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70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评价患者对疼痛按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疼痛有明显改善,术后及随访对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3个月、6个月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效果明显,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KP(椎体后凸成形术)与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的共诊断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体高度恢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都显著,值得量词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PKP联合益肾健骨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肾虚血瘀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益肾健骨膏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3个月、第6个月计算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和VAS程度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数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结合益肾健骨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单纯运用PKP技术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均较前明显降低,观察组Cobb's角及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纠正椎体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PKP联合益肾健骨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并行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肾虚血瘀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益肾健骨膏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3个月、第6个月时进行访谈,计算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和VAS程度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数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KP结合益肾健骨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单纯运用PKP技术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方法。包括术前做好早期准备工作,术后切实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认为PKP+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切实做好病情观察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手术前后椎体楔变角度、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楔变角度恢复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相邻椎体再骨折、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夯实技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向球囊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分别接受传统PKP(对照组,n=61)和定向球囊PKP(试验组,n=61)。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骨折椎体楔形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缩短、X线透视次数减少(P0.001)。试验组总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3)。2组患者骨折椎体手术前后楔形角、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骨折椎体楔形角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试验组手术后1 d及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5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结论:定向球囊PKP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水泥渗漏率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升浩  蔡平原  杨旭 《中国康复》2012,27(3):203-20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进行PKP术,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治疗,于床上制动。观察组加用运动疗法及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5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115)和开放组(n=110)。微创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开放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P<0.05);微创组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优势明显,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48个椎体),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高度及Cobb’s角测量。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前压缩椎体的前、中缘相当于椎体后缘高度的(56.10±14.59)%和(59.86%±19.64)%,术后恢复到(82.36±26.54)%和(86.72±23.26)%。椎体Cobb’s角由(10.1±3.2)°到(6.3±3.4)°。术前VAS评分为(8.7±1.2)分,术后一周降低到(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骨质疏松所致严重椎体骨折患者48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复位后行PKP,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经术前体位复位,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较体位复位后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48例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患者活动能力显著性增加(P〈0.05或0.01)。结论术前体位复位联合PKP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伴或不伴裂隙征(IV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BKP治疗的OVCFs患者,按术前是否存在IVC分成两组,测量其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观测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形态及渗漏情况;采用VAS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IVC组与非IVC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均优于术前,IVC组伤椎前缘高度纠正、伤椎中部高度纠正及伤椎局部后凸角纠正均优于非IVC组。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分布形态IVC组团块型占65.0%,非IVC组团块型占13.3%。IVC组椎间盘内渗漏3例,椎前渗漏1例;非IVC组椎前渗漏1例。结论 BKP对伴或不伴IVC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角纠正,IVC组优于非IVC组;IVC组骨水泥分布以团块型为主,骨水泥渗漏以椎间盘内为主。  相似文献   

14.
余彬  陈勤  邓宁 《华西医学》2009,(7):1673-167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侧穿刺进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进针,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治疗,使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测定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高度与Cobb角。结果:单侧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的手术均安全完成。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改善到术后(2.2±0.2)分,随访三月为(2.1±0.4)分(与术前比较,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3.6±2.3)mm到术后(24.5±2.2)mm,随访三月为(24.3±2.0)mm(与术前比较,P〈0.05);锥体中部高度由术前(14.2±2.1)mm到术后(25.6±2.4)mm,随访三月为(25.4±2.2)mm(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3.6)。到术后(10.5±3.0)。随访三月为(10.3±2.8)。(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的单侧穿刺锥体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行PVP治疗的44例(53个椎体)与PKP治疗的40例(48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情况,对比观察行PVP治疗与PKP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疗效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PVP组与PKP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前及术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VP组治疗费用较PKP组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较PKP组高,而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VP更适宜作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PKP组和PVP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责任椎高度恢复情况,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复查,均基本恢复椎体高度,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骨水泥渗漏3例,两组均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结论 PKP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3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测量伤椎前缘、中缘及Cobb’s角度术前、术后值,同时应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4~39个月,平均22.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9±0.8)分、(74.2±9.9)分降至术后的(2.9±0.9)分、(36.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7±1.1)分、(35.6±6.9)分,较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前缘、中缘高度由术前的(30.6±8.1)%、(40.5±14.9)%恢复至术后的(66.9±13.5)%、(74.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Cobb’s角度(25.3±8.8)°,术后(14.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33%)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并未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DSA监控下确定责任椎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86例,共104个椎体,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7~94岁,平均83.3岁.骨折累及1个椎体共63例,2个椎体18例,3个椎体5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 本组获随访7~38个月,平均16.9个月.86例114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无发生肺栓塞及神经压迫症状.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脊柱稳定.VAS由术前(7.8±1.5)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2)分,末次随访为(1.9±1.3)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F-36评分由(246±103)分降至术后第3天(352±117)分,末次随访为(367±131)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8.4±1.4)mm、(13.8±1.6)mm和(13.8±1.5)mm,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9.1±3.1)°、(20.7±2.3)°及(20.8±2.4)°.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A监控下行PKP操作相对简便、灵活,增加穿刺的准确率,是一种治疗老年OVCF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卧床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而不行植骨融合的无明显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3例,其中40例行AF内固定,16例行Tennor钉棒固定,7例行Diapason钉棒固定.所有患者于椎弓根钉置入前后、及置入后24个月随访时拍正侧位X射线平片以及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63例获得了术前、28例术后即刻、以及25例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片测量Cobb角表示成角畸形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表示椎体前部塌陷程度;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表示椎管占位程度;临床疗效采用Greenought等的下腰痛评分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均为24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3.4 d,停院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8 d,51例在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住院平均9.4 d.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腰痛评分标准优46例,良9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8%.Cobb角置入前平均20.1°,置入后平均6.2°,最后随访时11.9°;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置入前平均49.1%,置入后为17.4%,最后随访时为20.4%;椎管正中矢状径椎弓根钉置入前(n=63)平均49.8%,置入后(n=28)平均78.1%,最后随访时(n=25)平均91.7%;有5例(8%)由于内固定部件断裂致内固定失败;最后随访时影像学参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与下腰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对这种类型骨折治疗常规行后外侧融合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