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C57-TgN(HBVadr2.0) SMMU“3号”品系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及部分免疫学特征.方法:通过对130例SPF级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和30例同龄正常C57BL/6小鼠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浸银染色分析,研究转基因小鼠HBsAg的表达以及病理改变情况.选取15例肝组织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的转基因小鼠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60.77%(79/130)的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包括肝细胞变性、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且与月龄正相关,而与性别、病毒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选取出现单个核细胞浸润的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肝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大多为CD3+、CD4+T细胞.结论:C57-TgN (HBVadr2.0) SMMU“3号”品系乙肝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肝脏产生类似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病理学变化,病理改变与病毒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与小鼠月龄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HBV病毒蛋白在C57-TgN(HBVadr2.0)SMMU小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病毒蛋白的表达及其特征.方法:以138只F6~F17代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的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ELISA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病毒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结果: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55.18%和25.00%,血清中HBsAg的出现时间多在3个月龄之前(占93.33%),且持续时间在9个月以上(占95.56%),个体之间具有一定差异.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至少可检测到一种病毒蛋白,HBsAg、HBcAg和X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5.82%、58.24%和49.61%.HBsAg分布于肝细胞质中,HBcAg和X蛋白既可分布于肝细胞核中,也可分布干肝细胞质中.HBsAg的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门管区周围的肝细胞)和组织特异性(肝和肾),X蛋白除在肝脏和肾脏中表达外,还可在脑组织中表达.结论: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肾等组织中有病毒蛋白的表达,病毒蛋白的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已建成庚型肝炎病毒 (HGV)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 HGV包膜蛋白 E2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定位 ,并探讨 HGV在转基因小鼠体内是否引起病理学改变。 方法 :取小鼠的器官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 HGV 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 HGV包膜蛋白 E2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定位。通过血清 AL T检测及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转基因小鼠不同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HGV E2主要表达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膜 ,少量表达于胞质内 ;肾脏、心脏、肺及脾脏均未呈现 E2蛋白的阳性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转基因小鼠的肝细胞出现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轻度炎性反应 ,这些变化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其他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无异常。转基因小鼠血清转氨酶 AL T与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 结论 :HGV包膜蛋白 E2的表达具有相对的嗜肝性 ,主要分布在转基因小鼠的肝细胞膜 ,并可引起轻度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分布及其病理学作用。方法:采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质粒pcDNA3.1-preS/S^t注射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PCR法在基因组小平筛选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首建者(founder)及后代;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preS2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H-E染色分析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以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共出生15只新生小鼠,其中存活7只,经PCR检测后获得2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preS/S^t)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细胞质中有preS2蛋白表达,H-E染色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有淋巴细胞聚集。将这2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2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遗传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并表达preS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preS/S^t)SMMU,它将是体内研究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肝细胞内细胞癌基因的转录激活之间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0)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H-E染色的方法分析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表达,复制和组织这变化。结果: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有HBV基因,肝组织中可检测用HBsAg,HBcAg和X蛋白3种病毒蛋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率分别为19.54%和3.39%,且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病毒NA和病毒样颗粒;长期的病毒DNA整合,表达和复制可以引起转基因小鼠肝,肺等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具有基因组中稳定整合病毒DNA,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这变化,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 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 含有HBeAg基因的线性DNA 片段,将Cas9 mRNA、gRNA和donor vector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其移植 入C57BL/6J雌性代孕小鼠子宫,获得F0代建系小鼠;采用长片段PCR对出生小鼠进行鉴定,共获得HBeAg基因正确同源重组 的F0代建系小鼠;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小鼠,经PCR鉴定及测序确认阳性F1代小鼠;将 携带HBeAg基因的F1代转基因小鼠再次回交,对子代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直至获得纯合子子代转基因小鼠;采用全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BeAg转基因鼠血浆和肝组织中HBeAg和HBeAb的表达。 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共获得56只F0代小鼠,其中2只为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小鼠;F1代小鼠中6只阳性F1代小鼠。 截至目前,共获得22只F2代纯合子和29只杂合子HBeAg转基因小鼠。所有HBe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出高浓度的 HBeAg蛋白,但未检出HBeAb的表达。而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eAg转基因小鼠肝脏肝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HBeAg蛋白。 