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3年Warren与Marshall[1]从人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已被证实是B型胃炎的条件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非常普遍,人群中的感染率达50%,但是真正发病却很少.感染HP后是否发病,一方面与宿主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HP毒力有关.HP的致病因素除鞭毛、尿素酶、蛋白酶等以外,1988年Leunk等[2]还发现了由部份HP产生的一种能使哺乳类细胞产生空泡样变的毒素,称之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据此将Hp分为空泡毒作用阳性的HP(Tox+)及空泡毒作用阴性的HP(Tox-),动物实验证实,Tox+HP较Tox-HP致病力更强.通过近几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HP VacA在其编码基因结构、生物学性状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普遍认为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近来更认为HP是致胃癌的强危险因子。在人群中约有一半的人受到HP感染,不少人发展为慢性胃炎。然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毕竟为少数,这除了与人类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外,还与HP感染的类型有关,即某些菌株可产生细胞毒素。在HP诸多的致病因素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毒素A(VacA)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溃疡性消化性不良的重要致病因素,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感染率为60%~80%.表达空泡细胞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HP菌株是高毒力株,本研究用免疫印迹法对患儿血清进行VacA 和CagA检测并对HP分型,旨在探讨不同型别HP与小儿腹痛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凌贤龙 《医学综述》2000,6(12):559-560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很常见,大约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感染了HP。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将HP列为第1类致病因子。空泡细胞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cin A,CagaA)是HP的两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在HP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视HP细菌毒素的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细胞空泡毒素(VacA)的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经尿素酶及组织学Giemsa染色证实HP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17份,其中慢性胃炎68份,消化性溃疡49份。观察两种疾病中CagA与VacA阳性的HP检测结果。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的CagA与VacA阳性的HP感染率分别为35.29%(24/68)和61.12%(30/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具有CagA与VacA的HP的菌株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vacA基因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HeLA细胞,RK-13细胞,SGC-7901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30株临床胃粘膜标本中的HP菌株,抽提其总RNA和浓缩含空泡毒素(VacA)的培养上清,应用RT-PCR方法分析vacA基因表型,应用体外细胞空泡毒性试验观察其空泡毒性作用,结果:全部菌株的信号序列均为sla;vacA基因中区表型为m1型3株(10%),m2型27株(90%),m1型菌株对3种细胞均有空泡毒作用,m2型对HeLa细胞无空泡毒作用,但其中20株((74%)对RK-13细胞,SGC7901细胞株有泡毒作用,结论:HP菌株vacA基因m区是与靶细胞结合的亚单位,不同m型菌株对同一种细胞产生不同的空泡毒性作用,表明靶细胞膜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受体。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暾  杜奕奇  李兆申  屠振兴  许国铭  龚燕芳 《上海医学》2003,26(2):127-129,F003
目的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及中性红摄入法 (NRU)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空泡毒素活性 ,探讨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作为粗制VacA毒素 ,经倍比稀释(1∶16 0~ 1∶2 )后与胃癌SGC 790 1细胞共同孵育 2 4h。用细胞计数法及NRU同时评价VacA的空泡毒素活性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VacA空泡毒素活性的差异。结果 经中性红染色后 ,胃癌细胞吸收大量染料 ,空泡更加明显。NRU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判断结果与细胞计数法基本符合 ,细胞计数法显示 1∶2 0~ 1∶2滴度样本均呈阳性结果 ,NRU于 1∶2 0~ 1∶5滴度亦得到阳性结果 ,1∶2滴度组因细胞大量死亡得到“假阴性”结果 (A550 =0 .0 6±0 .0 4 )。 1∶4 0滴度组细胞计数法判断为阴性 ,但NRU检测阳性 (A550 =0 .12± 0 .0 4 ,P <0 .0 5 )。结论 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有助于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定量评价 ,敏感性高于细胞计数法 ,可广泛用于空泡毒素活性的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8.
