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在不同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迁移、黏附和细胞凋亡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迁移、黏附和细胞凋亡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有关的信号转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细胞系KG1a、ML1、U937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DF-1对肿瘤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影响;通过微孔细胞转移实验检测SDF-1对AML细胞的趋化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在趋化过程中的作用;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P13K信号途径有关的细胞凋亡分子BCL—XL在SDF-1活化此途径后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AML细胞系不同程度表达CD34(KG1a=95.6%、ML1=4.6%、U937=4.8%)、CD45(KG1a=98.3%、U937=97.5%、NIL1=17.8%)、CXCR4(ML1=85.4%、U937=43.6%、KG1a=3.8%)、ICAM(KG1a=75.8%、U937=41.8%、ML1:46.3%)。SDF-1能促进CXCR4高表达的ML1和U937细胞在基质细胞的黏附并能够诱导此类细胞的迁移,上述作用被G蛋白抑制剂pertussistoxin(PTX)、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明显抑制;而对CXCR4低表达的KG1a细胞则无上述作用。SDF通过此途径还促进肿瘤细胞存活;此作用同样可被P13K抑制剂明显抑制,加用wortman—nin后促肿瘤细胞调亡显著增加。蛋白免疫印记检测phospho—AKT、BCL—XL显示,在SDF组明显增强,加用PTX、wortmannin组则减弱。结论:SDF-1能触发CXCR4高表达的ML1和U937细胞的极化形态的建立及诱导黏附分子的重新分布,从而通过P13K信号途径促进此类AML细胞的迁移,减少肿瘤细胞的调亡,而对CXCR4低表达的KG1a细胞则无上述作用。上述作用可以被P13K信号途径阻断剂和G蛋白抑制剂所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表达及介导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方法:选择2004-08/2006-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6岁,经国内统一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①实验方法:取样本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从外室传代引进后,在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3天更换1次培养液,本实验用的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②实验评估: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瘤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CCR1、CCR5表达;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定量检测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结果:①约43.8%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及2/3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均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约6.25%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仅表达CCR1受体,且大部分能在蛋白质水平上进一步得到鉴定。②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单抗、CCR1和/或CCR5单抗组,KM3、SKO007、XG-6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单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可能是运用CCR1、CCR5两种受体来介导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3.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在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树突细胞(DC)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它是最早且直接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多发性骨髓瘤(MM)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具有独特型抗原决定簇,可作为肿瘤相关抗原(TAA),在DC的介导下,可激活体内独特型特异的MHC-Ⅰ类限制性Ⅰ型T细胞反应。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策略应用与MM,特别是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瘤病变(MRD)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中细胞黏附分子和白细胞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目前外科学和危重病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脓毒症诱发的脓毒性休克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管功能不良、器官衰竭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组织学上 ,脓毒症病灶以显著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白细胞向脓毒症病灶移动 ,而细胞黏附分子 (CAM)在这两种细胞间的协同表达调控这一作用。CAM被促炎介质广泛上调后 ,促使中性粒细胞向非感染组织移行或浸润于感染部位 ,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毒性产物并导致组织损伤 ,从而引发器官功能不全。因此 ,抑制CAM的治疗对改善脓毒性休克有益。1 黏附… 相似文献
7.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MM细胞的恶性增殖严重依赖其骨髓微环境.B细胞活化因子(BAFF)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在MM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M细胞表达多种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BAFF与BAFF-R结合后,激活MM发病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健康个体相比,MM患者BAFF的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关于BAFF的相关研究,对于MM的治疗意义重大.笔者拟就BAFF在MM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促肿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过度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未固定的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亦可使后者分泌IL6增加,其中MM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6活性增加更明显(P均<0.01)。结论:MM患者IL6过度产生的机制存在二相性,即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过度表达IL6,参与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大量恶性浆细胞增生并伴有广泛溶骨病变为特征的B细胞系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约占人类癌症总发生率的1%~2%,尽管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MM,但其仍难以治愈。近年来,细胞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广为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存活、黏附、迁移以及相关的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1例晚期λ轻链型MM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用液体培养法进行培养,用瑞特-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细胞形态;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细胞是否分泌单克隆λ轻链,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是否被EB病毒感染;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免疫表型;用染色体G分带法研究细胞的遗传学特征。结果 所得细胞系在饲养细胞或条件培养液存在时,可以持久增殖,该细胞分泌λ轻链,EB病毒阴性;细胞在瑞特-姬姆萨染色下呈典型的原,幼浆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 ),髓过氧化物酶(-);细胞免疫表型为CD10^ ,CD28^ ,CD38^ ,CD138^ ,CD56^ ,CD49d^ ,CD54^ ,CD44^ ,CD58^ ,而不表达CD19,CD40,CD95,CD95L,CD34,CD2,CD5,骨髓来源和外周血来源的细胞系免疫表型无明显不同,核型分析结果均为i(lq ),8q 13q ,i(17q),i(18q), M。结论 用1例MM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同时建立了一个生物学特性相同的分泌λ轻链的MM细胞系CZ-1。 相似文献
12.
