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检测先兆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羊水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及胎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AFP,PCNA与先兆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我院32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组,3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羊水AF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盘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羊水AFP分别为(8356±607)μg/L,(7024±498)μ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PCNA分别为(56.49±2.17)%,(48.96±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中胎盘PCNA增殖指数与同组羊水AFP显著相关(P均<0.01).结论 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AFP和PCNA的表达水平异常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活性及春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以PCN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在19例胃腺癌,5例肠腺癌及6例食道鳞癌中的表达,并分别对PCNA增殖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明显性,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还发现,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4.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异常增殖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抗原之一 ,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数 [1]。脑膜瘤多为良性 ,但亦有少数为恶性。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脑膜瘤患者77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1例 ;年龄22~67岁 ,平均47.4岁。良性脑膜瘤62例 ,恶性脑膜瘤15例 ,取其病理标本作PCNA免疫组化检测。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相关(P〈0.05),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极)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45例NHL、20例RH、7例HD石蜡包发片进行免疫组化(S-P法)当构,用半定量方法计阳性细胞数,并观察阳性细胞分布规律。结果显示:NHLK 阳性细胞数与恶生程度高低有关。不同级别的NHL与RH组阳阳性细胞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认为PCNA单抗标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增殖状态,对NHL分级及与RH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也是各型R-S细胞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10.
11.
1 78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的关系,为生殖中心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分析,对1780例具有妊娠24周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率为3.20%。其中平衡易位23例,罗氏易位14例,复杂易位3例,其它17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7%,2.3%和5.8%。结论:在自然流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易位是主要类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流产3次以上群体中,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Spontaneous abortion(SA) is a very common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Except the known causessuch as anatomy,chromosome and endocrine etiolo-gies,there are almost5 0 % SA patients withoutdef-inite causes,which make the treatmentdifficult.Re-centstudies showed thatthe disorderof immune reg-ul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fetus played a significantrole in SA.Since the trophoblastis the directmater-nal- fetal interface,it becomes the research focus onthe immune regulation at present.Our study wasa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临床不明
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9 例URSA 患者作为观察组和60 例非孕期正常妇
女为对照组。取外周血进行血浆LA 和血清Hcy、ACA 及叶酸(FA)水平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较,观察组LA、Hcy 及ACA 水平增高(P <0.05),而FA 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LA 水平与Hcy 水平呈
正相关(r =0.586,P =0.008)。结论 通过检测LA、HCY 等指标,对早期发现具有URSA 风险的患者并进行预
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URSA)对封闭抗体(BA)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设110例URSA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健康对照组90例及妊娠对照组80例,检测和比较三组BA、IL-6、IL-10、CD4+CD25+chghTeg,采用免疫治疗BA阴性URSA患者。结果治疗前治疗组BA阳性率、IL-6、IL-10、CD4+CD25+highTreg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妊娠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A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IL-6、IL-10、CD4+CD25+highTreg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96例BA阳性者中94例(97.92%)成功妊娠,显著高于BA阴性患者(P〈0.01)。结论URSA与免疫因素有关,通过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提高URSA患者BA阳性率及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方法收集反复自然流产(实验组)血清30份;采集正常早孕需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血清30份,用肝素抗凝管空腹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测MMP-9及TIMP-1,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早孕的血清中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反复自然流产者,在正常早孕的血清中TIMP-1的含量低于反复自然流产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IMP-1含量较多可显著减少MMP-9活化及侵袭能力,阐明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的侵袭力强于反复自然流产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kB)在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早期流产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NF-kB呈高表达。结论早期流产患者中NF-kB的激活参与了早期流产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蜕膜与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正常早期妊娠及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早孕人流组(A组)、先兆流产组(B组)、稽留流产组(C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VEGF、PAF-R在三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定量分析。结果 (1)三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VEGF、PAF-R均有阳性表达。(2)VEGF表达量:A组〉B组〉C组(P〈0.05)。(3)PAF-R表达量:A组〉B组〉C组(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存在VEGF、PAF-R表达水平的降低,VEGF、PAF-R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EOS)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 采集10例诊断为难免流产的URSA患者(URSA组)和1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对照组)的部分蜕膜组织和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蜕膜组织和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中ICOS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 CD3+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0.612±0.69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56±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外周血ICOS+ 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1.943±0.7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21±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9.875±1.464)vs(2.701±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蜕膜组织中ICOS的表达异常与URSA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然流产是常见的妊娠疾病之一,在已婚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5%,是困扰生育期妇女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由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自然流产是能够检测出病因并可以进行积极治疗的。催乳素是参与生殖调节的重要内分泌激素,在早孕期对着床和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催乳素水平的异常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分析近年来研究催乳素与自然流产的文献,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