杜奕奇  李兆申  苏暾  屠振兴  龚燕芳 《上海医学》2005,28(10):858-861,F000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液体浓缩上清液对胃上皮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的纯化及探讨Vac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Hp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粗制VacA经倍比稀释(1∶160~1∶2)后与胃癌SGC7901细胞共同孵育后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观察1∶2及1∶5滴度组于0、2、4、8、16和24h时的空泡活性。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RU)评价空泡活性。结果1∶2及1∶5滴度组胃癌细胞于24h时空泡形成细胞达100%,空泡细胞比例随毒素滴度递减。孵育24h时粗制VacA产生空泡活性的最小剂量约为6μg,超过120μg可导致细胞死亡。当毒素滴度为1∶2时,孵育4h即产生明显空泡[550nm光吸收值(A550)=0.43±0.06],至16h达最高吸收值(A550=0.71±0.03),至24h时因细胞大量死亡,A550反而下降至0.06±0.04,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5毒素滴度的时间曲线较1∶2滴度更恰当反映出空泡活性随孵育时间变化的特性。结论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空泡毒性作用,VacA导致的空泡毒性具有明显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浓度及孵育时间是VacA致病机制研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类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定植于人胃黏膜,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MALT)的主要危险因素。1994年被WHO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全世界约有50%的人被感染。现已确定的H.pylori致病因子有尿素酶(Ure)、鞭毛蛋白(Fla)、细胞毒素相关因子(CagA)和空泡毒素(VacA)等,其中VacA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后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产毒菌株,主要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变性毒素(VacA)HP菌株[1,2],这2种毒力型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毒力,其产生的细胞毒素,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答应,从而产生胃黏膜及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鉴定方法。方法 :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B1菌株 ,以国际标准株NCTC 116 37(VacA+CagA+)和NCTC 116 39(VacA-CagA+)为参照 ,运用细胞培养、PCR、Westernblot等技术对HB1进行细胞毒素鉴定。结果 :HB1菌株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空泡变性 ,经PCR检测含cagA基因 ,Westernblot显示 87× 10 3 及 130× 10 3 处有蛋白条带。结论 :HB1菌株为VacA+CagA+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 (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 (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 :从临床分离培养 19株Hp ,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 ,用Westernblot法分析CagA ,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 :VacA阳性率为 5 7 9% ,CagA表达阳性率为 89 48% ;Ⅰ型 ,Ⅱ型 ,中间型Hp分别占 5 2 6 3% ,5 2 7% ,42 10 %。结论 :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胃癌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宪  严格  陈忆诺 《上海医学》2002,25(9):572-574
目的 研究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 ,其Hp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表达。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和活检取得的胃黏膜标本做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所得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完全型 /不完全型、大肠 /小肠化生为癌前状态组 (82例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组 (2 5例 ) ,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3 0例 )。用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测定Hp的CagA、VacA因子。结果 癌前状态组和癌前病变组中 ,CagA、VacA因子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因子与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在基层幽门螺旋杆菌(Hp)诊断的应用前景. 方法 应用幽门螺旋杆菌(HP)生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体检人群细胞毒素相关蛋自(CagA)、尿素酶(Ure)、空泡毒素相关蛋白(VacA)的阳性率. 结果 CagA、VacA、Ure三种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65例、34例、90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组中CagA、VacA、Ure 三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肠道肿瘤组(P<0.Ol).各组别之间三种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O5). 结论 生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毒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从临床分离培养19株Hp,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agA,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VacA阳性率为57.9%,CagA表达阳性率为89.48%;I型,Ⅱ型,中间型Hp分别占52.63%,5.27%,42.10%。结论: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周岩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4):174-175
幽门螺杆菌(HP)作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己为大量研究证实,其致病机制包括HP的尿素酶、蛋白酶、脂酶、磷脂酶A、趋化因子及细胞空泡毒(VacA)等直接致病,也包括HP引起宿主的炎症及免疫应答致病[1].本文主要就HP菌苗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基因A(VacA)抗体.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CagA和VacA抗体阳性者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P<0.01),而CagA和VacA抗体阴性在慢性胃炎组显著高于溃疡组和胃癌组(P<0.01),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CagA和VacA抗体阳性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含CagA基因和VacA基因的Ⅰ型Hp可能是致病力强的高毒力株.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8 2年澳大利亚的Warren和Marshall[1] 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以来 ,国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 ,3 ] ,H .pylori与胃炎、胃癌及MALT淋巴瘤等疾病相关。H .pylori感染后的临床结局多样性 ,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个方面 ,H .pylori有许多致病因子 ,其中鞭毛、尿素酶 (urease ,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 -associatedanti gen ,CagA)、细胞空泡毒素 (vacuolatingcytotoxin ,VacA)、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protein ,Hsp)、中性粒细胞活性蛋白 (neu trophil-activatingprotein ,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重要病因。1988年Leumk等首次发现HP能产生使真核细胞空泡变性的毒素[1]称之为空泡毒素(VacA)这也是HP的一种外毒素,又称为细胞毒相关蛋白,编码此蛋白的基因称细胞毒相关基因(cagAgene),有cagA基因的菌株无论表现型和基因型都与无cagA基因的菌株明显不同,其致病力也存在显著差异,cagA基因均为高毒株。为此。参照文献,我们建立了PCR法检测cagA基因的方法,并就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作了一些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来自我院胃镜室,临床有主要症状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