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MM细胞株RPMI 8226和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黄芩素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黄芩素和(或)IL-6处理RPMI 8226、U266细胞,激光共聚焦及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细胞内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迁移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7(integrin β7)基因mRNA表达.结果 黄芩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增殖;激光共聚焦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抵抗IL-6对MM细胞的促增殖作用;RT-PCR检测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mRNA表达;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表明,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趋化下,黄芩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MM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黄芩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增殖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Hideshima T Chauhan D Hayashi T Podar K Akiyama M Gupta D Richardson P Munshi N Anderson KC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2002,1(7):539-544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SDF)-1alpha mediates migration of norm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ut its role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s undefined. In this study, we detected SDF-1alpha in bone marrow (BM) plasma from 10 patients with MM (multiple myeloma; 2.6 +/- 1.5 ng/ml) and BM stromal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from 5 patients with MM (0.6 +/- 0.2 ng/ml). We show that SDF-1alpha promotes proliferation, induces migration, and protects against dexamethasone-induced apoptosis in MM cells, but these effects are only modest. In MM cell lines and patient MM cells, SDF-1alpha induces phosphorylation of p42/44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s well as Akt and its downstream target Bad, and also activates nuclear factor-kappaB. In the BM milieu, SDF-1alpha up-regulates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 6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BM stromal cells, which promote tumor cell growth, survival, and migration.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SDF-1alpha promotes growth, migr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MM cells in the BM microenvironment, but these effects are only modest, SDF-1alpha therefore does not represent a target for novel therapeutics in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刘湲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7,40(4)
目的 探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45例ND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DMM组(n=145),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系ISS-Ⅰ期患者为33例,ISS-Ⅱ期患者为45例,ISS-Ⅲ期患者为67例.选择61例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患者与47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作为对照,将其分别纳入SMM组(n=61)和MGUS组(n=47).观察NDMM组、SMM组及MGUS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P-、L-、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以及NDMM组患者的疾病特征(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比较3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分析NDMM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与MM疾病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DMM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NDMM组VCAM-1水平,显著高于SMM组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2.71,P=0.001、0.009).SMM组与MGUS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47).NDMM组与SMM组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2.97,P=0.009、0.007).NDMM组和SMM组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70).NDMM组L-、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MM组和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选择素水平:Z=3.77、9.86,P=0.002、0.001;P-选择素水平:Z=6.71、8.48,P=0.001、0.001).SMM组与MGUS组的L-、P-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1、0.31,P=0.640、0.780).3组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VCAM-1水平,显著低于ISS-Ⅱ、-Ⅲ期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8.72,P=0.007、0.001).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ISS-Ⅱ、-Ⅲ期,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6、3.47,P=0.013、0.002).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ICAM-1及L、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DMM组患者ICAM-1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01),与P-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11).NDMM组患者VCAM 1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0、0.430、0.436,P=0.002、0.001、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167,P=0.018).P-、L-选择素水平与β2-微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选择素水平:r=-0.430、-0.215、-0.339,P=0.006、0.021、0.017;L-选择素水平:r=-0.284、-0.321、-0.251,P=0.033、0.002、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4、0.381,P=0.001、0.001).