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健康指导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使患者了解并努力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诱因分析与健康指导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健康指导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 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使患者了解并努力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鉴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MR和(或)DSA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结论:MRI是首选检查方法,DSA是鉴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药物,临床已有报道,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报道很少。作者从2000至2004年开始观察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尼莫地平可以促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循环明显提前改善,从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加重,促进患者脑功能尽早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及时诊断、补钠或限制液体入量治疗7~14 d,患者症状缓解,治愈3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之一;脑耗盐综合征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主要原因;严密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钠浓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及治疗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将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介绍了各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但目前尚无一种用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Logistic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分析2组年龄、血压、手术时期等基本资料,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50岁、血压等级、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再次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焕昌  毛伯镛 《华西医学》2006,21(1):164-165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机理迄今不十分清楚,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最近,研究发现[2]炎性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和维持中发  相似文献   

10.
蒲亨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48-1050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出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病变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种是脑实质病变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外科的危重急症之一,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引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1]。研究[2]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54.5%患者可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脑积水,致残率及死亡率分别可达97%和62%。本研究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苏莉 《临床荟萃》2000,15(22):1016-10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AC)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检测出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对比评定其发生神经功能缺失、脑梗死、病死率及平均病程(天)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并发脑梗死、增加病死率。结论:提示血管痉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通过手术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死亡率高,目前国内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临床工作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死亡的患者脑组织普遍存在严重的缺血损伤,涉及到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出现(3 d~2周)之前脑组织内所发生的病理生理事件,包括脑灌注、微循环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酶的消化作用导致基底膜IV型胶原蛋白缺失,分布于蛛网膜下腔的血清、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促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血管收缩,血小板的活化及在微血管内聚集打断脑循环导致脑灌注不足、局部缺血加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及进展做一综述,为未来能更好控制这些继发性事件、有效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凡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脑实质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归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范畴。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挛,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02-01—2018-02-10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实施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以及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0.11±35.11)U/L、肌酸激酶(CK)(1 670.25±1 015.70)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软脑膜血管未进入脑实质的部分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水平。方法:8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例最少复查1次以上,详细观察脑沟、脑池异常变化情况。结果:CT扫描显示局限于纵裂池积血53例;局限于部分脑沟及脑池17例;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片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16例。86例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仅15例,其余71例均合并有其他颅脑损伤。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其他颅脑损伤。CT复查可诊断不典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