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能在肝脏肝细胞中稳定表达HBeAg蛋白且对HBeAg免疫耐受的新品系HBeAg转基 因小鼠,为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的片段,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射入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复合PCR法在基因组水平筛选HBx基因转基因小鼠founder;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X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B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经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出生并存活了11只新生鼠,经PCR检测后获得5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HBx)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5只PCR阳性小鼠的肝细胞质中均有X蛋白的表达。将这5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复合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4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产生了稳定遗传HBx基因并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HBx)SMMU,它将有利于体内研究HBx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ayw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分析导入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肝脏中的表达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得到6只基因组中整合了核心抗原基因的首建者(founder)小鼠,其中1只在肝细胞核和胞浆均有HBcAg的表达。将肝脏中表达的小鼠继续传代,F1代10只小鼠中的4只小鼠肝细胞有HBcAg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核心抗原基因能够在小鼠肝脏中表达,并且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抗原在隐性感染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定位与分布特点。方法:以陈株汉坦病毒腹腔感染成龄昆明系小鼠,取其心、肝、脾、肺、肾等内脏组织,用免疫组化多重PAP法对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感染小鼠的肝脏与肺脏是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的脏器,心脏与脾脏病毒抗原呈阴性分布,肾脏与小肠病毒抗原亦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病毒抗原定位于感染细胞的胞浆,主要分布于感染小鼠的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结论:(1)肝脏与肺脏是成龄小鼠最易受HV病毒侵犯和寄生的脏器;(2)HV病毒抗原在感染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在EHF病人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不同,这很可能是成龄小鼠感染HV病毒不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敏感的SARS小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编码SARS-CoV细胞受体的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hACE2)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中制备了hACE2转基因小鼠,在小鼠ACE2(mACE2)启动子的调控下,hACE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的肺脏、心脏、肾脏和小肠表达。我们观察了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在SARS冠状病毒接种后病原学和病理学方面的反应。结果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病毒能够更有效地在转基因小鼠的肺脏复制,而且转基因小鼠出现更严重的肺损伤。肺组织的损伤包括肺间质充血、出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血浆蛋白的渗出,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脱落,此外,在转基因小鼠的某些器官还发现了血管炎、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变化。在转基因小鼠的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脑神经细胞检测到病毒抗原。结论转基因小鼠比野生型小鼠对SARS病毒更易感,而且表现出更接近SARS患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7BL/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于第一次注射后6周,与雌鼠交配,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仔鼠基因组中的外源DNA和肝组织中表达的pX蛋白。结果: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并且X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共产仔鼠16只,其中1只为阳性仔鼠,阳性率为6.25%。结论: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硒蛋白K(Sel K)在小鼠脾、肾、肠、肺、脑、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在T淋巴细胞内的定位,为研究Sel K的分布与生物学功能的关联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硒蛋白K在小鼠各组织的表达差异,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的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硒蛋白K在小鼠T淋巴细胞内的定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硒蛋白K在小鼠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脾脏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基本一致。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硒蛋K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定位于内质网。结论硒蛋白K是一种在脾脏中高表达的内质网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将乙肝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基因导入小鼠肝脏内的动物模型,探讨HBx蛋白对小鼠体内肝前体细胞凋亡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小鼠肝门静脉注射携带HBx基因的肝前体细胞和生理盐水,于第30、60、90、120天收取小鼠肝前体细胞标本,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 验证HBx基因在肝前体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RT-PCR检测细胞株是否到达小鼠肝脏并表达目的基因;使用TUNEL-FITC/DAPI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前体细胞的凋亡和分化情况.结果 携带了HBx基因的肝前体细胞株成功到达小鼠肝脏内并表达HBx蛋白,TUNEL-FITC/DAPI法显示HBx显著抑制小鼠肝前体细胞发生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细胞分化早期指标CK19表达增加,而细胞晚期分化指标CK18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蛋白在小鼠体内可以抑制肝前体细胞凋亡和分化成熟,诱发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C57BL/6小鼠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 以等体积同种系小鼠肝抗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混合为免疫剂,经腹腔注射给C57BL/6小鼠建立AIH C57BL/6小鼠模型.检测正常对照组(N组)和AIH模型组(M组)小鼠体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比较两者肝脏、脾脏、心脏、肺脏、肾脏组织的病理特点.结果 成功建立了AIH C57BL/6小鼠模型.M组小鼠平均体重增长幅度较N组小鼠明显降低,M组小鼠血清ALT和AST升高较N组小鼠明显.与N组小鼠相比,M组小鼠肝脏呈现典型的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浸润,成重症肝炎表现;出现肝细胞灶状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出现肝纤维化的早期表现.M组小鼠脾脏明显肿大,色泽变深,边缘不齐,表明不光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小鼠在肺脏、心脏和肾脏之间病理特点比较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H C57BL/6模型小鼠肝脏病理特点与AIH患者相似,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 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 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 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