④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HR=0.546,95%CI:0.376~0.981,P=0.003),P-选择素水平(HR=0.490,95%CI:0.277~0.998,P=0.017),ISS分期(HR=0.476,95%CI:0.341~0.965,P=0.026)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R=0.466,95%CI:0.272~0.873,P=0.001),均为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799 ng/mL(HR=0.444,95%CI:0.246~0.801,P=0.007),LDH水平<300 U/L(HR=0.350,95%CI:0.133~0.919,P=0.033)和ISS分期(HR=0.392,95%CI:0.225~0.681,P=0.001),均为NDMM组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CAM-1水平是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VCAM-1是否可以作为抗NDMM治疗的潜在靶点,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XCR4在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上的表达和CXCR4 SDF 1α相互作用对MM肿瘤细胞生物行为及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分析MM细胞上CXCR4和粘附分子的表达 ;采用体外微孔隔离室实验进行SDF 1诱导的MM细胞迁移实验 ;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sICAM 1的水平。结果 ①新鲜MM细胞及MM细胞株不同程度地表达功能性CXCR4 [(5 0 .4± 2 7.3) % ],其表达水平与体外对SDF 1α诱导的迁移能力 [(2 3.6± 17.2 ) % ]密切相关 (P <0 .0 1) ;②SDF 1α可上调MM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1,ICAM 1的表达和可溶性ICAM 1的产生与CXCR4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DF 1α CXCR4对介导粘附分子的调节效应在MM细胞的生物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形态学及临床特点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点。结果骨髓涂片中瘤细胞比例≥10%者占87.2%,骨髓瘤细胞中位数约24%;临床表现仍以骨骼疼痛、贫血、反复感染、肾损害为主。50~70岁是高发年龄段。结论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应同时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FTY720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自噬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0、2.5、5.0、10.0及20.0μmol/L FTY720处理U266细胞24h后,应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FTY720对U266细胞生存率的影响;20.0μmol/L FTY720分别处理细胞0、2、6及24h,通过CCK-8方法检测FTY720作用不同时间对U266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染色检测相应的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FTY720处理U266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的表达,明确应用FTY720后是否引起细胞发生自噬.FTY720单用或联合应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处理U266细胞24h,检测细胞生存率及凋亡率,并检测其对抗凋亡因子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 应用FTY720后,U266细胞生存明显受抑制,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LC3B-Ⅱ表达明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表明FTY720可引起细胞发生自噬.应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后,可解救FTY720引起的细胞生存抑制及凋亡,同时可解救FTY720引起的survivin表达下降.结论 FTY720可引起U266细胞发生凋亡及自噬,自噬对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自噬在溶酶体降解了survivin等抗凋亡因子或其上游调控因子,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砷酸(As2O3)、STI571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周期及其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为As2O3和STI571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二者对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对干预72 h的SP2/0细胞进一步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以明确该蛋白所影响的细胞周期调控点。结果在As2O3和(或)STI571作用下SP2/0细胞生长受抑伴随活力下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出P16蛋白表达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发现As2O3、STI571使SP2/0细胞主要阻滞于G1期,未出现凋亡峰。结论 As2O3和STI571均有抑制SP2/0细胞增殖和上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的表达,两药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以及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取15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3名正常供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其间充质干细胞(MM-BMSC和ND-BMSC);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将骨髓瘤细胞(NCI-H929)与BMSC细胞共培养,并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观察BMSC对NCI-H92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SC对硼替佐米诱导NCI-H92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MM患者以及正常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CM检测显示两者均高表达CD73和CD105(>95%),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1%)等表面分子.生长曲线测定显示MM-BMSC增殖较为缓慢,倍增时间(82 h)较ND-BMSC(62 h)略有延长(P<0.05).与ND-BMSC比较,MM-BMSC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IL-6和VEGF,分别为(188.8±9.4)pg/ml对(115.0±15.1)pg/ml和(1497.2±39.7)pg/ml对(1329.0±21.1)pg/ml.将BMSC与骨髓瘤细胞NCI-H929共培养,MM-BMSC可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存,降低NCI-H929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明显抑制硼替佐米诱导的瘤细胞凋亡.结论 MM-BMSC可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减少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