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麻手术进行气管插管,拔管时出现喉痉挛者虽为少见,但因出现后情况紧急,若处理不当,可迅速危及生命,现将我科三例外伤病人全麻术后拔管出现喉痉挛的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男病人,19岁,工人,因机器续伤右上肢致右肽骨开放性骨折,右胸部擦伤,于1996年11月20日在氯胺团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右肋骨内固定,以及神经血管探查术,手术顺利。术毕拔除气管插管,行面罩给氧,2分钟后发现病人呼吸极度困难,面色紫绀,浙死状,立即再次气管插管,此次插管因喉痉挛而出现插管困难,快速用负压吸引器吸去四咽部分泌物,医护配合默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2例重症医学科全麻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全麻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例气管切开,其中1例在气管切开后29 d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对于全麻术后患者出现气管插管延迟拔除,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防止肺部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康复,缩短重症医学科留观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腭咽环扎术用于修复腭裂,有缩小咽腔、恢复腭咽闭合、防止复裂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肯定,但术后呼吸困难也常常发生,因而,如何加强腰裂修复术的术后护理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总结了23例腭咽环扎术的水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应用胳咽秆扎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胯裂修复手术23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4岁,平均6岁。术后出现呼吸困难问例,发生率为82.6%。其中4~6岁发生率最高,占总发生率的72.3%。呼吸困难基本集中在清醒后05~2.5小时内,19例呼吸困难经及时处置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少量饮水联合基本口腔护理对全麻气管插管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给予早期少量饮水+基本口腔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基本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2h、12h、24h咽喉红肿、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不同时机插胃管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09年1月需要术前插胃管的择期全麻手术115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1月择期手术病例中,全麻及需插胃管的患者115例作为对观察组.观察组在麻醉师插入气管导管后,在麻醉师协助下,利用喉镜直视下插胃管,对照组则在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接上螺纹管装置供氧后,再由护士采取盲插方式插胃管.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1;平均插管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出现并发症、术后出现咽喉刺激症及术后感觉咽喉不适,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全麻后直视下插胃管的方法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的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深部结痂堵塞气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华 《现代护理》1997,3(2):45-45
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量,防止呼吸道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护理不当.一旦发生堵塞.便可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插管深部易出现的痰血痴堵塞呼吸道致呼吸道梗阻危象要引起高度重视。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67岁.因颅脑外伤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项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稳定,因昏迷仍保留气管插管。术后37.5小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深大.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给予气管内吸痰.分泌物极少.同时使用脱水剂及呼吸兴奋剂.症状没有改善.半小时后自主呼吸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均smm一经复苏抢救无效.手术后3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全麻术后躁动和咽喉疼痛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则静脉泵入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躁动方面,观察组0级的有53例,躁动率为7.02%;对照组0级的有34例,躁动率为40.35%。观察组躁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咽喉疼痛方面,观察组0级的有46例,咽喉疼痛率为19.30%;对照组0级的有30例,咽喉疼痛率为47.37%。观察组咽喉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术后躁动和咽喉疼痛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不会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病历资料 患儿,女,9个月,1999年12月 24日急诊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左颈上部有一鸭蛋大小肿块,质地柔软,无明显疼痛症状,生长速度缓慢,7d前,无明显原因迅速增大,肿块波及整个左颈部,急诊来院。左颈部见 10~ 12cm大肿块,无搏动感,质地中等偏软,整个气管严重右偏。入院后即在全麻插管下行左颈部肿块切除术。护理体会:术后经过 10d精心治疗、护理,克服了感染、大量输血后病理生理变化、电解质紊乱等痊愈出院。 (1)呼吸道护理:巨大的颈部肿瘤可压迫气管造成气管软化,气管插管麻醉损伤可引起喉头水肿,再加上小儿鼻腔、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0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气管内插管前的用物及患者准备,插管诱导期及插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全麻手术中及苏醒期的护理配合等.认为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麻醉护士的积极配合,麻醉医师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气管内插管,提高气管内插管的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插管全麻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循证医学原理,探析插管全麻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为减轻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喉部不适寻找新思路。方法对择期手术选择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Cormack-Lehane评分I级的80例患者,快诱插管前应用咽喉镜直视下测量:①声门前联合宽度;②声门后联合宽度;③声门中部宽度;④声门前、后联合间距;⑤气管导管外径。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垫枕,2组去枕平卧。术毕咽喉镜直视下暴露声门,观察声门水肿情况,记录拔管后咽喉不适及声嘶发生情况。结果80例女性成人声门结构的前联合宽度为:1.88±0.64mm;声门中部宽度为4.68±0.84mm;声门后联合宽度:7.88±2.33mm。气管导管外径10.33±0.47mm。