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颅窝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中22例行手术治疗,6例血肿量少而先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又有2例因复查CT提示血肿增大而改为手术治疗)。28例患者按GOS分,24例手术患者中有23例恢复良好,中残1例,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复查CT,及时手术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结果40例病人中30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愈后良好36例,中或重度残疾2例,死亡2例。结论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情常急剧恶化.其诊断主要依赖头颅CT检查,积极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早期明确诊断。枕骨骨折28例,其中人字缝哆开3例,颞枕缝哆开4例,全部病例均发现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其中双侧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2例(1例为1侧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开颅术后出现同侧再出血伴对侧后颅窝跨窦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血肿量8~70 mL,平均30 mL。结果按GOS判定预后,手术治疗的38例中良好33例(其中29例出院时即达GOS 5级,另4例出院时为3~4级,6个月后随访达到5级),死亡5例。结论早期CT扫描及动态CT监测极大提高了后颅窝跨窦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率,从而能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硬膜外血肿与横窦、窦汇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血肿进行分型,进而采用相应的开颅方式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残1例,重残2例,1例,其余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依据血肿位置分型,选择不同的开颅方式,既能减少手术时间,又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后窝骑跨式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3~2005年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4112例,并外伤性颅内血肿1543例,其中颅后窝骑跨式血肿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外伤患者4112例,并外伤性颅内血肿1543例,其中颅后窝骑跨式血肿29例,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9%。29例均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痊愈23例,轻残2例,重残1例,为额颞损伤所致,死亡3例,其中1例因开放性颅骨骨折致横窦大出血死于手术中,2例死于广泛性脑挫裂伤。结论颅后窝骑跨式血肿常因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所致,临床上以亚急性表现为多见。本组27例硬膜外血肿均为横窦出血所致,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X线、CT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及时手术,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骑跨横窦的硬脑膜外血肿27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是指血肿横跨横窦上下向后颅窝及幕上发展,是后颅窝血肿中一种特殊类型,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情险恶。本院从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2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是硬膜外血肿的一种少见类型.血肿量在15ml以上者一般均需手术治疗。本院自1992年4月至2007年4月共行手术治疗此类血肿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DHSI的诊断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DHS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开颅手术,术中发现前1/3上矢状窦损伤7例,中后2/3上矢状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1例,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损伤1例.结果按GOS记分,死亡8例,重残1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1例.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5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结论 SDHS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硬膜下血肿,病情重,进展快,处理困难,术前明确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自体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117例分析;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临床分析;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45例临床报告);颅脑创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认识和药物治疗(述评)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为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血肿横跨横窦上下、向后颅窝和幕上发展,临床上较少见[1].……  相似文献   

11.
颅骨钻孔一次性清除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颅骨钻孔一次性清除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颅骨钻孔一次性清除其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的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结果:15例手术病例其中14例经颅骨钻孔一次性清除,仅1例残余少量血肿,全部病例术后24hGCS计分均达15分。结论:颅骨钻孔一次性清除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但手术指征应适度严格。  相似文献   

12.
<正>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是指血肿横跨横窦上、下向后颅窝及幕上发展,是后颅窝血肿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情易恶化。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epidural microhematoma in the groove of transverse sinus)属于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病症,具有血肿小,出血缓慢,预见性不足,易误诊、病情易恶化等特点,容易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5~1996年间共收治48例小儿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血肿患者传统手术方式是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但手术时间长,危险性大,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多。自2003年始,笔者采取微创手术清除硬膜外血肿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颅脑损伤硬膜外血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 452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3~55岁,平均46.4岁;脊髓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伴C6椎体血管瘤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回顾分析5例硬膜外血肿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及手术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在术后24 h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4 h(2~7 h),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均行急诊手术处理,术后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1例患者在第1次血肿清除术后5h再次出现血肿压迫而行第2次血肿清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3.8个月(6~1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无硬膜外血肿复发.结论:颈椎前路术后24 h内,特别是术后6~8 h,是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应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是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并可以精确定位血肿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清除.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必须第一时间行手术治疗,如果处理及时患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术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治愈的外伤术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结果:迟发性硬膜外血肿14例为急性血肿,8例为亚急性,且均位于远离手术区域的着力部位。结论:CT复查可及早发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是硬膜外血肿的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术中出血凶猛、死亡率高。上矢状窦损伤死亡率高达41%,其临床表现在早期一般不明显,但病情常可急剧恶化,危及生命。治疗上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极少数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性中小量硬膜外血肿病例中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技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微创治疗患者术后3~5天血肿引流干净42例,血肿少量残留9例,引流后原血肿区出现迟发型血肿增加,改为开颅手术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18个月,恢复良好,无血肿复发、功能区损伤及继发性癫痫发生。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急性中小量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把握手术时机,在基层医院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合并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1例颅脑手术后合并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的原发疾病及手术方式,合并硬膜外血肿发生的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及其预后。结果:治疗颅脑手术后合并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11例,痊愈8例,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手术后合并硬膜外血肿常发生在儿童及年轻人,硬膜外血肿发展快,体积大,短时间出现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且常发生在较小手术之后,此种血肿可发生在手术中的不同阶段和手术后的任何时期,特别是病变切除后有脑组织下塌和遗留有较大空腔者,须行颅内压监测。适时复查CT或MRI,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和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问题.方法:1958~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 510例,术后发生硬脊膜外血肿12例,发生率为0.14%,发生时间为术后2~6h.结果:全部病例在血肿诊断后0.5~2h内行椎管探查、止血及血肿清除术.术中发现,椎管内静脉出血是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全部病例在血肿清除术后1~4h内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术中止血彻底,引流通畅,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手术探查,是预防及治疗硬脊膜外血肿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