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青  康静波  张丽萍  齐文杰  李建国 《武警医学》2009,20(12):1075-1077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旋转聚焦照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救治特点.方法 对367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体部伽玛刀旋转聚焦治疗,其中153例PTV(计划靶区)体积<60 cm3,60%~70%等剂量曲线4.5~5.5 Gy/次,8~10次,总剂量45~55 Gy; 132例PTV体积60~100 cm3,55%~60%等剂量曲线4.0~4.5 Gy/次,8~10次,总剂量40~50 Gy;82例PTV体积>100 cm3,50%~55%等剂量曲线3.5~4.0 Gy,10~12次,总剂量35~45 Gy.结果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5%(24/367),治疗缓解率为91.7%(21/24).结论 体部伽玛刀旋转聚焦照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低,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两种时间一剂量模型给动物进行照射:单次急性照射和每隔24小时、每种剂量等分成10次的分次照射。通过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确定所有动物的死亡原因。12周龄、体重25~30克的BALB/C雄性小鼠1594只,以~(137)Cs分0.25,0.5,1,2,4和6Gy等6个剂量组进行γ线照射,剂量率4Gy/分。照射野的中心剂量和边缘剂量之间的差,小于7%。观察的肿瘤类型为:胸腺淋巴瘤,非胸腺淋巴瘤,粒系白血病,肺泡癌,肾上腺癌,甲状腺癌,肉瘤,肾上腺腺瘤,甲状腺腺瘤,肝腺瘤,脾腺瘤,其他腺瘤;非癌肺部疾病,非  相似文献   

3.
普遍认为辐射致癌是电离辐射最重要的损伤效应.医学照射引起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值已达到了天然辐射的10~20%,到目前为止,危险度因数是从原爆幸存者、强直性脊椎炎病人和因宫颈癌而接受治疗的女性患者等三大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目前,获得的危险度因数都是从大剂量(超过0.3Gy)得到的.本文讨论了如何把吸收剂量和危险度因数外推到低剂量率照射的低剂量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三维小容积照射技术治疗局部残留或复发的鼻咽癌 ,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减轻副作用。方法 :1992年 7月至 1998年 3月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18例 (残余 12例 ,复发 6例 )采用三维小容积照射进行残余病灶补量或复发病灶再照射。 18例中 T2 期 5例 ,T3期 3例 ,T4期 10例。常规照射剂量 :临床受累区域 6 .5~ 7.5周内 2 6~ 30次照射 ,总剂量为 6 5~ 6 6 Gy,全颈预防照射 16~ 2 3次 ,总剂量为 40~ 5 0 .6 Gy,局部复发照射方案为 2 0 Gy/4 f(次 )~6 4Gy/32 f。残余病灶总剂量平均为 78.4Gy(74.8~ 91.0 Gy) ,复发病灶总剂量为 1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全身伽玛刀治疗的NSCLC 169例,根据病程、肿瘤部位、性质、体积确定放射总剂量、分割次数、时间.小靶区(肿瘤<3cm),5~10Gy/次,40~50Gy/4~10次;中靶区(肿瘤3~5cm),4~8Gy/次,48~56Gy/4~16次;大靶区(肿瘤≥5cm),3~4Gy/次, 40Gy/10~14次后缩野,追加剂量10~30Gy.结果 完全缓解率(CR)41.6%,部分缓解率(PR)42.8%,无变化率(NC)13.8%,总有效率(CR PR)84.4%.1年局部控制率92.3%,1、2年生存率75.1%、46.2%,放射性肺炎发生率Ⅰ~Ⅱ级为15.4%,Ⅲ级为3.1%.结论 全身伽玛刀治疗NSCLC近期疗效好,副作用轻微,能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30例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效果作了研究。采用10MVX线对原发灶及肺门淋巴结进行照射,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照射范围应包括纵隔淋巴结。照射剂量1.~2.0Gy/次,5次/周均等照射,总剂量为60~80Gy。组织分型上,鳞癌53例,腺癌48例,小细胞癌16例,大细胞癌4例,不明者9例。临床上Ⅰ期16例,Ⅱ期12例,Ⅲ期28例,Ⅳ期74例。其中进行性病例(Ⅲ+Ⅳ期)占78.5%(102/130)。5年生存率Ⅰ期0%,Ⅱ期33.3%、Ⅲ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致癌剂量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4次1.75GyX射线全身照射C57BL/6J小鼠诱发胸腺淋巴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照后6个月小鼠胸腺淋巴瘤发生率, 照后1个月脾脏NK细胞毒活性、IL-2和γIFN分泌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其TNFα分泌活性以及胸腺细胞分化的变化。结果 每次1.75Gy照射前6h或12h接受25mGy或75mGy全身照射均可降低胸腺淋巴瘤发生率, 且预先接受75mGy全身照射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每次1.75Gy照射前12h接受75mGy照射小鼠, 上述免疫指标均比单纯1.75Gy照射组增强, 且多数指标接近假照射组; 其胸腺CD4-CD8-和CD4-CD8+细胞较单纯1.75Gy照射组减少、CD4+CD8+细胞增多。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适应性反应, 对致癌剂量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的免疫学机理可能与低剂量辐射的免疫增强效应及诱导的免疫学适应性反应, 减轻致癌剂量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 使胸腺淋巴瘤前体细胞在形成胸腺淋巴瘤之前被免疫系统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8.
