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46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LAM组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ADV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个月、12个月时观察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好转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Child-Pugh计分改善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均给予护肝及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B组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及血清和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A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100mg和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治疗,连续观察48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40例(88.8%)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均改善明显,所有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对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192-192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经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1年以上。结果 治疗20个月时结果 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国梅  吴桂兰  王玉琴 《中外医疗》2010,29(27):102-102
目的观察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拉米夫定组: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疗程1年以上。2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时结果显示,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ALT、AST改善优于拉米夫定组(t分别为2.98、5.63,P〈0.01),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χ2=21.98,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组对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陈兴辉 《吉林医学》2012,33(6):1192-119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都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和拉米夫定(LAM)100 mg口服,两组均治疗3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分级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及其他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对照组出现肝昏迷2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显著抑制HBV 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缓解病情发展,并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疗程为96周,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变化,明显改善生化指标,且不易产生耐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同时增强抗病毒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纲要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65-456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护肝、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各指标均显著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V-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佳。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在常规基础上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观察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Child-pugh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组优于B组,A组HBV-DNA阴转率达53.5%,B组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血清转换率达31.6%,B组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P评分较B组下降明显(P<0.05)。A、B两组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分别为1、2例。其余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均是抗乙肝病毒的理想药物,二者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增加抗病毒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C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临床表现、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C组疗效最差,死亡2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药与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就诊的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30例,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醋初始联合治疗25例,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96周时对2组患者的HBV-DNA、肝功及YMDD变异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24周时在肝功改善、HBV-DNA抑制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YMDD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6.7%、33.3%,而联合治疗组无耐药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采取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均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和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伴有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每3个月评价1次,疗程12个月。结果: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转率,于治疗3、6、9、12个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未发生耐药变异。结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V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耐受性好,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拉米夫定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DV方案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ALT等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患者的ALT、AST、ALB、HBV-DNA、TBi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抗病毒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文锋 《吉林医学》2010,31(16):2437-2438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B组(大黄蛰虫丸组)和C组(阿德福韦酯组),A组大黄蛰虫丸3g,3次/d,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B组大黄蛰虫丸3g,3次/d,口服;C组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均为1年。结果:三组血清ALT和H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用药策略及控制病情发展的措施.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组,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组(A组)85例,口服拉米夫定0.1g/d;阿德福韦酯组(B组)8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对照组(C组)75例,常规保肝、降酶、营养支持治疗.疗程1年.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通过抗病毒治疗,A组患者Child-Pugh评分由8.3分降至4.5分,HBV-DNA全部转阴,肝功能明显好转;B组相对起效慢,Child-Pugh评分由8分降为6分,HBV-DNA均有下降;C组所有指标治疗前后无变化.HBeAg阴转率,A组(61.2%)、B组(27.1%)、C组(1.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无死亡病例,C组13例死亡.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首选起效快的拉米夫定迅速控制病情,为防止病毒变异,症状好转后可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柏玲 《现代医学》2007,35(1):40-4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保肝、支持营养等对症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手术和规范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持续服药1.5~3年。2例发生YMDD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定期监测肝功、HBV-DNA、甲胎蛋白(AFP)、全血常规及彩超影像检查。结果12例患者肝功均恢复正常,HBV-DNA转阴,AFP转阴,失代偿期肝硬化逆转为代偿期;2例肝癌患者也病情稳定。结论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抑制HBV病毒,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140例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共4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8.56%,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ALT、Tbil下降明显,HBeAb阴转率,HBeAg阳转率高;HBV-DNA滴度低(P0.05);治疗48周期间两组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未发现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结论发生YMDD变异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仍有部分疗效,改用阿德福韦效果较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赵宇亮 《中外医疗》2011,30(18):107-10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YMDD变异,HBVDNA复阳,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评分C级。采用替比夫定(600mg/d)与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1年。结果 17例治疗24周显示HBVDNA的拷贝数明显下降,Child-Pugh积分下降。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在接受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失代偿肝硬化的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