医》2011,(11):1026-1026
患者女,36岁,因头痛、头晕伴全身无力2周就诊。查体:体温39℃,脉搏9Z/rain,呼吸25次/min,血压17.07/11.2kPa。急性发热面容;左颈部、左腋下淋巴结增大;咽红,心肺、腹(-);腹股沟淋巴结无增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0×10^9/LI心电图、X线胸片正常。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内注射,2h后体温37.8~C,诉颈背部瘙痒,颈部、胸背部见散在皮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