颅内恶性淋巴瘤罕见,发病率占脑肿瘤1%以下。作者对11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采用~(60)COγ射线治疗2例,10MVx线治疗9例。方法是30~40Gy局部照射2例,20~30Gy全脑照射加10~20Gy 局部照射5例,50Gy全脑照射4例。另外6例并用CHOP及VEMP等化学疗法。CT对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有价值,平扫CT10例,肿瘤大部分呈等密度或梢高密度圆形影像,1例增强CT 呈均匀性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显微扫描光度技术观察大鼠经4.5和8.5Gy ~(60)Coγ线全身和局部屏蔽照射后半年外周血T_μ淋巴细胞双肽氨基肽酶Ⅳ(DAPⅣ)活力的定量改变.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和不同部位照射后,外周血T_μ细胞的DAPⅣ酶活力显示不同程度的降低,各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经相同剂量照射后,全身照射组的酶活力低于屏蔽组,而不同剂量照射后,8.5Gy组的酶活力低于4.5Gy组;根据DAPⅣ酶活力的定量改变所获得的各剂量组恢复顺序与照后半年外周血和骨髓T_μ淋巴细胞数的恢复顺序相同,但是与T_μ细胞数量相比,DAPⅣ酶活力的升高较慢,提示经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后,细胞内对辐射敏感的酶等生化成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全身照射不同剂量(4~25Gy)及全腹部照射(10Gy)后胃酸分泌的变化并用RIA方法测定照射后胃窦及血清中胃泌素水平.结果表明,全身8~25Gy照射后第3天,腹部10Gy照射后1~6周,胃酸分泌明显抑制.主现表现为胃液中[H~+]分泌的抑制,致使照射后胃液酸度降低.10Gy以上剂量照射使胃泌素释放增加,表现为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胃窦胃泌素明显减少,导致照射引起的"低胃酸、高胃泌素血症".这种表现与人的某些萎缩性胃炎或恶性贫血的状况相似.  相似文献   

11.
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测量 ,近年来人们试图寻找更多的环境和生物材料做为辐射事故剂量计 ,估算事故剂量。国内外对石英受大剂量照射后的稳定信号做了一些研究[1,2 ]。本实验以一批熔融石英样品作为实验对象 ,研究其经6 0 Coγ照射在 0~ 6Gy剂量范围内的剂量学特性。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选用纯度约为 99 99%的直径为 3mm熔融石英棒 ,加工成长为 10mm的石英样品。2 实验方法 :①分散性 :实验选用不同批次的 5种石英样品 ,用6 0 Coγ射线源照射 ,吸收剂量 2 0Gy ,照射后 10min内用ESR仪测量其信号。②剂量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IE期非结膜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剂量效应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11至2012-03收治的影像资料完整可测量33例(42只眼)IE期非结膜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患者资料. 结果 照射剂量18 Gy时与27 Gy时,依据WHO标准评价疗效,缓解率分别为31%和42.9%(P=0.258);依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缓解率分别为28.6和38.1% (P =0.355).全组患者局部控制率100%.全组患者的5年、10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6.8%和84.7%;5、10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9.6%和89.6%.接受≥30.6Gy组与27Gy组,5、10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0%和95.7%、95.7% (P =0.8578);5、10年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分别为83.3%、83.3%和91.1%、91.1% (P =0.6497). 结论 非结膜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从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观察结果显示,27 Gy的照射剂量是足够的.探索最佳的照射剂量需要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剂量效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鼠受到全身照射后血浆脂质代谢特征, 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将50只SD大鼠分为6组, 用0、1、2、3、5、8 Gy钴60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将25只大鼠分为5组, 用0、0.5、2.5、4、6 Gy射线进行照射。照射后4 h, 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浆, 筛选辐射敏感脂质并测定其浓度, 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共筛选出15个辐射差异脂质;经靶向脂质组学验证, 其中7个可作为辐射敏感脂质。辐射敏感脂质ROC区分0 Gy组与> 0 Gy组、< 2 Gy组与≥ 2 Gy组样本曲线下面积(AUC)均> 0.75;将其组合后进行ROC分析, AUC值提高为0.96和0.94。在0~6 Gy范围内, LysoPC(18:2)、LysoPC(22:0)、PC(18:0/18:2)、PE(18:2/16:0)和PE(18:2/18:0)浓度随照射剂量的上升而下降。结论大鼠受照后4 h, 共筛选出7个血浆辐射敏感脂质, 其组合可用于特定照射剂量分类, 其中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 1~2次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只包括癌栓,不包括肝内原发灶,采用4~6个共面或非共面照射野,使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照射总量45~60Gy,单次照射剂量2~4 Gy/次.结果 有效率(CR+PR)为54.6%(18/33),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5%和21.