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翼点入路,10例采用额下入路,3例采用经额-颞硬膜外入路,1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结果临床治疗36例,其中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例(8.3%),SimpsonⅡ级切除22例(61.1%),SimpsonⅢ级切除11例(30.5%)。死亡4例(11.1%)。平均随访36.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例(19.4%)。结论显微手术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术中应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海绵窦内结构。肿瘤的复发与是否侵袭海绵窦、包裹颈内动脉(ICA)及其分支有关。  相似文献   

2.
104例听神经瘤分级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分级与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所见,将肿瘤分为四级,选择不同的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全切除91例,次全切除1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93.27%,听力保存率达16.35%。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听神经瘤的大小、扩展方向及临床特征,可以将肿瘤分级,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治疗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颅眶沟通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采用显微外科治疗35例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四种开颅和经颅开眶入路,眶内入路采用三种入路方法进行。结果 临床治疗35例肿瘤,其中手术仝切除18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1)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同,采用翼点入路、眶额入路、眶上.翼点入路及额颞眶颧入路四种方法开颅,选用四种入路方法经颅开眶及采用三种入路方法进行眶内肿瘤的切除,可充分暴露并能在直视下广泛切除肿瘤;(2)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3)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报道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26例的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结果:26例颅底肿瘤中,手术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到24例,脑神经损害或症状加重3例,其余病例全部好转或冷痊愈,全切除的病例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眶上入路和眶颅颧入路是前、中颅底肿瘤较理想的手术径路,颅中、后窝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把经岩骨乙状突前入路作为主要选择,颅底和硬脑膜重 颅底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鼻眶恶性沟通瘤显微手术的入路选择和切除方法. 方法 自2001年6月-2011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同时累及鼻部、颅部和眶部的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及侵袭的范围和方向不同,分别选择经扩大额下入路(7例),眶-翼点入路(4例)和额颞眶颧入路(1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和修复颅底缺损,其中5例联合经鼻内镜、2例经鼻侧切开入路. 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早期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新神经功能缺损、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7年,平均3.8年,5例恢复正常工作,3例生活自理,死亡4例,其中1例术后6个月死于化疗引发的肝功能衰竭,3例3年内死于颅内和全身多发转移. 结论 颅鼻眶恶性沟通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及侵袭的范围和方向不同,选择不同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和修复颅底缺损,能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i W  Xu QW  Che XM  Hu J  Gu S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26-128
目的 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对53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患者采用颞底经天幕入路1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2例;(颧弓或眶颧)翼点入路12例;乙状窦前入路2例;颞底、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入路7例;颞下前岩骨硬膜外入路7例;扩大的前颅底硬膜外入路2例。结果32例(61%)患者肿瘤全切除,9例(17%)次全切除,12例(22%)大部切除。术后新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16例(30%),死亡2例(4%)。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底经天幕入路等岩斜区手术入路均可以在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及神经导航、神经内镜下进行。主体生长于硬膜外的岩斜肿瘤适合于采用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巨大岩斜区肿瘤是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其中鞍内-鞍上型2例,鞍上-视定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颅咽管瘤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海绵窦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9例海绵窦肿瘤,对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原有脑神经症状38%得到改善,43%同术前,19%加重,出现重的脑神经症状5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眶颧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并全切除海绵窦肿瘤,熟知该入路的巨.微解剖、肿瘤与海绵窦结构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是全切除肿瘤并有效地保护脑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眶额颧弓入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C  Wan J  Li H  Feng C  Xu P  Wang X  Wang W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57-758
目的 探讨经眶额颧弓入路切除颅底肿瘤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 经眶额颧弓入路切除颅底肿瘤15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并就该入路优越性和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 15例中,脑膜瘤7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颅咽管瘤4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全切除。术后死亡1例。随访至今11例恢复良好,3例遗留眼外肌麻痹(仍在恢复中),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眶额颧弓入路切除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眶-颧入路的特点及其切除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本入路是将额颞开颅颅骨切除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眶上缘眶外侧壁及颧弓,以增加肿瘤的暴露,有利于肿瘤的切除,采用该方法对14例颅中窝底肿瘤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获得肿瘤全切除者13例,次全切除者1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初步手术结果令人满意,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显露良好,可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术野平面低,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牵拉;(2)可从不同的方向显露并切除肿瘤,对同时侵袭颅内外、硬膜内外的肿瘤切除较彻底。  相似文献   

11.
有关颅咽管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本报道经蝶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均经CT或MRI扫描确认。本入路适用起源于鞍底或向鞍上扩展的肿物。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9例肿瘤获得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例获长期(平均3.1年)随访,有12例(80.0%)恢复良好,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需行再行手术,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中对颅咽管瘤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LH  Liu YS  Yuan XR  Fang JS  Ma JR  Xi J  Yang ZQ  Huo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82-285
目的 总结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经验,探索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肿瘤位于鞍上7例、鞍上-第三脑室6例、鞍上-鞍内4例、第三脑室1例。12例肿瘤有钙化、13例囊性变、5例完全实质性。术中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分别从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4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14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3例于术后1个月内行辅助放疗,在随访期间肿瘤未见明显增大。Karnofsky预后评分(KPS)80~90分12例,60~70分5例,50分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经眶-额-颞入路能清楚地显露鞍区颅咽管瘤及其周围结构,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无效脑暴露。显微手术技巧是安全切除肿瘤、避免穿通动脉损伤和保护下丘脑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脑肿瘤     
68例脑胶质瘤术后治疗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儿童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及病理特点研究;显微外科治疗颅眶及球后眶内肿瘤20例临床分析;经单鼻孔入路内窥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内镜引导下手术切除内耳道内听神经鞘瘟  相似文献   

14.
经颅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提高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技术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人路18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39例,经额下入路20例。结果 肿瘤全切151例(61.4%),次全切79例(32.1%),大部分切除16例(6.5%),死亡3例,随访3个月~1年,16例复发行放射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基于肿瘤的大小、质地、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和掌握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对视神经及视交叉、垂体柄、下丘脑和穿支动脉的保护,肿瘤残余或呈侵袭者术后辅以放疗,可显著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报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28例,选择额下、翼点、额-颞联合三种不同术式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所有病例术前接受CT或/和MRI扫描检查,经颅内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施行全切除。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2年以上随访无肿瘤复发。认为肿瘤鞍上部分较大或瘤块向鞍上周围伸展,经颅入路是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岩尖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分类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及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8例。结果 Ⅰ型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手术全切除率为66.7%。10例(41.7%)患者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Ⅰ型岩尖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残留海绵窦脑膜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10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4个月。9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生活能自理。NRI随访9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利用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外科技术,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5午6月~2004年2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经验。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或侧方入路10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颅神经的保护,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     
颅咽管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治疗;经眶上匙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ou L  M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81-83,T001
目的 探讨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外科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将外科手术的46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患者按年代分为2组。早期组(1978-1984)患者采用一系列常规硬膜下入路手术,后期组(1985-2000)应用经颅底开颅硬膜外入路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结果 早期组肿瘤全除率为42%(5/120,后期组为85%(29/34),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P<0.01)。2组患者暂时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3%、47%(χ^2=3.4,P>0.05);永久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15%(χ^2=6.1,P<0.05)。结论 经颅底开颅经硬脑外-经天幕-经硬膜下入路是切除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最好的显微外科入路,不必切除岩骨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