与声门前联合宽度、声门中部宽度相比,气管导管直径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声门后联合宽度相比,气管直径与声门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80例患者声门水肿发生率为100%,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为51.25%,声嘶发生率为1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径适中的气管导管,对声门三角形裂隙的中上部结构仍可产生直接的压迫作用,致声带水肿,术后出现喉部并发症。为减少插管全麻后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期待议能有更符合声门结构的新型气管导管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1例行斜方肌皮瓣修补咽瘘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咽瘘是喉癌手术后的偶见并发症之一。一般的手术方法是取胸大肌皮瓣修补。本病例在全麻下行左侧胸大肌岛状皮瓣咽瘘修补术后出现植皮瓣坏死 ,并形成瘘口。经过一段时间伤口换药 ,又行左侧斜方肌皮瓣咽瘘修补加右侧大腿内侧植皮术。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患者伤口愈合良好 ,吞咽功能恢复 ,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0岁 ,农民。因反复咽部异物感伴吞咽困难 ,右颌下淋巴结肿大 3余月入院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 :下咽鳞状细胞癌 1级 ,右颈淋巴结转移性癌。于 2 0 0 0年 5月 15日在全麻下行全咽、全喉及颈段食道切除…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6岁,农民。于1985年10月20日急诊入院,1个月前自觉咽部痒痛不适,但不影响进食及吞咽,在当地注射青霉素未见好转。入院前一周,自认为患“锁喉疯”,怕呼吸困难而死,以为抓破出血后可愈。10月20日,突然呼吸困难,用手强行将舌抓碎撕脱离体。当时出血不止,送县医院抢救后转送我院。于10月29日在插管全麻下行“右胸锁乳突肌蒂岛状复合肌皮瓣自口底转入作舌再造术”,术中经过顺利。术后观察及护理 1.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导管于回病房后6小时拔出,床头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及抢救物品。护理过程中及时吸出口腔、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出气管导管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患者术后尚无法吞咽,加上再造舌体的充血及水肿、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3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悬雍垂改良腭咽成形术,术后进行护理流程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22岁。诊断:颅脑损伤、颅压增高症、后腹膜血肿。在全麻下行开颅减压术与剖腹探查术,经口明视插管,插管困难,手术共进行3小时30分钟,术毕吸净口腔及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带管送回病房。当时血压,脉搏、呼吸基本平稳,于术后10小时45分突然死亡,拔管后发现气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坡卧位护理在行体外循环术的患者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全麻诱导辅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手术的84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3例与对照组42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低坡卧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内的呼吸循环功能、术后1~2 d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术后气管插管和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6 h Sp O2异常以及术后1~2 d呼吸异常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和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低坡卧位护理对行体外循环术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儿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容 《护理学报》2006,13(7):59-59
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梗阻的10例患儿,其中气管导管阻塞3例、气管导管脱出1例、舌后坠2例、喉头水肿4例。从其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患儿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认为护理上应重视小儿全麻术后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舌后坠和喉头水肿,以保证小儿全麻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我们对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术,术后出现大脑功能受损,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30岁,主诉胸痛伴胸闷气短、咳嗽咳痰10d,经CT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入院。经积极术前准备,于2004年3月18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Bentall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稀释后红细胞压积达25%。右股动脉、右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肺上静脉插管,行人工带瓣管道置换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体外循环常规预充、转流、降复温,温度降至32℃阻断循环。动脉流量50~60ml/(k…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减少全麻咽腭成形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并发症,提高全麻质量和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65例全麻咽腭成形术后拔管患者进行1~2h的监护,对34例全麻咽腭成形术后患者进行24h监护。结果65例全麻咽腭成形术后拔管患者,无1例出现拔管后重新插管。34例全麻咽腭成形术后24h监护的患者安然度过术后第1天。结论做好全麻咽腭成形术后患者在PACU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拔管期和苏醒期的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发生在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途径结合局部穿刺联合栓塞。术前完善检查,重点观察呼吸情况,落实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造影剂反应、栓塞反应和术区的肿胀情况。术后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结果:9例患者均治疗效果显著。9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例术后病灶部位发生出血,1例发生局部组织发黑坏死;5例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4例术后带管观察;1例未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拔除鼻插管后出现窒息再次行床边紧急气管切开。结论: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畸形发生率极低,手术前后及时观察呼吸、术区肿胀、出血情况做好气管切开的各项准备、落实有效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对口底、舌根和咽侧壁动静脉介入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咽喉肿物切除的麻醉处理。方法:23例咽喉肿物病人,在支撑喉镜下手术,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下手术,并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毕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结果:全组病例一次气管插管成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结论:气管插管静吸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咽喉肿切物除术,机体应激反应轻,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