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1973年起用全身照射(TBI)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瘸(NHL)33例,患者全是Ⅱ期或Ⅳ期,有全身淋巴结肿大。按Rappaport 分类。3例是弥漫性组织细胞型,30例是淋巴细胞淋巴瘤(6例结节型,24例弥漫型)。其中9例在TBI 之前用过化疗或某种形式的放疗,骨髓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一程TBI 放疗:其中3例在第一程TBI 放疗缓介13~15个月后出现复发,给予第二程TBI 放疗。TBI 是用6MV 直线加速器,每周三次,每次中线深度量10rad。大多数患者接受的放射总剂量是180~220rad。对于肿块较大引起压迫症状,以及治疗四周后尚无反应者,肿块局部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40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病人采用60Coγ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8Gy的临床表现。若按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这一剂量, 则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条件下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2.73~4.30Gy(平均3.55Gy)和3.48~5.58Gy(平均4.25Gy).按红骨髓千细胞法估算等效剂量为1.85~2.37Gy.可以见到中度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 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受损, 骨髓受到抑制。白细胞, 血小板迅速减少, 淋巴细胞在早期就有质和量的变化。所有这些均是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此外, 唇肌刺激反应、C反应蛋白、皮质醇, 尿中核苷和碱基, 照射前后皆有显着改变。因此利用肿瘤病人进行6~8Gy全淋巴区照射可以作出中度急性放射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60)Co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的改变.辐射剂量分别为4.5和8.5Gy.研究结果指出,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与局部屏蔽照射4.5和8.5Gy后1、5、10及28天,外周血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在骨髓严重损伤阶段明显增加,而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显著下降,以后随着损伤过程的逐渐减轻,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增高与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的下降也逐渐减弱,最后在基本恢复阶段T_μ和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基本接近对照水平.文中着重讨论了照射大鼠骨髓造血损伤过程中形态学改变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改变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全身照射时相当小的剂量差别就可引起生物学效应很大的不同,但目前世界上开展全身照射的各中心之间所采用的每分割剂量、分割方式、总剂量都不相同,以至于各自的结果无法互相比较。各中心对全身照射研究的终点也不同,包括急性副作用、免疫抑制作用、灭癌效应及远期副作用。作者认为应将近期副作用及灭癌作用作为研究的终点。放疗医师应发挥其在小野照射方面的特长,每次3~4 Gy,3~4次的全身照射认为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辐射生物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射线性质,治疗方法、剂量大小以及合并用药等。剂量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综合了现有文献,旨在对这一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评述。一、剂量率概念及其变化范围剂量率指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的辐射剂量。可分为四个数量的,1.超高剂量率:10~9~10~(11)Gy/分,多为脉冲式照射,只用于放射生物研究;2.高剂量率:1~10Gy/分,用于放射治疗,做远距离外照射;3.低剂量率:10~(-1)~1Gy/小时用于放疗中,做腔内或组织间照射;4.超低剂量率:10~(-2)~1Gy/天,仅用于放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Ⅲ(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Ⅳ(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Ⅴ(血清溶血素测定)5大组(每组n=40),每大组又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和辐射对照组(每小组n=10).低、中、高剂量按0.12 g/kg、0.24 g/kg、0.72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21 d;辐射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剂量,各实验项目剂量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至实验结束.分别对每大组中各药物剂量组间进行相应检测指标的比较. 结果 以3 Gy剂量照射实验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及第14天中剂量药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或P<0.05);照射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χ~2=6.301,P<0.05);以6 Gy剂量照射后第7天,高剂量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药物组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