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nn,E-CD)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分布于人和动物的上皮细胞,是维护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和极性的重要分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E-CD及其复合物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近年来E-CD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输卵管妊娠种植与非种植部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1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组织标本,均包括种植和非种植部位的组织,分为种植部位组(n=14)和非种植部位组(n=14);并以12例因其它疾患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的人分泌期正常输卵管壶腹部组织新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E-cad蛋白在输卵管妊娠组织和输卵管黏膜上皮的表达情况,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E-ca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cad蛋白表达于人输卵管黏膜上皮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的胞膜,在细胞之间的连接面表达较强,管腔面表达较弱,纤毛未见表达。在输卵管妊娠组织,E-cad表达于蜕膜细胞、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的胞膜,绒毛外滋养细胞的阳性显色弱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E-cadmRNA和蛋白在种植部位组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种植部位组和对照组(P<0.05),非种植部位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在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输卵管妊娠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上皮型钙粘蛋白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为一类分布于上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上皮型钙粘蛋白的丢失不仅导致细胞间接触的减弱.还导致组织恶性变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上皮型钙粘蛋白可能在肿瘤向恶性表型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就其结构、功能、分布、调节因素及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皮型钙粘蛋白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为一类分布于上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上皮型钙粘蛋白的丢失不仅导致细胞间接触的减弱,还导致组织恶性变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上皮型钙粘蛋白可能在肿瘤向恶性表型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就其结构、功能、分布、调节因素及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分是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E6、E7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可调节hTERT的转录,激活端粒酶,研究hTERT、HPV的相关性,有助于宫颈癌发病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 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分是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E6、E7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可调节hTERT的转录,激活端粒酶,研究hTERT、HPV的相关性,有助于宫颈癌发病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钙黏蛋白1(CIB1)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少弱精子组13例和弱精子组12例,另同期收集正常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半定量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并比较各组精子中CIB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1RT-PCR和qRT-PCR检测表明: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IB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CD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CIB1 mRNA与CDK1 mRNA在3组间两两比较,除qRT-PCR检测中少弱精子组与弱精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IB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呈上升趋势,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D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少弱精子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B1可能通过CDK1通路参与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宿主及病毒自身遗传背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和病毒自身基因组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对HLA等位基因/单体型和HPV变异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宫颈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HPV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使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随着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预防策略的引入,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未来必将导致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发生重大转变。现行的筛查策略正在受到挑战,新的筛查指南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是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也是免疫、炎症调节因子。其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一方面能介导局部的免疫炎性反应;另一方面能诱导和刺激病理性血管生成。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MCP-1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现就近年MCP-1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中的早期诊断、侵袭转移和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一种自我稳恒的生理机制,主要用于降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由此参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研究发现,自噬功能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依据癌细胞类型、所处微环境和自噬强度的差异,自噬既是宫颈癌治疗的分子基础,也是宫颈癌细胞耐药和放疗拮抗的原因。深入探索自噬在宫颈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可望为以自噬为靶标的宫颈癌生物治疗研究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在全球妇女所患肿瘤中是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本文主要对宫颈癌的流行、研究进展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大多数宫颈癌在发展成侵犯性恶变前有多年的非侵犯性病变,即癌前病变存在.及早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无疑是切断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介绍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基因检查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HPV DNA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继2011年ACS(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ASCCP(American Society of Colposcopy and Cervica I Pathology,ASCCP)、ASCP(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Pathology,ASCP)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指南公布后,随着几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的发表,支持hr HPV检测用于初筛的证据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美国本土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满足高级别HPV诊断需求(Addressing the Need for Advanced HPV Diagnostics,ATHENA)"试验,揭示hr HPV检测用于初筛在单轮筛查中对于CIN2、CIN3的敏感性优于单独细胞学筛查,并明确提出对hr HPV阳性女性分流的策略。本文旨在对美国最新hr HPV检测用于宫颈癌初筛指南的新建议及相关证据进行介绍,同时提出对过渡期指南临床应用时带来的问题包括hr HPV取样的质量控制以及可能存在不同于HPV致癌的其他肿瘤发生途径等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DEK癌蛋白是多细胞生物中含量丰富的染色质调节蛋白,序列高度保守且无其他亚型。DEK癌蛋白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浸润,其最早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一个亚型中被发现,此后一直被认为与表观遗传和转录调控有关。DEK癌蛋白对细胞转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近年研究表明,DEK癌蛋白在人类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DEK蛋白和宫颈癌的关系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由L1自我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是预防性疫苗的最佳侯选者之一,肌肉注射VLP后可以产生很强的B细胞、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天然免疫。VLP的Ⅱ期临床实验均取得可喜成果,Ⅲ期临床实验也在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由L1自我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是预防性疫苗的最佳侯选者之一,肌肉注射VLP后可以产生很强的B细胞、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天然免疫.VLP的Ⅱ期临床实验均取得可喜成果,Ⅲ期临床实验也在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观察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0在本医院妇科门诊前来体检和就诊的1216位妇女,采用TCT+阴道镜和TCT+HPV+阴道镜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最后以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筛查效果。结果:A组596例采用TCT+阴道镜筛查,发现46例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28例,占4.69%,CINⅠ7例,占1.17%,CINⅡ8例,占1.34%,CINⅢ2例,占0.34%,原位癌1例,为0.17%;B组620例采用TCT+HPV+阴道镜筛查,发现TCT和HPV阳性者78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33例,占5.32%,CINⅠ21例,占3.39%,CINⅡ14例,为2.26%,CINⅢ9例,占1.46%,原位癌1例,为0.16%;TCT联合HPV检测筛查明显优于单次TCT的检查。体会: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TCT+HPV+阴道镜筛查方法优于TCT+阴道镜筛查方法,在门诊进行个体化筛查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对人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调控及其与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以过表达或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上调或下调人绒毛膜癌细胞株Bewo及JEG-3内源性E-钙黏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行为的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比较4例正常妊娠妇女及4例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内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野生型E-钙黏蛋白质粒的Bewo及JEG-3细胞随着E-钙黏蛋白表达的提高,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转染E-钙黏蛋白siRNA的Bewo及JEG-3细胞,随着E-钙黏蛋白表达的下降,细胞侵袭能力显著提高(P<0.05)。自然流产妇女较正常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出现升高。结论:E-钙黏蛋白参与调控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其表达水平可能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